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7-06-25
  

  • 全选
    |
    采矿
  • 朱朝银, 刘跃鹏
    矿冶工程. 1997, 17(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雅满苏露天铁矿边坡岩体种类、构造特征及其所处应力场范围, 对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分析各区边坡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状态, 确定边坡不稳定区段, 以便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指导生产管理和安全防护。
  • 蒋军成, 王省身
    矿冶工程. 1997, 17(2):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井火灾时期, 火源巷道内高温烟流运动为三维非定常的流动及传热传质过程。从化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出发, 在一定简化与假设条件下, 建立了进行火源巷道烟气流动计算机模拟研究的场模型, 给出了模型求解的初始及边界条件, 简要介绍了模型的求解方法, 并结合工程实例, 得出结论。
  • 贺少辉, 廖国华
    矿冶工程. 1997, 17(2):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裂隙岩体渗流的几个基本定义。将岩体裂隙网络视为一个图, 利用离散数学图论中图的矩阵表示法和单一裂隙渗流的立方定律, 建立了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 并将该模型用于实际边坡工程岩体裂隙渗流分析。
  • 姜增国, 房泽法, 刘景秀
    矿冶工程. 1997, 17(2):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爆破开挖会造成一定范围内围岩的破坏或松动, 导致围岩承载能力下降。结合工程实践, 利用声波探测技术对钻探岩芯和现场爆堆试块进行测试, 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 确定破碎松动范围, 互相验证, 证明声波探测技术可靠。
  • 李建平, 熊传治
    矿冶工程. 1997, 17(2):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往往需对边坡几何形状进行简化, 而忽视台阶工艺参数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结合大冶铁矿工程实例, 研究了露天矿工艺参数与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关系, 表明工艺参数也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 李谷贻
    矿冶工程. 1997, 17(2):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起爆器材快速检测技术的机理, 提出了点火能量是以热浪形式传递的, 讨论了热浪的影响因素, 解决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关键。根据热浪失效机理研制出LY-1 型检测仪,并介绍了其结构, 功能和特征。
  • 选矿
  • 俞良中
    矿冶工程. 1997, 17(2):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旋流态离心自磨机的结构及粉碎原理, 运用以散体力学基本方程所导出的相似判据, 结合该磨机的粉碎是在离心力和重力双重作用下的情况, 导出了适合该磨机相似模拟的相似判据和以几何相似比为主的磨机参数计算公式。以d 300 mm实验机为基础, 模拟设计了d 800 mm工业机。工业试验表明, 所设计的工业机, 其主要参数的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十分接近, 说明利用由散体力学导出的相似指标公式进行相似模拟计算是可行的。
  • 刘秉裕, 朱巨建
    矿冶工程. 1997, 17(2):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磁选柱的结构、磁场特性, 分析了不同矿物颗粒或磁链在磁选柱磁场中的受力关系, 导出了磁力、重力和上升水流动力联合作用的速度公式, 由此可说明磁选柱的分选原理。实验室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磁选柱的分离精度较高, 适用于生产高品位铁精矿。
  • 曹明礼, 袁楚雄, 袁继祖
    矿冶工程. 1997, 17(2):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十二胺作捕收剂, 单宁酸作调整剂, 可使硅灰石与透辉石有效分离, 其原因在于单宁酸对透辉石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Auger 电子能谱研究表明, 透辉石表面Ca2p的结合能比硅灰石更高, 单宁酸中的—OH 和水解而生成的—COO-基团更易于与透辉石表面的Ca2+结合。
  • 谢意
    矿冶工程. 1997, 17(2):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矿浆沉降理论中的各种经典方法, 对本溪钢铁公司南芬选厂及歪头山铁矿的尾矿样分别进行了矿浆沉降面积计算, 同时进行了实验室动态浓缩试验。与工业试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 动态浓缩试验方法是设计确定尾矿浓缩面积的最佳方法。
  • 黄传义, 田广, 黄丹
    矿冶工程. 1997, 17(2):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脱水过滤过程微机监探系统的硬件配置、工作原理、车间操作站的软件设计、以及NTS-50 型底流浓度自控装置的性能。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浓密机底流浓度大于70%,平均偏差小于2%, 且节能显著。
