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2-25
  

  • 全选
    |
    采矿
  • 贺跃光, 王秀美, 曾卓乔
    矿冶工程. 2001, 21(4):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中南大学研制的计算机无接触三维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构成、工作环境、功能、适用范围, 以及系统的使用方法。并以其中电子经纬仪虚拟照片法观测隧道周边位移为例, 分析了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精度。结果表明, 采用该系统精度可靠, 操作简便, 且适应性强。
  • 孙业志, 吴爱祥, 黎剑华
    矿冶工程. 2001, 21(4):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输送效率和节约能源, 使用振动法实现了浆体的输送减阻。尾砂试验表明振动减阻是切实可行的, 而浆体的浓度和输送速度是两个关键性因素。通过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分析, 认为应力波在管道垂直方向上传播时逐渐衰减, 迫使下层颗粒向上作微小移动, 降低了浆体的粘性阻力损失。管道振动对层流附面层有较大影响, 使边壁浆体的速度梯度减小, 并导致边壁剪切应力的降低;同时使附面层的厚度加大, 中性稳定雷诺数增加, 阻止流态的转捩。应力波的作用以及附面层的改变, 最终导致输送阻力的降低。
  • 贺建清, 陈和平, 雷玲
    矿冶工程. 2001, 21(4):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河中混凝土纵向围堰上游连接段水下拆除爆破的成功经验。
  • 汤洵忠, 李茂楠
    矿冶工程. 2001, 21(4):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时的采场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介绍了检测系统的布置原则、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 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吴建军, 贺建清, 梅松华, 陈洁锐
    矿冶工程. 2001, 21(4):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弹性薄板弯曲理论为基础, 对层状矿体开采引起的地表及岩体移动问题, 引入层状模型进行描述, 得到了水平及倾斜矿体开采的地表移动空间解析式、计算程序, 并用于地表移动预计, 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 效果较好。
  • 邓义芳
    矿冶工程. 2001, 21(4):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球形药包的爆破作用原理, 结合工程实践, 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拆除爆破设计中最小抵抗线、爆破作用指数与药包相邻系数、单药包药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m = 0.8 + m1/2, Q =(1+n2)W
  • 唐礼忠, 潘长良, 王文星
    矿冶工程. 2001, 21(4):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冬瓜山井巷掘进期间记录到的岩爆资料, 总结了该矿井巷的岩爆特征和发生条件。对该矿床几种主要的岩石进行了强度试验、峰值强度前的加卸载试验、全应力应变试验和峰值强度后的松弛试验, 指出该矿床矿岩除大理岩外, 其他岩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岩爆倾向性, 提出了岩爆具有本源性和诱导性两种属性的观点。
  • 邓建, 李夕兵, 古德生
    矿冶工程. 2001, 21(4):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三维楔体模型建立了无间柱连续采矿法— 分区充填体的极限状态方程后, 进行详细的充填体结构可靠性分析, 对随机变量的均值、变异系数、分布类型、变量间相关系数等对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得到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 选矿
  • 麦笑宇, 梅光军, 余永富
    矿冶工程. 2001, 21(4):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赤铁矿与霓石的弱酸性浮选分离体系中, α位被—OH、—SH 取代的小分子有机酸如乳酸、羟基乙酸、巯基乙酸、葡萄糖酸等对霓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提出了选择性吸附的模型来说明其对霓石的抑制机理。
  • 李海普, 蒋玉仁, 曹学锋, 胡岳华, 王淀佐
    矿冶工程. 2001, 21(4):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多功能基、羧甲基和阳离子淀粉, 计算了产品分子中极性基的电负性和药剂的3 个亲水-疏水平衡参数(HLB 、lgpi)。研究了药剂极性基亲固能力、电性及药剂亲水-疏水判据与其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性能的关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 药剂对一水硬铝石有抑制作用, 且依多功能基淀粉、羧甲基淀粉、阳离子淀粉、原淀粉顺序递减;但对高岭石有活化作用, 其中羧甲基淀粉和阳离子淀粉活化作用较强。对变性淀粉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得到与浮选试验一致的结果。
  • 马运柱, 熊翔, 黄伯云
