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6-25
  

  • 全选
    |
    综述
  • 尹志民, 张生龙
    矿冶工程. 2002, 22(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研究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 即:快速冷凝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内氧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铜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的开发以及稀土在高强高导铜合金中的应用等。综述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现状, 分析指出:沉淀强化和多元复合微合金化是提高高强高导铜合金性能的有效途径;材料复合化是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发展方向;在更多考虑提高合金综合性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其产业化前景和可持续发展。
  • 胡忠举, 王文明
    矿冶工程. 2002, 22(2):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铸轧辊辊套热龟裂问题的研究现状, 指出辊套表面热龟裂是由于辊套表面应力集中及辊套加工质量不高引起的;提出了减少辊套热龟裂的相关措施。
  • 采矿
  • 朱殿柱, 张子刚
    矿冶工程. 2002, 22(2):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中国铁矿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 论述了灾害预警信息化方向, 阐述了灾害预警机制、灾害预警信息源、灾害预警方法的最优决策等信息化关键问题。提出了深化灾害主控因素、宏观破坏特征、灾变规律与失稳分析方法、监测体系配置、监测与反分析共轭互补、决策支持系统、分类分区系统网络、对策体系与措施、信息化体系技术与方法的互补式耦合研究是预警信息化主要环节与内涵。
  • 朱明, 杨中, 李春民
    矿冶工程. 2002, 22(2): 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线性规划建立了数学模型, 解决了开滦集团公司煤层间的配采问题, 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 邱斌, 朱建军, 贺跃光
    矿冶工程. 2002, 22(2):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传统的大地及工程变形监测方法相比, GPS 的应用在连续性、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分析了GPS 在地球动力学及地震监测、滑坡监测、大坝的变形监测、陆地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陷监测、海上建筑物的沉陷监测、资源开采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提出了一机多天线GPS 观测技术, GPS 在大地及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 宗琦, 涂耀辉
    矿冶工程. 2002, 22(2):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掏槽和光爆为主, 就立井掘进深孔爆破中诸如炮眼深度、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周边光面爆破参数和光爆装药结构、电磁雷管起爆系统等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相应技术观点:较优的掏槽方式是两阶同深筒形直眼掏槽和孔内分段直眼掏槽;较合理的光爆装药结构是径向间隙不偶合和轴向垫层不偶合装药。
  • 王喜富, 李仲学, 任占营, 李安文, 吴侃
    矿冶工程. 2002, 22(2):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区铁路下开采引起地表及铁路变形, 可导致矿区铁路无法正常运营甚至出现行车事故。为此, 研究开发了铁路沉陷预计及治理专家系统。本系统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 对地表及铁路的变形进行预计, 并输出铁道线路及道岔的维修措施。
  • 马建军, 黄风雷
    矿冶工程. 2002, 22(2):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一种便捷可靠的起爆网路连接方法。这种方法采用导爆管首阶束状连接, 四通双干线小网格复合环传爆的网路系统与电雷管多点激发起爆技术。根据可靠性理论, 用实例讨论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系统的联接方法和传爆可靠性。该系统起爆可靠性高, 操作简便, 起爆每千发雷管设置2~3 个起爆点即可。
  • 胡祥昭
    矿冶工程. 2002, 22(2):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浏阳七宝山硫铁矿老虎口矿区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滑坡条件,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 曹阳, 颜荣贵, 贺跃光, 朱殿柱, 季翱
    矿冶工程. 2002, 22(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倾斜矿床崩落法开采地表移动不同于煤矿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性, 前者属构造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 后者属自重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征研究为掌握该类矿山的地表移动规律, 并制订防治对策打下了基础。
  • 房泽法
    矿冶工程. 2002, 22(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并-串联单孔单响微差爆破网络的约束条件, 探讨了雷管起爆误差对这种爆破网络的影响, 指出采用国产导爆管雷管的起爆误差波动范围太大。欲达到单孔单响目的, 每排最多不能超过3 孔。指出了必须选择雷管段位组合和提高微差导爆管雷管的产品精度。
  • 李昌宁, 龚晓南
    矿冶工程. 2002, 22(2):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影响矿岩散体的非均匀度的三个要因素(粒径离散系数、空间分布离散系数和孔隙分布离散系数)出发, 研究了崩落矿岩散体的非均匀度。给出了粒径离散系数Kf 、空间分布离散系数Ks 以及孔隙分布离散系数Km 的定义和表达式。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得出KfKs, Km 与散体非均匀度KK=0.5855Kf +0.1125Ks +0.3020Km 的关系。
  • 杨伟忠, 曹阳, 颜荣贵, 邓金灿
