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2-25
  

  • 全选
    |
    综述
  • 张锦瑞, 王伟之, 赵振才
    矿冶工程. 2000, 20(4):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超级铁精矿的研究现状, 概述了超级铁精矿的质量标准及制取技术, 并对超级铁精矿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 马荣骏, 邱电云
    矿冶工程. 2000, 20(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富勒烯碳分子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情况。由于富勒烯碳分子及其纳米管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能, 可以预期其研究与应用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 杨建红, 李庆余, 王先黔, 肖劲, 殷恩生, 刘永刚
    矿冶工程. 2000, 20(4):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现代工艺条件下预焙铝电解槽的破损原因, 并提出了延长槽寿命的对策。现行电解槽由于采用低分子比电解质, 电流效率显著提高, 但同时由于在电解槽内容易形成界面冰晶石薄膜及氧化铝沉淀, 使得钠的析出显著增加, 增强了钠对阴极碳块的渗透, 从而导致阴极碳块膨胀破损的机率增加, 为此, 必须改善电解槽阴极内衬材料以延长电解槽寿命。采用半石墨化或石墨(化)阴极内衬, 或在普通碳块上增加TiB2 涂层, 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半石墨化或石墨化阴极内衬具有较好的抗钠膨胀性能, 但由于石墨质软, 机械磨损大且成本高, 而TiB2 涂层碳块阴极内衬既具有优良的抗钠膨胀和对铝润湿性能, 又有良好的耐磨性,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张福勤, 黄伯云, 黄启忠, 熊翔, 刘根山, 易茂中
    矿冶工程. 2000, 20(4):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测量和表征、石墨化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石墨化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 个方面, 对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和评价。指出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测量和表征迄今尚无公认、统一的标准;认为有必要系统地跟踪、分析、研究炭/炭复合材料中各组元及其界面在石墨化过程中的变化, 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 采矿
  • 蔡美峰, 王双红
    矿冶工程. 2000, 20(4):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玲珑金矿已进入深部开采, 其工程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状况恶化, 地应力增大, 地压显现加剧。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对深部回采过程中的地压活动规律和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对目前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深部回采应选用的采矿方Due to deep mining, Linglong Gold Mine′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rebody occurrence are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and its underground stress is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thus resulting in an obvious increase in underground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ses systematically the fluctuating regularity of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rock wall during deep mining using non-linear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ining method, the authors have made conclusive suggestions for chosing deep excavation methods of Linglong Gold Mine.法提出了结论性意见。
  • 冯涛, 谢学斌, 王文星, 潘长良
    矿冶工程. 2000, 20(4):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岩石脆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岩石的单抗拉和抗压强度, 峰值前、后应变值来计算岩石的脆性系数, 认为该系数是衡量岩爆倾向性的一种尺度, 从岩石脆性的角度建立了岩爆发生的岩性判别条件。
  • 刘军, 吴从师
    矿冶工程. 2000, 20(4):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综合模型获得预测结构地基的震动波形, 然后根据获得的波形及结构参数, 运用计算机程序预测结构的爆破震动响应与震动持续时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在爆前即可预测结构爆破震动响应的时程曲线, 对结构的爆破震动响应进行时程分析。
  • 梅松华, 李文秀, 盛谦
    矿冶工程. 2000, 20(4):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施工期监测结果为基础, 在正交设计原理的基础上, 选定反演参数与水平, 采用二维显式差分法FLAC 进行弹塑性位移反分析。按正交设计表进行多个方案的开挖与模拟计算, 用正交设计的计算结果训练人工神经元网络、建立位移目标函数并获取最佳反演参数。最后将所得参数用于变形预测, 其结果与现场监测吻合。
  • 崔思文
