1994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4-09-25
  

  • 全选
    |
    采矿
  • 颜荣贵, 王宝仁
    矿冶工程. 1994, 14(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厂坝二期边坡控制大爆破设计、施爆、监测工作特点, 并对其工程与减震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阐明了爆区垫层处理对未来稳坡的必要性。
  • 张英江
    矿冶工程. 1994, 14(3):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东乡铜矿采用爬罐法掘进天井的试验情况。由于合理选择了实施方案, 较好地解决了通风、支护等问题, 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余梦迪, 董明亮, 马彦文, 孙立
    矿冶工程. 1994, 14(3):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重力式电位计角度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描述了凿岩台车使用的IA M-1智能测角仪的工作原理、软件框图、主要技术性能及现场使用简况。
  • 张飞, 雷化南
    矿冶工程. 1994, 14(3):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节理岩体概率结构模型和Hill的两相复合材料的弹性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包含多组贯通性节理的岩体组合破坏的模式和库仑强度理论, 推导了随机分布的非贯通性节理岩体强度公式, 给出了各向异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的弹塑性矩阵, 并分析了包含有两组随机分布节理的重力边坡的屈服区。
  • 选矿
  • 盖国胜, 李树海, 陈炳辰
    矿冶工程. 1994, 14(3):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球磨粉碎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该过程多目标优化模型, 提出了一种用主目标函数和非线性规划相结合求解最优化模型的方法, 并通过了实验验证。
  • 胡岳华, 徐竞, 邱冠周, 王淀佐
    矿冶工程. 1994, 14(3):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研究了异类颗粒间范德华、静电及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这3种相互作用均有可能是吸引或是排斥, 取决于体系性质。亲水颗粒表面间水化排斥, 疏水颗粒表面间疏水吸引及疏水表面与亲水表面间的水化或疏水作用, 对矿粒的凝聚与分散起主导作用, 可由界面极性相互作用确定。根据异类颗粒间范德华、静电及界面极性相互作用总势能曲线, 确定了赤铁矿/石英及方解石/锐钛矿的凝聚、分散行为。
  • 刘新星, 杨英杰
    矿冶工程. 1994, 14(3):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虑上升水流的动力作用, 对按重介质作用分层的临界条件重新进行推导, 得出与小比重大颗粒雷诺数有关的临界流速公式。用煤和石英、煤和河砂的混合粒群进行了分层临界流速的测定, 实例结果与计算值相当接近。对于实验所用的物料, 给出了用均匀粒群干涉沉降速度公式的参数计算混合粒群临界流速的方法。
  • 钟志勇, 卢寿慈
    矿冶工程. 1994, 14(3):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细讨论了菱铁矿疏水絮凝及复合絮凝的作用机理, 以实验和理论计算为依据, 提出了对磁种作用及复合絮凝作用机理的新认识。研究表明, 疏水作用势能在菱铁矿微粒疏水絮凝过程中起支配作用; 菱铁矿与磁种间的磁作用势能是一个和疏水作用势能同数量级的较大的作用势能, 且作用距离更长, 但需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才复存在。
  • 方和平, 徐晓军
    矿冶工程. 1994, 14(3):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硅灰石和石榴石的表面化学特性和浮选行为, 用油酸钠、FeCl3和FD1等作浮选剂, 实现了石榴石与硅灰石的有效分离。研究表明, 这2种矿物表面溶解特性的差别, Fe3+和油酸钠在2种矿物表面的吸附差异以及FD1药剂对硅灰石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是实现硅灰石和石榴石有效分离的关键。在Fe3+活化的石榴石和硅灰石表面, 油酸钠的化学吸附形式为桥型和螫合型。
  • 冶金
  • 梅显芝, 赖传介, 赵瑞荣
    矿冶工程. 1994, 14(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600~750 ℃温度下, 实验研究了含铅为3%~10%的高铅锑合金的氧化挥发过程。原料含砷小于0.05%, 熔池最后残料(底水)含铅20%~30%。所得产品锑白达到0~1级锑白的质量要求。文中讨论了实验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及所采取的克服措施。
  • 刘江
    矿冶工程. 1994, 14(3):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小型试验研究结果, 对高硫金细粒嵌市硫化矿金矿石选冶工艺进行了探讨。处理该类型金矿石比较适用的生产工艺是: 混合浮选-混精氰化浸出-氰渣硫酸化焙烧制酸-硫酸渣氰化浸出。
  • 邹瑞玲
    矿冶工程. 1994, 14(3):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锰铁高炉槽下使用电除尘器在国内是一项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新钢3号锰铁高炉槽下电除尘系统的设计特点, 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
  • 分析
  • 张坚镛
    矿冶工程. 1994, 14(3):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一个光谱法测定选矿产品中氧化钇的方法。方法简便、准确。已成功地应用于选矿试验分析, 测量范围为0.0015%~0.3%, 标准加入回收宰为95%~105%, 测量相对均方差为10%。
  • 张秀影
    矿冶工程. 1994, 14(3):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检测氯代苯类化合物, 方法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 克服了用萃取法测定时溶剂峰的干扰。在给出的条件下, 氯苯、1, 4.二氯苯、1, 2-二氯苯、1, 2, 4-三氯苯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 40.0; 4.0; 3.0; 1.3μg/L, 方法变异系数为2.6%~6.6%。适用于环境水体及废水中氯代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 材料
  • 芮松椿
    矿冶工程. 1994, 14(3):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低温沉积工艺在金刚石表面镀复钨合金, 通过键合处理, 钨可和金刚石表面碳原子形成稳定的碳化钨层。键合层的存在有利于保护金刚石的强度性能, 大幅度提高了金刚石与胎体的粘结强度、锯片与钻头的使用性能。金相检测证实了金刚石表面键合层的存在, 并反映出键合层有质地均匀、分布连续、涂复率高的特点。
  • 刘武, 吕满珊
    矿冶工程. 1994, 14(3):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TEM和XRD为主要手段, 研究WC-TiC-Co硬质合金(YT14)在直接淬火后WC相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应力, 比较了常规烧结态与淬火态试样WC相之间的差异, 探讨了直接淬火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持合金其他性能不降低的同时, 直接淬火的抗弯强度比常规烧结提高28%左右。并首次发现, 经直接淬火热处理的YTI4合会中与Co相相邻的WC晶粒边界出现滑移台阶, 这是淬火过程中热应力使WC晶粒内位错在{0001}密排面聚集, 并可能沿{0001}<1120>易滑移系统强滑移的结果。直接淬火试样的微观应力比重新加热淬火的低。
  • 黄泽培, 张晓琪
    矿冶工程. 1994, 14(3):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锰的添加量以及其工艺因素对W-Ni-Cu钨基合金性能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制备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W-Ni-Cu合金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