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3-25
  

  • 全选
    |
    采矿
  • 王新民, 过江, 张钦礼, 彭续承
    矿冶工程. 1998, 18(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并阐述了铁铝型高水速凝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矿山充填胶凝材料所具有的基本性能。它制浆后, 初凝时间为60 min, 终凝时间210 min。其硬化体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 在承载破坏后还具有重结晶性。应用铁铝型高水速凝材料不仅可解决矿山充填料不足、全尾充填存在的问题, 还可提高采矿强度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材料的主要基料来源广, 且生产工艺简单, 因而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 田运生, 高文蛟
    矿冶工程. 1998, 18(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北京石景山热电厂管道结垢体的成分, 测定了垢体动、静态力学参数, 提出了采用控制爆破方法清除管道结垢的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 探讨了爆破除垢机理。
  • 贾进宝, 成志强, 刘正凯, 贾天鹏
    矿冶工程. 1998, 18(1):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E 型乳化炸药连续乳化工艺设备用于乳化炸药的连续乳化生产, 其生产能力为1.8~2.0 t·h-1(可调节), 实现了一段乳化, 具有能耗低、产量高、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等特点。详细阐述了该工艺设备的核心———连续乳化器结构、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设计及其油水相输送和计量装置等, 分析表明:推广应用该工艺设备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寇新建, 王建华
    矿冶工程. 1998, 18(1):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地表任意点下沉, 通常是以走向和倾向断面下沉函数的乘积表示。这一方法实质上假定走向、倾向断面为互不相关的主断面。采用剖面函数相关概念, 分
    析了几何、物理条件对下沉盆地主断面方向的影响, 并对相关系数和主断面参数的确定作了讨论, 同时给出了实例计算结果。
  • 杜炜平, 颜荣贵
    矿冶工程. 1998, 18(1):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少矿山占地是减少国土侵占的重要环节, 在排土场表土基底作用机制、排土场泥石流形成、松散废石泄水机理、排土场压密过程研究基础上, 完成的排土场增高扩容、泥石流细粒料源控制、排土场底部泄流、胶带排土场变形分析等技术, 将促使我国排土场工程发展。文中还介绍了南芬庙儿沟排土场、厂坝七架沟排土场两个成功实例。
  • 选矿
  • 段希祥
    矿冶工程. 1998, 18(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量的生产数据, 指出了我国粗磨球磨机的钢球尺寸严重偏大。造成球径偏大的原因, 主要是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球径确定方法和经验数据本身的误差以及我国国情及习惯的影响。总结了球径过大的六种危害。
  • 严金中
    矿冶工程. 1998, 18(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立磨机磨矿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螺旋直径、螺距、转速和介质层高度。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 对立磨机的磨矿原理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磨矿介质形成的一定压力下, 物料的粉碎主要是通过磨矿介质的研磨作用实现的。
  • 采矿
  • 谭青, 陈欠根, 张芙蓉, 郑京杰
    矿冶工程. 1998, 18(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锤式破碎机运转中的自动平衡问题。利用日本学者关于离心力振子式自动平衡装置的研究结果, 论证了锤式破碎机处于过临界转速下运行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在转子
    设计中计算临界转速的基本方法。
  • 选矿
  • 欧乐明, 冯其明, 陈建华, 赵博欣, 黄崇慧, 王兰英, 刘建国, 董家辉
    矿冶工程. 1998, 18(1):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电化学和表面化学原理, 开发了一种适应于硫化矿混合精矿中抑制黄铜矿的新药剂CD(带有SH, OH 官能团)。通过与硫化钠的对比试验分析, 发现新药剂与硫化钠
    抑制黄铜矿的差异, 在于它们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性质不同。新药剂在黄铜矿表面形成氧化产物, 而硫化钠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物是HS-, 在浮选过程中HS-会氧化, 从而失去抑制效果。
  • 张鹏飞
    矿冶工程. 1998, 18(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制出一种加冲洗水圆筒圆锥筒式水力旋流器, 并对其分级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它可以在稳定底流浓度和操作的情况下, 显著提高分级效率。其最大分级效率可达
    87.71%, 分别比普通圆筒圆锥筒式水力旋流器和普通圆筒式水力旋流器提高12.77%和15.50%。运用水力旋流器的流场理论对其分级原理进行了探讨。
