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矿冶工程》官方网站,今天是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期刊
扫描关注本刊微信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理事会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文稿要求
出版伦理
学术会议
广告宣传
联系我们
English
1999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3-25
全选
|
综述
Select
采矿工程与资源工程
徐小荷
矿冶工程. 1999, 19(1):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矿物加工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胡岳华, 王淀佐
矿冶工程. 1999, 19(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概述了矿物加工学科的起源、历史沿革。对矿物加工学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新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由于矿物资源愈来愈复杂, 二次资源、工业废料、海洋资源的加工处理也将成为矿物加工的重要对象, 传统的矿物加工技术面临着严重挑战, 直接从各种资源中, 分离、提取、加工成矿物材料、化学品等直接可用的物料, 实现矿物加工过程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 将是矿物加工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Select
材料研究新进展———' 98中国材料研讨会述评
曾维勇, 李秋珍
矿冶工程. 1999, 19(1):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访
Select
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访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材料表面工程专家周克崧教授
程建国
矿冶工程. 1999, 19(1):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树立市场意识 开发适销产品———访耐磨材料专家常哲传教授
程建国
矿冶工程. 1999, 19(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矿
Select
柿竹园矿粉煤灰全尾砂胶结充填中活化剂的应用
张钦礼, 张军平, 过江, 王新民
矿冶工程. 1999, 19(1):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全尾砂及鲤鱼江发电厂粉煤灰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粉煤灰全尾砂胶结充填中活化剂种类及其最佳掺加量(占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为:石灰3.0 %、石膏2.0 %、CaCl
2
0.5 %~1.5 %。借助硬化体扫描电镜观测结果, 揭示了活化剂的作用机理。
Select
富家坞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二维离散元分析
熊传治, 徐诚
矿冶工程. 1999, 19(1):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udec 软件对富家坞露天矿北帮301 m高边坡分4步开挖作数值分析, 对实测与计算的边坡点综合位移矢、实际与计算的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均作了详细对比分析, 得出边坡破坏模式为倾倒-滑移式滑坡。一个主要结论为:udec模型分析软件对研究边坡破坏机制并及时作出滑坡预报都是十分有力的工具。
Select
金刚石复合体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刘寿康
矿冶工程. 1999, 19(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磨耗比、热稳定性、抗冲击韧性和结合强度是金刚石复合体的主要性能指标。依据现有试验规范和试验装备, 仅能实现磨耗比和热稳定性的测试。目前尚不存在较成熟的结合强度和抗冲击韧性测试方法。针对这种情况, 较系统地研究了各项主要性能测试的原理, 通过充分利用已有试验条件和设备改造, 首次实现了对金刚石复合体主要性能的全面测试。
Select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矿井瓦斯涌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施式亮, 刘宝琛
矿冶工程. 1999, 19(1):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矿井瓦斯涌出及其预测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指出传统的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时间序列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必须事先设定变化规律的缺陷, 提高了瓦斯涌出预测的准确性。实际应用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 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Select
锰结核开采的气力提升参数研究
邹伟生
矿冶工程. 1999, 19(1):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力提升是大洋锰结核开采的主要扬矿方法之一。气力提升的工艺参数, 如固、液两相的体积率、管道压力损失、注气深度、注气量、注气压力、提升能力、提升浓度、提升效率和三相流型, 对深海采矿气力提升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运用多相流理论, 在试验基础上, 结合深海采矿实际条件, 对上述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探讨了气力提升系统主要工艺参数间的关系。
选矿
Select
碳酸锰矿石微生物氧化的作用机制
何良菊, 魏德洲, 张维庆
矿冶工程. 1999, 19(1):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间断操作的试验方法, 探讨了碳酸锰矿石微生物氧化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共生生金菌氧化固态MnCO
3
是一个产碱过程, 而对游离Mn
2+
的氧化则是一个产酸过程。
Select
粉石英在行星球磨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
郝保红
矿冶工程. 1999, 19(1):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粉石英在经行星球磨机超细粉碎时在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采用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 揭示了粉石英在球磨过程中晶体结构破坏程度的阶段性以及各晶面破坏程度的同步性, 并通过碱溶和水溶试验, 验证了表面无定形层的形成。
Select
磷灰石常温浮选溶液化学的研究
李冬莲, 卢寿慈, 谢恒星
