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9-25
  

  • 全选
    |
    专访
  • 张泾生
    矿冶工程. 1999, 19(3):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王海东, 邱冠周, 黄圣生
    矿冶工程. 1999, 19(3):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烧结过程控制在总体上可分解为烧结矿化学成分的控制、烧结过程状态的控制和烧结能耗的控制三个方面。烧结过程的动态复杂性和长时滞性, 要求对烧结矿化学成分进行提前预报, 并采用数学模型与知识模型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烧结过程状态控制则必须综合考虑热状态的控制和透气性状态的控制;烧结过程状态的影响因素多且相互制约, 宜采用以知识模型为主的控制方法。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烧结过程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
  • 邱显扬, 杨永斌, 戴子林
    矿冶工程. 1999, 19(3):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述了近年来氰化提金工艺的新进展, 重点讨论了强化氰化浸出、吸附浸出及富氧浸出工艺的特点、现状及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
  • 王国顺, 王能民
    矿冶工程. 1999, 19(3):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在确定工业项目优劣过程中静态和动态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指出了各种具体方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对独立方案和互斥方案评价中各方法的适用性及选择进行了分析。
  • 采矿
  • 夏建新, 黄家桢, 唐达生, 谢凌虚
    矿冶工程. 1999, 19(3):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射流泵被广泛用于输送或提升松散颗粒状物料。结合深海采矿的特点, 对射流泵的工作性能、结构参数、提升体积浓度及提升效率进行研究, 获得了被引射流流量与射流流量之比、泵进出口体积浓度差异、提升效率变化规律等结果, 指出了射流泵在深海采矿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 陈昌富, 王贻荪, 尚守平
    矿冶工程. 1999, 19(3):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普通条分法的基础上, 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遗传算法(GA), 确定最危险滑动面,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岩土边坡可靠性分析的遗传进化全局调优分析方法, 克服了传统调优分析方法容易陷于局部最优解的缺点, 适合于各种目标函数和土性复杂边坡临界滑裂面的搜索。最后, 将该法应用于新疆雅满苏铁矿露采边坡可靠性分析,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杜炜平, 鲍勇峰, 付毅
    矿冶工程. 1999, 19(3):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深部铜矿井下采场铲运机运行路面的具体情况, 开发以井下矿碴为骨料的水泥、石膏、复合胶凝剂矿粉混凝土路面及块状矿碴辗压路面, 为高强度井下采矿作业提供了运输保障, 与传统的砂料混凝土路面相比, 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 曹文贵, 速宝玉
    矿冶工程. 1999, 19(3):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金川矿岩体变形的时间效应和岩体大变形两个主要岩石力学问题, 探讨了岩体蠕变大变形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并应用于金川矿岩体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该方法的分析计算结果较前人研究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 谷德富, 刘悦敏
    矿冶工程. 1999, 19(3):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胶带排土机排土带宽参数特征, 提出用稳定性分析方法确定排土带宽度的优化模型, 通过无约束优化法计算排土带宽度的最优值, 并应用于南芬露天矿胶带机排土过程计算, 结果表明, 与设计值相比可提高排土机综合工作效率5%以上。
  • 选矿
  • 罗廉明, 夏剑雄
    矿冶工程. 1999, 19(3):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HL—1絮凝剂是一种改性丙烯酰胺—淀粉接枝共聚物, 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工业试验表明, 将其加入铜精矿矿浆中, 微细粒迅速凝聚成团, 沉降速度大大加快, 溢流中固体的质量分数低于0.02 %。
  • 张维庆, 魏德洲, 沈俊
    矿冶工程. 1999, 19(3):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 菌)氧化黄铜矿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及两者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T.f 菌的直接作用、Fe3+的化学氧化作用和两者的耦合作用的浸铜结果分别为16.91 g/ L, 1.28 g/L, 14.56 g/ L, 说明T.f 菌对黄铜矿的直接氧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 欧乐明, 冯其明, 卢毅屏, 陈建华
    矿冶工程. 1999, 19(3):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浮选过程中, 黄铜矿表面会发生氧化, 生成疏水的元素硫, 使其具有很好的可浮性;在黄药存在的体系中, 黄铜矿表面的疏水产物双黄药还原时的交换电流密度仅为8.6×10-3 μA/cm2, 在动力学上存在较大的阻力。要在硫化矿浮选过程中实现黄铜矿的抑制, 必须解吸黄铜矿表面的捕收剂, 并使亲水性物质吸附在黄铜矿表面以覆盖元素硫。
  • 马贺利, 张显鹏, 刘素兰
    矿冶工程. 1999, 19(3):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变碳碱法制硼砂工艺条件, 即将含铁硼精矿焙烧气氛由空气改为CO和CO2 混合气, 碳解气氛由石灰窑窑气改为纯CO2, 可使硼泥中铁的磁选回收率由34.6%提高到76.2%~79.8 %。硼泥排放量减少了25.5 %~25.8%。