    矿冶工程. 2001, 21(4):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溶液电化学理论和硫化矿浮选理论的基础上, 给出了硫化矿物-H2O 体系中Eh-pH 图形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路, 并以Visual Basic 语言为应用程序开发软件, 开发出了基于Windows 操作平台的、通用的、开放型的硫化矿物-H2O 体系中Eh-pH 图形数据库系统。应用该Eh-pH 图形数据库系统, 以PbS -BX-H2O体系为例, 给出了该体系在不同药剂(X-)浓度条件下的Eh -pH 图形, 结合所得图形综述了其在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溶液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 翟芝明, 张华廷, 王朝峰
    矿冶工程. 2001, 21(4):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催化剂厂废分子筛经硫酸活化处理后生产脱色剂的工艺及其用于润滑油和工业植物油脱色的效果。结果表明, 未经活化的废分子筛对润滑油的脱色率比活性白土高30.38 %, 但对工业植物油脱色效果较差;经硫酸活化的废分子筛对润滑油和工业植物油的脱色率比活性白土分别高40.25 %和4.45 %。
  • 王晖, 王方汉, 陈德彪
    矿冶工程. 2001, 21(4):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静态、动态以及工业试验, 研究了复配絮凝剂Xn 处理成份复杂、浓度波动大、粒度极细的浮选尾泥浆的效果。在Xn 用量仅为5 mg/L 情况下, 尾泥浆在立式砂仓中浓缩沉降, 溢流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可完全回收利用, 砂仓底流连续放砂浓度达到56 %以上, 满足后续充填作业要求。该工艺为矿山实现无尾排放创造了条件。
  • 万小金
    矿冶工程. 2001, 21(4):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级原理和设备结构水力学特性两方面入手, 分析比较了KMLF 型斜板分级箱和普通水力分级设备分级机理。KMLF 型斜板分级箱分级原理科学、合理;设备结构水力学先进;设备单位面积处理能力大, 分级过程稳定, 分级精度高, 分级技术指标好。
  • 关毅, 贺岩峰, 韩森
    矿冶工程. 2001, 21(4):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较全面地介绍了INTERNET 上与天然沸石研究、生产和加工相关的信息源。讨论了国际互联网和国内互联网天然沸石信息量之间的差异, 并提出了该领域工作者应注意的问题。
  • 谷晋川, 刘亚川
    矿冶工程. 2001, 21(4):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助浸剂柠檬酸的助浸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柠檬酸的分散、除杂及螯合作用有助于金的氰化浸出。氰化浸出时加入助浸剂柠檬酸可缩短浸出时间70%, 降低氰化物用量1/3。
  • 冶金
  • 唐建军, 周康根, 张启修, 马荣骏
    矿冶工程. 2001, 21(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减压膜蒸馏法脱除水溶液中氨进行了研究, 实验用膜有效面积是200 cm2 。实验考察了起始浓度(0.4~1.6 mol/L)、料液进口温度(42~56 ℃)、料液流量(33~84 mL/s)及减压侧压力(8~14 kPa)对脱氨效果及平均水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起始浓度对脱氨及平均水通量有一定影响;增加料液进口温度使得脱氨明显加快, 但平均水通量同时急剧增大;增加料液流量, 特别当料液处于层流区时, 使得脱氨加快, 但对平均水通量影响不是非常明显;在一定范围内, 减压侧压力对脱氨基本无影响, 但降低减压侧压力却使得平均水通量明显增大。
  • 刘公召, 隋智通
    矿冶工程. 2001, 21(4):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Na2O2 焙烧失活的Mo-Ni/Al2O3 催化剂, 再用热水浸取钼。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失活催化剂平均粒径、浸出温度与时间对钼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催化剂平均粒径为0.15 mm, 焙烧温度为650 ℃, 焙烧时间为5 h 、m(Na2O2):m(失活催化剂)=0.14, 水浸温度为70 ℃时, 钼浸取率可达90 %以上。
  • 张钦发, 龚竹青, 郑雅杰
    矿冶工程. 2001, 21(4):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剂从含金、铂、钯的贵液中用萃取金, 研究了MIBK 萃取剂对金的萃取性能, 并探讨了其萃取机理。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范围内, MIBK 萃取金分配比受[H+] 和[Au]o 的影响很小, 受相比影响较大;其萃取是按照羊盐机理萃取的, 即金在有机相中主要是以[RH+] [AuCl4-] 缔合物的形式存在;MIBK 萃取金不但速度快, 而且萃取率高, 当贵液中含金为310 mg/L, 相比为0.1(有机相/ 水相), 萃取时间为6 min 时, 其一级萃取率可达99 %以上。
  • 材料
  • 张永光
    矿冶工程. 2001, 21(4):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以氟锆酸钾为主盐的新型无镍常温封孔剂。研究了封孔液中K2ZrF6 浓度、F-浓度、pH 值、封孔时间、封孔温度等对封孔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槽液中添加适当量的F-既可以稳定槽液又可以提高封孔度;该封孔工艺不仅能在氟离子浓度低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地封孔而且能消除Ni-F 封孔出现的粉霜及绿色膜面。
  • 冶金
  • 郝保红
    矿冶工程. 2001, 21(4):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粉石英进行了干磨、湿磨、钢球干磨、添加助磨剂磨, 再用红外光谱仪对粉碎样品进行了检测, 得到了粉石英随粉碎时间延长的红外光谱特征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粉石英碎裂时化学键的变化特征。实验表明, 机械法可以将粉石英纳米化。
  • 柏振海, 罗兵辉, 金晓鸿
