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6-25
  

  • 全选
    |
    采矿
  • 齐宝军, 王有成, 李宝辉, 王金海, 吴从师, 董宇清
    矿冶工程. 2000, 20(2):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种改进型的边坡缓冲孔爆破工艺。采用分段间隔式装药结构, 且无超深;孔距约为正常生产炮孔孔距的0.7倍, 并以2~3个孔为一组滞后于相邻前排孔50~100 ms起爆。实测数据表明, 该工艺能减少后冲破坏, 降低爆破近区的震动。
  • 曹克胜, 张孟平
    矿冶工程. 2000, 20(2):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电动凿岩机运行试验台的原理及其结构组成, 该试验台可检测电动凿岩机的三相空载、负载电流、相-相电压、冲击频率、钎杆转速、扭矩等参数, 与电动凿岩机的现场凿岩检测试验对比表明, 试验台操作简捷、检测结果准确、劳动强度低, 并可有效判定电动凿岩机的质量。
  • 汤洵忠, 李茂楠, 杨殿
    矿冶工程. 2000, 20(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析开采时顶水工艺的重要性, 分析了不适当顶水工艺造成采矿技术经济指标低下的原因, 重点剖析了顶水大循环技术各实施阶段的做法和作用, 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已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是成功和先进的。
  • 贾明涛, 王李管, 潘长良
    矿冶工程. 2000, 20(2):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露天矿采掘计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MPLAN的系统结构、系统数据以及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特点。该软件现已在我国多家矿山及设计单位使用, 普遍反映系统性能良好, 操作直观、简单, 实用性强, 更加接近我国矿山企业生产实际。
  • 选矿
  • 胡岳华, 刘晓文, 邱冠周, 黄圣生
    矿冶工程. 2000, 20(2):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分析了我国铝土矿中含硅脉石矿物高岭石、伊利石、叶蜡石的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 讨论了晶体结构与铝硅酸盐矿物表面断裂键的特性、润湿性、电性及可浮性的关系, 以及晶格杂质与可磨性对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矿物晶体边面上晶面的单位面积断裂键数皆有如下关系:NSi-O(110)<NSi-O(010)<NSi-O(100), NAl-O(110)<NAl-O(010)<NAl-O(100), 它从理论上解释了高岭石、叶蜡石和伊利石三种矿物晶体边面上润湿性的各向异性, 一水硬铝石及铝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的差异, 使表面断裂的Al—O、Si—O键及表面离子活性区存在差别, 影响其表面润湿性与可浮性。
  • 张在海, 胡岳华, 邱冠周, 柳建设
    矿冶工程. 2000, 20(2):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细菌学的观点探讨了硫化矿浸出的本质和机理。从本质上来说, 浸出是生命体主动获取能量的方式, 不能简单视为一种“催化作用”。从微观上来看, 直接或间接浸出归因于微生态中不同细菌的不同特性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级和次级反应浸出则是生命进化的表现。根据从细菌学归纳的浸出机理, 作者提出浸出各种不同种类的硫化矿应选择不同种类的细菌, 而育种时重点放在提高还原硫氧化酶的活性上。
  • 叶红齐, 赵春雷
    矿冶工程. 2000, 20(2):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分级过程中颗粒所受的力场和介质流体的流动场, 分析和比较了与之对应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分级, 即颗粒物料的逆流分级和错流分级。在此基础上, 对这两种分级形式的原理、特点、分级粒径的影响因素、分级效率和能耗等进行了探讨。
  • 张守元, 黎利红
    矿冶工程. 2000, 20(2):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分析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特性及PID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 以分级机溢流浓度PID控制为例, 借鉴模糊控制的思路, 提出了在动态过程中对PID参数进行模糊整定的规则。仿真研究表明, 控制质量得到了提高, 改进后的控制发挥了2种控制方法的优点, 使其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 徐政, 盖国胜, 卢寿慈, 张强
    矿冶工程. 2000, 20(2):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同叶片间距的小型转子型分级机, 在不同风量、转速、给料浓度的条件下, 对滑石粉进行了分级试验研究, 从中得出了转速、风量、给料浓度对分级效果的影响, 特别是给料浓度对分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间距小的分级机其分级效果都好于间距大的分级机, 并且它们的效果可由分级细粉的粒径d97d50值和两个分级机的分级精度值来体现。
  • 冶金
  • 刘志强, 李小斌, 彭志宏, 苗建国
    矿冶工程. 2000, 20(2):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控制颗粒的大小、共沸蒸馏处理有效地消除氢氧化铝凝胶的硬团聚, 制得了平均粒度为d50=0.47 μm 、比表面积BET=4.5560 m2/g 的超细粉末。
  • 陈彩虹, 贺泽全, 沈裕军, 屈曙光
    矿冶工程. 2000, 20(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对镍铁合金镀层组成影响较大的硫酸镍浓度、硫酸亚铁浓度、电流密度、温度等4 个工艺参数进行正交回归实验, 用电镜扫描分析法测得镀层铁含量, 求出了回归方程, 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回归方程可靠适用。根据回归方程, 作出各个工艺参数与镀层铁含量之间关系曲线并进行了讨论。
  • 张愈祖, 蔡传算
    矿冶工程. 2000, 20(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化学溶解、P204萃取除杂、P204萃取分离镍、钴的工艺流程, 对钴、铜、铁含量均高的合金废料块进行了综合回收, 制得了优质的氧化钴粉、铜粉及镍粉等。
  • 陈金清, 李小斌, 杨世杰
    矿冶工程. 2000, 20(2):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果铝业公司氧化铝溶出系统的一、二级闪蒸槽出料管在投产初期结疤非常严重, 通过实验分析发现, 结疤的主要成分为Na2CO3, 是未煅烧好的石灰石进入流程后反苛化造成的。提高石灰煅烧质量, 对氧化铝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马雅琳, 赵刚, 尹爱君, 刘肇华