    矿冶工程. 2000, 20(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Green 函数解法, 从理论上给出了任意入射应力波通过接头后的透射波, 并对接头两侧应力波进行了实验测定。事实证明, 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一致。
  • 林启太
    矿冶工程. 2000, 20(4):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铜录山矿陡边坡设计与控制要求, 建立了岩体质量评判的解释结构模型, 并根据岩石强度、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观测资料, 结合铜录山矿不稳定区域的实例, 先对系统模型化, 然后求解并评判, 工程实际应用证实所用方法有效。
  • 喻长智, 古德生
    矿冶工程. 2000, 20(4): 3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冲击波理论, 讨论了柱状药包爆破时冲击波对炮孔的扩腔作用和形成的压碎圈大小, 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压碎圈半径的主要因素是炮孔尺寸、炸药性质和岩石性质, 冲击波的扩腔作用主要与炮孔直径和压缩圈半径有关。
  • 选矿
  • 梅光军, 麦笑宇, 余永富
    矿冶工程. 2000, 20(4):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赤铁矿与含铁硅酸盐脉石矿物由于具有相近的可浮性而难以分选, 为此采用一种小分子有机抑制剂羟基乙酸作为含铁硅酸盐脉石矿物———霓石的选择性抑制剂, 在pH 值为4~5 的介质条件下成功地实现了赤铁矿与霓石的有效浮选分离。通过对矿物在溶液中ζ电位、药剂吸附量的测定以及理论分析, 初步探讨了羟基乙酸对脉石矿物的抑制作用机理。
  • 刘晓荣, 邱冠周, 胡岳华, 柳建设
    矿冶工程. 2000, 20(4):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兴铜矿生物浸出-溶剂萃取-电积铜生产中, 在溶剂萃取界面产生严重的乳化现象, 致使整个生物冶铜工艺运行状况恶化。通过对界面乳化物特性进行系统研究, 认为乳化物的生成是由有机相中杂质和降解产物, 以及萃取过程中的沉淀物和萃原液中固体悬浮物引起。同时, 初步探讨了预防界面乳化物生成的措施。
  • 罗中平, 徐星佩, 周岳远, 姚江成, 李小静, 王明才
    矿冶工程. 2000, 20(4):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德昌南山长石矿的基本性质, 研究了不同加工方法对其分选除铁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了干湿联合分选、全湿法分选和破碎产品直接全干法分选三个分选除铁工艺方案,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获得了各粒级作业产率均超过85 %, 总产率为65 %左右, w(Fe2O3)<0.3%的分选指标, 达到了预期目标。
  • 周建国, 刘轶平, 周光华
    矿冶工程. 2000, 20(4):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攀枝花选钛厂工艺流程及设备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试验研究获得的成果, 提出了经过优化的粗细分选的全粒级钛铁矿回收工艺流程及装备, 既强化了原矿分级, 又提高了选别效率, 实现了钛铁矿的全粒级回收, 钛回收率可达到40 %以上。
  • 毛益平, 陈炳辰, 高继森
    矿冶工程. 2000, 20(4):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球磨机球料比、介质充填率和磨矿浓度与有功功率和磨矿效率试验, 分析了影响球磨机功率和磨矿效率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球磨机内部状态(球料比、介质充填率和磨矿浓度)与外部参数(有功功率、磨矿效率)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改善磨矿效率的合理操作参数。在一定磨矿条件下磨机有功功率与磨矿效率有明显对应关系, 而且是判断磨矿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
  • 冶金
  • 于少明, 杨保俊, 单承湘
    矿冶工程. 2000, 20(4):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由蛇纹石提镁残渣制备五水偏硅酸钠的方法, 分析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用实验确定了主要工序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温和, 调模结晶过程无需蒸发浓缩, 能耗低等特点, 采用此法制得的五水偏硅酸钠质量符合化工行业标准。
  • 周萍, 周乃君, 易正明, 李旺兴, 王金合, 刘锐
    矿冶工程. 2000, 20(4):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环式焙烧炉火道内温度分布的均匀程度是影响炭阳极焙烧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温度场与气流分布的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为了解火道内气流分布的情况, 应用Navier-Stokes 方程与k-ε双方程湍流模型, 对水平环式阳极焙烧炉火道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 并以提高火道内气流分布的均匀程度为目标,对火道内挡块的数量与位置进行了优化。其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挡块时, 应考虑气体的流动方向。根据气体的流动规律, 适当调整挡块的数量与位置, 可大大改善火道内气流分布的均匀程度。
  • 材料
  • 王明华, 黄振奇, 都兴红, 隋智通
    矿冶工程. 2000, 20(4):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较系统地研究了采用H2SO4分解钙钛矿时, 酸的用量、钙钛矿的颗粒度、反应温度、酸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钙钛矿中钛元素酸解率的影响。用质量分数为90%的H2SO4分解钙钛矿的合理实验条件为: 矿酸比为6∶35.02, 反应温度为100 ℃, 反应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 钛元素的酸解率可达到100%, 同时可避免形成TiOSO4沉淀或TiO2+2 水解。对该条件下钛元素酸解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曲线拟合, 拟合方程为X =-2.27×10-3 t +5.27×10-4 t 2-4.2×10-6 t 3 。