    矿冶工程. 2001, 21(4):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介绍了干法、电解法、湿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 该法制得的粉末分散性好、粒度较细。湿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正受到重视, 已摸索出多种方法。
  • 材料
  • 王文明, 钟掘, 谭建平
    矿冶工程. 2001, 21(4):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板形检测技术、板形理论研究、板形控制技术三方面论述了板形控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丁厚福, 陈曙光, 郑治祥, 樊振军, 刘君武
    矿冶工程. 2001, 21(4):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合金元素及SiCp 镀覆对烧结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Fe-Cu-C 基体合金中添加w(Ni)=2%, w(Mo)=0.5%, w(Fe-Cr)=1.5%, 可以获得高强度、高硬度及综合机械性能优良的铁基合金。在Fe-Cu-C-Ni-Mo-Cr 合金中分别添加SiCp 净质量分数相同的未镀覆的、镀Ni 的或镀Cu-Ni 合金层的SiCp 时, 会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镀Ni 的SiCp 能使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而未镀覆的SiCp则导致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低于基体合金, 镀Cu-Ni 合金层的SiCp 亦使复合材料的硬度略低于基体合金;各类SiCp 均使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低于基体合金, 镀Ni 的SiCp 含量较多时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体合金中同时添加Ni、Mo 、Cr 3 种元素时, 改善了基体对SiCp 的支撑强度。SiCp 镀覆与基体多元合金化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大为提高。
  • 张厚安, 刘心宇
    矿冶工程. 2001, 21(4):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重量分析法研究了Al/MoSi2 复合材料在400~700 ℃的氧化性能, 采用SEM 和X 射线衍射仪观察与测定了其表面形貌和相组成。结果表明:Al/MoSi2 复合材料在400, 600 和700 ℃氧化时, 质量变化较少, 归因于表面形成较连续的3Al3O2·2SiO2 保护膜;而它在500 ℃氧化过程中, 大量生成挥发性MoO3 相, 破坏了3Al3O2·2SiO2 保护性膜的形成, 导致了PEST 现象的发生。
  • 陈志国, 郑子樵, 李竞舟
    矿冶工程. 2001, 21(4):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地研究了单级时效和双级时效对Al-1.12Mg-0.66Si-0.8Cu 合金时效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的测试以及TEM 观察, 表明单级时效为该合金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制度, 合金经190 ℃时效4 h 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合金经双级时效处理后, 预时效期间所形成的过渡相对二次时效中相的析出和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
  • 胡仕成, 李晓谦, 湛利华
    矿冶工程. 2001, 21(4):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铸轧区分成结晶区和轧制区两段, 分析了结晶区和轧制区的界面接触热导对铸坯出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轧制区接触热导在1~3 W/(cm2·K)区间变化、结晶区接触热导在0.1~0.5W/(cm2·K)区间变化时, 提高接触热导对降低铸坯出口温度、提高铸轧速度有显著作用;而且在高速轧制时提高结晶区接触热导, 低速轧制时提高轧制区接触热导, 更有利于实现高速轧制。
  • 陶宁, 凤仪, 黄守国, 王文芳, 王成福
    矿冶工程. 2001, 21(4):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碳纤维-铜-石墨复合材料在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条件下, 电刷压力的变化(7.5~30 N/cm2)对复合材料电刷摩擦系数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磨面形貌, 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袁国州, 彭剑昕, 姚萍屏
    矿冶工程. 2001, 21(4):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硼铁含量和粒度对铁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当硼铁粒度为0.250~0.075 mm时, 若硼铁含量在0~10%范围内变化, 则摩擦系数随硼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制动压力为0.6 MPa 时, 摩擦材料的磨损随硼铁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当压力增加到1.1MPa 时, 材料的磨损随硼铁的增加而增加。当硼铁含量为2.5%时, 摩擦系数和材料磨损量随细粒度0.048~0.028 mm 硼铁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还发现, 摩擦材料中的硼铁(FeB)在烧结过程中与Fe 反应形成了Fe2B, Fe2B 的生成既可提高摩擦系数又可降低材料磨损。
  • 重大工程实录
  • 水志林
    矿冶工程. 2001, 21(4):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