    矿冶工程. 2000, 20(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添加剂对难选锡中矿高温氯化-氧化固结球团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原料配比和焙烧制度下, 可获得理想的氧化焙球, 其强度已达到高炉炼铁要求, 从而为难选锡中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途径。
  • 邓飞跃, 程兰, 周爱青, 魏文英, 王芳
    矿冶工程. 2000, 20(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高纯铅中痕量钴、镍的测定条件。用盐酸沉淀分离基体铅, 滤液蒸至小体积挥发多余酸并富集微量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法可测定含量大于0.3 μg/ g 的钴和大于0.12 μg/g 的镍。用该法测定铅冶炼厂电解精铅成品及半成品中痕量的钴和镍, 结果满意。
  • 材料
  • 熊湘君, 肖任之, 陈启武, 彭振斌
    矿冶工程. 2000, 20(2):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粉末触媒金刚石合成实验, 建立了实验合成曲面, 分析并讨论了影响金刚石合成效果的原因, 证明了合成曲面理论的正确性。
  • 李晓谦, 湛利华, 朱志华, 胡仕成
    矿冶工程. 2000, 20(2):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连续铸轧过程中, 温度分布是影响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因素。轧制变形区温度变化较大, 平均温度梯度达200 ℃/cm 以上。为了考察这种强变温条件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将轧制区温度场简化成线性分布模型, 并在塑性变形基本方程中引入变温参数, 导出了塑性变形与温度分布强耦合条件下的接触压力计算模型。实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
  • 曾维勇, 李秋珍
    矿冶工程. 2000, 20(2):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TiO2粒径介于1~100 nm, 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活动中心多, 因而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功能等, 在工业催化、环境保护、光电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TiO2的制备及应用已成为当今纳米材料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 王孟君, 娄燕, 张辉, 彭大署
    矿冶工程. 2000, 20(2):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弥散强化铜电阻焊电板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过程, 并对采用内氧化法和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氧化铝铜电极的制备工艺以及有关使用性能作了简要叙述。
  • 苏勇, 陈翌庆, 丁厚福, 郑玉春
    矿冶工程. 2000, 20(2):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 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单辊旋淬法制备的具有良好韧性的Al-Ni-Y合金条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合金成分不同, 其组织结构也不同。当快凝Al91Ni7Y2合金时, 可形成由部分非晶和部分晶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此材料结构为:纳米级Al 晶体均匀弥散分布在非晶基体上。
  • 樊广军, 张星星
    矿冶工程. 2000, 20(2):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导流模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对导流模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铝型材挤压导流模CAD系统的整体开发方案, 并说明了系统中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功能。
  • 屈曙光, 毛拥军, 钟祥, 贺泽全, 黄元琼
    矿冶工程. 2000, 20(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Fe-Ni 粉状触媒的独特性研究, 提出了金刚石成核和生长模型, 并探讨了粉状触媒在金刚石成核和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控制某些元素、氧化物和氮化物杂质的含量和分布, 可提高Fe-Ni 粉状触媒质量, 获得优质人造金刚石。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王国顺
    矿冶工程. 2000, 20(2):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生产总是服务于一定的企业目标。利润作为企业的基本目标, 其实现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规模和比例的合理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在带来生产力提高的同时, 还将引起生产要素使用比例的变动。市场是企业生产的前提, 对市场特征的充分认知与合理运用, 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要素的使用, 是企业生产组织的重要内容。
  • 经验交流
  • 肖蕾
    矿冶工程. 2000, 20(2): 7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慕林
    矿冶工程. 2000, 20(2): 7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建军, 康仁, 钱火根
    矿冶工程. 2000, 20(2):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曾贤明
    矿冶工程. 2000, 20(2):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同一类型的真空泵分别作干式和湿式实验, 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均表明, 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提高罗茨鼓风机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