  • 冶金
  • 屈曙光, 毛拥军, 钟祥
    矿冶工程. 1997, 17(2):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含碳冷固结球团——— 二步电炉熔炼工艺对包头中贫氧化矿浮选铌精矿进行了熔炼试验研究。第一步可实现脱铁、磷、硫, 得到富铌渣;第二步再经电炉还原, 得到合格的铌铁合金。温度、碱度和还原剂是影响铌熔炼的主要因素。对于含Nb2O5 1.16%, Fe 45.68 %及P 0.32%的原料, 经所制定的工艺熔炼, 可得到含Nb ≥10%, Nb/P ≥10的铌铁合金, 全流程铌的收率达到75 %。
  • 李先柏, 周勤俭, 杨静, 姜小平
    矿冶工程. 1997, 17(2):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亚硫酸铵作还原剂, 在常温常压下用稀盐酸溶液浸出大洋多金属结核, 探索了结核矿粒度、还原剂亚硫酸铵加入量、HCl 浓度、浸出温度、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对大洋多金属结核浸出率的影响。当浸出液中HCl 为2.0 mol/ L、亚硫酸铵为理论量、10~40 ℃下浸出30 min, 有价金属浸出率分别为(%):Cu 94.8, Ni 95.3, Co 93.7, Mn 96.2, Fe 92.1。
  • 谭鹏夫, 张传福
    矿冶工程. 1997, 17(2):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已开发的铜熔炼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对贵溪冶炼厂的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模拟, 其预测结果与贵溪冶炼厂的实际生产数据一致。利用Nagamori的悬浮指数方程对渣中铜和硫的机械夹杂损失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铜机械损失的形态。同时, 对熔炼温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探讨了熔炼温度对As, Sb, Bi, Pb和Zn等的分压、活度系数及它们在冰铜、炉渣和气相中分配率的影响, 并讨论了其热力学分析结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 王越胜, 余梦迪, 袁季源
    矿冶工程. 1997, 17(2):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湿法炼锌过程中的黄药除钴净化环节作了分析, 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 将基于模型的控制与专家系统相结合, 提出一种专家控制系统, 先由模型求得黄药的添加量作为系统的预给值, 再由专家系统分析推理作出必要修正, 达到优化黄药消耗的目的。
  • 廖波, 李剑波, 刘业翔, 李劼, 杨建红
    矿冶工程. 1997, 17(2):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O2气体传感技术与测定铝电解槽电流效率相联系, 是一种新的节能增产的技术方案。高温烧结制成的陶瓷电容型敏感元件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将其用于CO2浓度测试装置, 可将CO2浓度转换为瞬时电信号, 经计算机处理, 获得瞬时电流效率值。
  • 材料
  • 邓福铭, 陈启武, 黄培云
    矿冶工程. 1997, 17(2):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外典型PDC 复合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相结构及其成分的分析测试,结合前人对该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结果, 研究了PDC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合成工艺之间的关系。
  • 颜月娥, 王汉和
    矿冶工程. 1997, 17(2):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刹车材料的摩擦特性;介绍了程控MM-1000 摩擦试验机的使用效果;着重地研究了铁基、铜基、铁铜混合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和炭/炭复合刹车材料的刹车压力/力矩效应, 表面允许吸收功率, 以及滑动速度/力矩效应等。提出和分析了压力/ 力矩效应及其失效后的几种现象。试验结果表明, 刹车压力/ 力矩效应的表面允许吸收功率可作为评价刹车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
  • 梁容海, 熊湘君, 王伏生
    矿冶工程. 1997, 17(2):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Cu-W 或Ag-W 等高钨含量电触头合金的熔浸机理探讨, 有助于控制熔浸制品的质量。文中研究的“ 定向” 熔浸工艺较好地克服了“黑心” 等质量缺陷, 使制品质量的合格率有所提高。
  • 刘宁, 徐根应, 许育东, 李健
    矿冶工程. 1997, 17(2):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口对40 %Ni-Ti(C, N)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有很大影响, 缺口试样裂纹形核孕育期均短于无缺口试样;随缺口角度的增加, 裂纹扩展速率增加, 对于20 ℃水、20 号机油和10%聚乙稀醇(PVA)水溶液3 种冷却介质, 后者的裂纹孕育期最长, 裂纹扩展速率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