  • 冶金
  • 肖松文, 刘志宏, 李启厚, 张多默
    矿冶工程. 1999, 19(3):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开发了利用酒石酸铵溶解工业原料氯氧锑(Sb4O5Cl2)-高pH 值均匀沉淀法制取全立方晶型超细锑白粉的新工艺, 实验制得的锑白粉平均粒径d50为0.35 μm, 比表面积为41 536 cm2/g, 杂质含量少, 锑白粉末为立方晶型, 粉末形状规则, 接近球形。该工艺具有除杂功能, 对原料要求低, 与常规湿法锑白工艺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 蒋汉瀛, 涂抚洲, 龚竹青
    矿冶工程. 1999, 19(3):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纯铝和铝硅合金电镀的研究, 在传统浸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浸锌法和浸铁法, 得到了平整光滑、结合力强的铝上镀层, 消除了锌中间层横向腐蚀的影响。
  • 肖劲, 李劼, 杨建红, 邹忠, 叶少龙
    矿冶工程. 1999, 19(3):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列电流的波动不仅影响铝电解槽的稳定性, 而且给过程的自动控制带来干扰, 测试和分析系列电流波动对铝电解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表观槽电阻)的影响, 对于研究和建立信号滤波、槽噪声解析和过程控制模型具有参考价值。
  • 周勤俭, 李先柏, 杨静, 朱惠英
    矿冶工程. 1999, 19(3):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态吸附柱研究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对废气中的SO2 的吸附, 考察了SO2 浓度、废气流速、吸附温度及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SO2 的最高吸附率可达99%, 1 g 结核矿吸附SO2 可达0.45 g, 吸附后可增重55 %。用3 mol/ L NaOH 溶液对吸附后的结核进行再生, 再生率可达99%, 所得再生母液中的Na2SO4 质量浓度可达120 g/ L, 再生后的结核矿可以重复使用。
  • 秦毅红, 王云燕, 詹前沐, 石西昌
    矿冶工程. 1999, 19(3):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氧化二锑为原料, 采用一步氧化回流法制备低Sb(Ⅲ)含量的焦锑酸钠。重点研究了添加剂、浆化温度、氧化温度和结晶温度对产品中Sb(Ⅲ)含量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大大降低了产品中Sb(Ⅲ)的含量。
  • 柴立元, 闵小波, 钟海云
    矿冶工程. 1999, 19(3):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金及其伴生元素银、铜、镍和铁在硫脲中的阳极行为, 详细考察了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阳极极化的各种影响因素, 并对碱性介质中硫脲的稳定剂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 只要硫脲在碱性介质中稳定存在, 碱性硫脲可以实现金的选择性溶解;阳极电位是影响碱性硫脲溶金的关键因素, 过高的阳极电位和温度易于导致硫脲的不可逆分解, 而产生钝化金表面的元素硫;亚硫酸钠可以有效地抑制碱性硫脲的不可逆分解, 大大提高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的阳极极化。
  • 材料
  • 颜长舒, 徐国富, 颜燕, 黄继武, 刘楚明
    矿冶工程. 1999, 19(3):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 复合变质剂和P-Re 双重变质剂对共晶硅和过共晶硅铝都是较好的变质剂, 但不能使过共晶硅石墨铝获得良好的变质效果。通过分析过共晶硅石墨铝变质剂的特殊性, 研究得到了合适、可靠的P-Gr 变质剂, 同时为共晶硅石墨铝的变质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 陈翌庆, 苏勇, 黄新民, 丁厚福, 郑玉春
    矿冶工程. 1999, 19(3):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快速凝固Al-7.83Fe合金的组织形貌和相结构。分析了组织形貌和析出相类型与凝固速度之间的关系, 对显微组织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
  • 刘素琴, 黄可龙
    矿冶工程. 1999, 19(3):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熔融法合成了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 并考查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其首次放电容量的影响。通过X 射线衍射以及阻抗谱等手段分析了热处理影响材料性能的原因。
  • 刘红卫, 陈康华, 黄伯云
    矿冶工程. 1999, 19(3):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技术, 以工业纯铝、氟钛酸钾和氟硼酸钾为原料制备的Al-Ti-B 中间合金中, TiB2和Al3Ti 颗粒细小且弥散分布, 对铝及铝合金具有显著的晶粒细化效果, 并且能大幅度提高ZL201 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
  • 刘敦伟
    矿冶工程. 1999, 19(3): 6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青铜佛像用锡青铜-ASTMC90300合金研制过程,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确定了合金的最佳成分, 用适宜的熔炼工艺, 在100 kW中频感应电炉中熔炼, 经检测, 其力学性能满足ASTMC90300合金的力学性能要求。
  • 经验交流
  • 谢明星
    矿冶工程. 1999, 19(3): 6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晓良, 李茂林
    矿冶工程. 1999, 19(3):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余冬保
    矿冶工程. 1999, 19(3):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