矿冶工程. 1999, 19(1):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油酸浮选的增效剂, 进行了磷灰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当SDBS为油酸用量的10 %时, 在低温(10 ℃)条件下, 可使浮磷回收率提高40%左右, 达到单独使用油酸加温浮磷相同的效果。溶液化学研究表明:作为增效剂的SDBS, 可促进油酸分散和溶解, 同时抑制磷灰石溶解, 降低钙离子浓度, 从而促进油酸根离子在矿粒表面吸附。
Select
固体浓度对方解石动电行为的影响
蒋昊, 胡岳华, 蒋玉仁, 徐竞
矿冶工程. 1999, 19(1):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固体浓度对方解石动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方解石zeta电位在不同的固体浓度下有很大的差别, 低固体浓度下方解石荷负电, 高固体浓度下荷正电。低固体浓度下, 随搅拌时间的延长, 方解石的zeta电位也由正变负。对方解石zeta电位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Select
难选多金属硫化矿的综合回收
吉红
矿冶工程. 1999, 19(1):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东阳春硫铁矿多金属难选混合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 提出了与常规硫化矿优先浮选(抑硫浮铅锌)流程不同的流程方案, 即优先浮硫, 再浮铅、浮锌, 并通过药剂的选择及用量试验研究, 获得了硫、铅、锌单独产品, 并使大部分银富集在铅、锌精矿中, 有效地综合回收了铅、锌、银、硫。
冶金
Select
氧化铝生产蒸发系统分析
李小斌, 谷建军, 彭志宏
矿冶工程. 1999, 19(1):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实际蒸发系统流程提出了相关的算法, 对蒸发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 详细分析了进料量、结疤厚度、真空度等因素对蒸发系统的影响, 得出了与现场生产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Select
锌电解过程分时供电优化决策系统
王雅琳, 黄泰松, 桂卫华, 阳春华
矿冶工程. 1999, 19(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力部门提出的分时计价原则, 以锌电解过程为研究对象, 用生产过程数据建立了不同酸度下电流密度与电流效率间关系, 由此建立了分时供电优化模型, 并用一种变形的多变量递推最小二乘自适应策略不断修正优化模型, 采用高效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引入惩罚算子, 求解带非线性约束和边界约束的优化问题, 获得了合理的分时供电方案。
Select
锂云母提锂母液中钾铷铯的综合利用
邓飞跃, 尹桃秀, 甘文文, 河晓燕
矿冶工程. 1999, 19(1):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从锂云母提锂母液中分离钾铷铯的新方法, 研究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该工艺, 钾的总回收率达到99 %以上, 铷矾、铯矾的纯度大于99%。
Select
均匀设计法在大洋锰结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杨静
矿冶工程. 1999, 19(1): 5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 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研究中的最佳实验参数进行选择。用优化得到的参数进行实验,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Select
氢化原子吸收法测定锑
孙广义, 邓再辉
矿冶工程. 1999, 19(1):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微量进样与氢化原子吸收相结合测定锑的有关条件如酸度, 进样量, 干扰等进行了研究。用该法测定岩石矿物中微量锑, 结果满意。
材料
Select
添加金刚石对镍基合金的强化与磨损性能影响
吴玉程, 黄新民, 张立德, 李广海, 姜治, 邓宗钢
矿冶工程. 1999, 19(1):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添加金刚石对镍基合金的强化与磨损性能的影响。随着金刚石添加量的增加, 金刚石复合的体积分数提高, 金刚石弥散分布于镍基合金之中, 复合的体积分数增加, 基质的强化效果增强, 硬度提高, 比Ni-P, Ni-Mo-P, Ni-Cu-P 合金具有更高的磨损性能。
Select
影响氧化锌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因素
陈建勋, 赵瑞荣, 秦毅红
矿冶工程. 1999, 19(1):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大颗粒氧化锌粉末制备了氧化锌压敏陶瓷片, 测定了其压敏特性曲线, 考察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成分配比等对其压敏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大颗粒的氧化锌粉末制备压敏陶瓷时, 适当升高烧结温度(1 300 ℃)、适当的延长保温时间3 h。都有利于降低压敏陶瓷的阀值电压。掺杂氧化物的比例对其压敏特性影响很大, 掺杂氧化物的质量分数在20 %左右为宜。
Select
D-D 结合型金刚石聚晶晶界结构及其生长模式
邓福铭, 陈启武, 黄培云
矿冶工程. 1999, 19(1):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EM, EPMA(WDS)观察分析了聚晶金刚石层中D-D结合聚晶晶界结构、组成和性能, 讨论了晶界金刚石微晶的形成机制, 证明了聚晶金刚石层中存在D-D结合的网络状结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D结合界面的2种生长模式-重结晶金刚石搭接生长模式和原始金刚石接触面沉积生长模式。
Select
细晶TiAl 基合金的高温拉伸力学性能
周科朝, 黄伯云, 曲选辉
矿冶工程. 1999, 19(1):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细晶粒Ti-33Al-3Cr-0.5Mo(质量分数, %)合金的高温抗拉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900 ℃下, 全层片组织和双态组织的屈服强度分别为380 MPa 和278 MPa, 伸长率分别为98.0 %和112.0%, 全层片组织表现出更好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分析高温变形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发现, 高温变形时, 除了
γ
晶粒中的位错滑移之外, 还发现了层片间的相对滑动和层片弯曲等现象。此外, 简要讨论了层片结构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高温变形机理。
Select
多芯Bi(2223)/Ag 超导带制备工艺的研究
林蔚, 邓华, 周贻茹, 华佩文, 邓华, 付彐奎, 周其, 袁冠森
矿冶工程. 1999, 19(1):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IT 方法制备银套带Bi(2223)多芯超导带。研究了带材的临界电流(
I
c
)和原始粉料、带材形变加工过程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等关系。发现带材在2次热处理中间的加压形变过程对其超导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逼近熔点热处理工艺, 得到的多芯Bi(2223)/Ag超导带的临界电流密度
J
c
(77 K, 0 T)>1×10
4
A/c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