  • 冶金
  • 曾孟金, 周志良, 郑祖善, 周光俊
    矿冶工程. 1998, 18(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CDK 窑法磷酸废渣的系统研究, 弄清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相结构及嵌布关系。首次发现了CDK 窑法磷酸废渣可以作为一种新型人造陶粒使用及将这种新型人造陶粒作为轻骨料来制造轻质混凝土及砌块, 为CDK 窑法磷酸废渣找到了一条市场容量巨大, 发展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良好, 简单易行的综合利用途径。
  • 屈立里
    矿冶工程. 1998, 18(1):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氧气转炉烟气回收工艺(简称OG 工艺)已在我国一些转炉钢厂应用, 但效果不一。通过对湘钢第二炼钢厂所用OG 工艺中关键要素的分析, 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和参数。生产实践表明, 对OG 工艺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严格控制, 高温烟气的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翟芝明, 胡菊英
    矿冶工程. 1998, 18(1):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新研制的有机粘结剂CL3, 并配以皂土, 对包钢烧结厂铁精矿进行了实验室及工业规模的球团试验。实验室试验指标为:生球抗压大于9.8 N/ 球, 干球抗压大于58.8 N/
    球, 成品球抗压大于2.3 kN/球, 生球落下达4~6.2 次/ 球, 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单用皂土和KLP 粘结剂。工业试验时, 球团原料平均粒度为-0.075 mm 占69.4%, 加入0.06 % CL3 粘结剂, 生球抗压达到4.21 N/ 球, 干球抗压57.92 N/ 球, 成品球抗压1.99 kN/球, 生球落下3.62 次/ 球。返料及返矿量分别比单用皂土粘结剂时减少7.25 %和5.63 %, 明显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能力。成品球强度能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复合粘结剂用量比单用皂土时减少57 %。
  • 刘国燕, 吴汝范, 曾育民
    矿冶工程. 1998, 18(1):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20 %稀硫酸进行条件试验的基础上, 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的水解废酸进行了100 t/a规模的两段浓缩试验。结果表明, 浓度为20 %的水解废酸可浓缩至65%, 酸的回收率为81.97 %, 浓缩后的废酸可返回酸解工段循环使用。工艺副产的硫酸亚铁可作为生产Fe2O3 的原料。
  • 严规有, 罗集, 谭爱民, 邓乐章, 向伦强
    矿冶工程. 1998, 18(1):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8-羟其喹啉— 抗坏血酸— 硫酸钴的硫酸介质中, As(Ⅲ)产生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其导数峰电位为-1.13 V(v s.SCE)。As(Ⅲ)浓度在0.001~0.02 mg/ L 范围内, 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0006 mg/ L, 该方法已用来测定高纯铅中痕量砷, 结果令人满意。
  • 材料
  • 赵荣国, 蒋鸣和, 谢光灼, 刘沙
    矿冶工程. 1998, 18(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铝合金型材在大气中易被腐蚀, 阳极氧化膜能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讨论了电解液硫酸浓度、溶液温度、氧化时间, 电流密度对氧化膜质量的影响。选择硫酸浓度为15%~20%, 温度为(20±1)℃, 时间为(30 ±2)min, 电流密度1~1.5 A/dm2 的工艺条件, 取得了厚度10~12 μm, 抗腐强度9 级, 硬度为351 Hv 的各种颜色铝合金型材。
  • 梁容海, 王伏生, 钟国明
    矿冶工程. 1998, 18(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密度不同的82W-Ni-Cu(Ⅰ)、82W-Ni-Cu(Ⅱ)以及82W-Ni-Cu-Ag 合金, 在1020, 1 070, 1 120, 1 170 ℃下进行HIP 技术处理后合金性能的变化规律。82W-Ni-Cu(Ⅰ)、82W-Ni-Cu(Ⅱ)(1 120 ℃下)以及82W-Ni-Cu-Ag 合金(1 020 ℃下)经过HIP 技术处理, 拉伸强度分别提高7.0%, 8.2%和6.0 %, 密度分别提高0.5 %, 2.7 %和0.64 %。
  • 李劲风, 郑铁铮, 严戊衡
    矿冶工程. 1998, 18(1):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对人造金刚石表面的包覆膜进行了成分分布检测, 结合显微组织分析, 探讨了金刚石表面包覆膜对人造金刚石生长的作用, 提出了触煤作用下人造金刚石的生长模式。
  • 刘政, 朱应禄, 陈慈诰
    矿冶工程. 1998, 18(1):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冷却条件下稀土ZA4Cu3 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稀土能细化锌合金的凝固组织和改善其机械性能, 这些效果均受冷却条件的影响, 冷却速度大, 效果显著。但是, 稀土锌合金的塑性比未加稀土的锌合金略低。在不同冷却条件下, 锌合金中的稀土最佳加入量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