  • 冶金
  • 杨希, 杨静
    矿冶工程. 2000, 20(4):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叙述了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原理, 介绍了PowerBuilder 可视化编程开发技术和评价结果, 为开展范围广泛的水质普查, 建立区域环境大型数据库, 实现信息集成与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种直观、简便、快速、经济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材料
  • 陈翌庆, 苏勇, 丁厚福, 郑玉春, 黄新民
    矿冶工程. 2000, 20(4):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Al-4Cr-4Zr-2Fe(质量分数, %)合金薄带。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合金急冷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 测定了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快凝Al-Cr-Zr合金中添加铁元素可增加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性能, 快速凝固Al-4Cr-4Zr-2Fe合金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α-Al在400 ℃左右形成Ll2-Al3Zr和Al4(Cr, Fe)相, 产生明显的沉淀硬化效应, 其中, Ll2-Al3Zr相为主要强化相。在Al-4Cr-4Zr-2Fe快凝组织中, 发现一种方形Al-Zr相, 该相作为形核核心, 位于等轴晶α-Al中央。
  • 刘楚明, 张新明, 陈志永, 周卓平, 蒋红辉
    矿冶工程. 2000, 20(4):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方法(ODF)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加入微量铍(Be)对成品箔材立方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0020%铍, 能增加成品高纯铝箔中立方织构含量, 降低R织构比例。其作用机理是铍很难固溶于铝, 但能与铁等微量杂质元素形成化合物, 析出后可净化基体, 降低基体中杂质铁的浓度, 从而降低高纯铝再结晶温度, 促进再结晶立方取向核心的形成与长大。另外, 含铍样品的变形织构组分中C取向密度较大, Bs、S取向密度较小, 而无铍样品中Bs组分最强, C组分最弱, 退火时C取向有利于向立方织构的转化, Bs取向易产生R织构, 因此, 成品退火箔材中无铍样品的R织构强, 含铍箔材中立方织构最强, R织构最弱。
  • 王绍斌, 谢光灼, 唐中杰, 杜修东, 代兰芳, 陈再兴
    矿冶工程. 2000, 20(4):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化学分析法和X射线衍射仪对KRG-W1 型粉状石墨进行测试, 发现这种石墨不但石墨化度高而且固定碳高达99.99 %, 同时含有一定量的菱面体石墨。以KRG-W1型粉状石墨为碳源材料, 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 可以合成出粗颗粒高强度金刚石, 其中SMD系列金刚石比例高达36.00 %, 大大优于片状石墨的合成效果。
  • 陈鼎, 唐仁政
    矿冶工程. 2000, 20(4):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氩气保护下, 利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MoSi2 、MoSi2 +0.5%Co和MoSi2 +1.0%Co(质量分数)3种粉末, 经过冷压烧结制成实验样品, 研究了微量Co对MoSi2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量Co可以明显改善MoSi2 的室温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 其中w(Co)=1.0%的MoSi2合金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可以分别达到588MPa、9.27 MP·m1/2, 两项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种工艺制备的商用MoSi2的性能指标。
  • 杜艳平, 史荣, 杜建新, 刘才, 崔小朝
    矿冶工程. 2000, 20(4):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立连铸过程液固温耦合分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开发了异型坯液固区的流场、温度场及鼓肚变形耦合分析软件, 为异型坯连铸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设定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尹华, 王国顺
    矿冶工程. 2000, 20(4):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内生性生产要素, 其边际收益递增的区间明显扩大。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资产进一步无形化, 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我国企业应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 实现由经济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 强化无形资产管理,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 经验交流
  • 杨旭东
    矿冶工程. 2000, 20(4):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金贵, 宋建军
    矿冶工程. 2000, 20(4): 8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