    矿冶工程. 2002, 22(2):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中国非煤矿山矿区灾难地压3 个群次与特点。矿区灾难地压监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类分区系统网络化研究;2)原岩应力分布与影响研究;3)隐患区应力与位移主动监测下信息化开采;4)沉陷坑数字化摄影测量监测与隐患处理。指出了发展矿山岩体灾变交叉学科的矿区灾难地压发展方向。确立了主动监测体系, 为实现网络化的控制灾难地压提供了对策。
  • 吴朝阳
    矿冶工程. 2002, 22(2): 4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预裂破碎带的方法对露天台阶开采最终边坡进行保护, 达到一次成型, 保证最终开采边坡前的主爆孔在大孔径药包条件下爆破对边坡壁面不产生破坏, 提高了施工进度并为主爆孔大规模爆破创造条件。通过实例得出了适用于该地质条件下的经验公式, 预裂爆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理想的效果, 为500 m 以上高边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 选矿
  • 谢建国, 张泾生, 陈让怀, 王安五, 孟长春, 陈树民, 谢泽君, 周友斌
    矿冶工程. 2002, 22(2):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制的新型捕收剂ROB 用于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浮选, 工业试验获得了精矿钛品位48 %, 回收率75%的良好指标。与原捕收剂比较, 精矿钛品位提高0.65 个百分点, 回收率提高7.3 百分点, 每吨钛精矿浮选药剂成本降低40.54 元, 经济效益显著。
  • 夏启斌, 李忠, 邱显扬, 戴子林
    矿冶工程. 2002, 22(2):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红外光谱、分散度、ζ电位及吸附量测定,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并利用DLVO 理论就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的分散行为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小, 但六偏磷酸钠作为高分子化合物, 仍足以增大蛇纹石表面电位的绝对值, 提高了粒间静电排斥作用能, 这应是六偏磷酸钠分散蛇纹石的主要作用形式。
  • 周志付, 魏德洲, 崔振扬, 王中谦
    矿冶工程. 2002, 22(2): 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沈阳红阳三矿煤样中各种硫分、灰分和主要矿物的含量, 研究了分别用培养基、不同驯化菌液进行脱硫时, 脱硫率和脱灰率与药量用量的关系, 指出无论是用培养基还是各种菌液脱硫, 对本试验煤样, 捕收剂煤油和起泡剂2 号油的用量的最适宜值分别为121 g/t 和32 g/t。
  • 湛含辉, 张晓琪, 戴财胜, 张晶晶
    矿冶工程. 2002, 22(2):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二次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水介旋流器的分选原理, 并指出在水介旋流器中产生分选作用的部位是在锥体, 而不是在筒体。
  • 胡菊英, 曾德金, 甄玉红, 郭德安
    矿冶工程. 2002, 22(2):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催化剂厂排出的废水含Si 悬浮物的处理进行了研究, 采用聚合氯化铝凝聚、聚丙烯酰胺絮凝的沉降工艺获得理想效果。综合酸性废水经处理后, 上清液清亮, SiO2 含量降到50 g/t 以下。
  • 周岳远, 李小静, 余兆禄, 梁忠荣
    矿冶工程. 2002, 22(2):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CRIMM 稀土永磁辊式强磁选机的基本特性以及在弱磁性褐铁矿分选中的生产应用效果, 阐明了CRIMM 稀土永磁辊式强磁选机的磁场特性与分选结构对粗粒弱磁性矿石分选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李远国
    矿冶工程. 2002, 22(2): 6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XJZ 新型机械卧式自动压滤机的独特设计与生产工艺。该压滤机在新塘铜矿的成功应用表明, 它能降低滤饼水份, 提高生产能力, 延长滤布寿命, 降低能耗。
  • 冶金
  • 李志光, 黄可龙, 刘素琴, 唐爱东
    矿冶工程. 2002, 22(2):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LiNO3 和电解MnO2 为原料, 以含羟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为分散剂, 采用流变相法合成尖晶石型LixMn2O4, 提出了锂锰氧的分子模型并计算了其理论容量。结果表明, 在700~800 ℃温度范围, 所得化合物为化学计量尖晶石型材料, 其理论容量为148 mAh/g;当合成温度达900 ℃以上时, 产物为缺氧型尖晶石, 其理论容量为120 mAh/g, 材料中电化学活性物质Mn3+的含量降低是材料理论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当锂锰摩尔比为0.488 时, 锰的平均氧化价态为3.52, 在煅烧温度为760 ℃时, 所合成锂锰氧材料的充电容量可达128.1 mAh/g, 放电效率为92.3%。
  • 张钦发, 龚竹青, 陈白珍
    矿冶工程. 2002, 22(2):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从铜阳极泥生产的铂钯精矿, 采用氨水浸出和硫酸浸出预处理工艺除去杂质元素、富集金铂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的氨水浸出和硫酸浸出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除去杂质元素的效果;采用氨水浸出-硫酸浸出联合工艺流程虽可除去95%的杂质元素, 但同时其铂钯的溶解损失率达6 %和12%;而采用还原剂SN 预浸出-氨浸-硫酸浸出, 不但可除去95%的杂质元素, 而且可把金铂钯的溶解损失率均降低到1%以下, 同时金铂钯的富集比可达20 倍。
  • 唐建军, 周康根, 张启修, 马荣骏
    矿冶工程. 2002, 22(2):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导了传质系数计算公式, 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与传质系数的关系, 并对传质数学模型计算的脱氨值与实验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起始浓度与传质系数无关;随着料液温度的增加, 传质系数呈指数增大;料液流量增加, 传质系数增大, 特别在流体处于层流区时更为明显;在一定范围内, 减压侧压力对传质系数基本无影响;脱氨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较好。
  • 曾志刚, 方正, 张平民
    矿冶工程. 2002, 22(2):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atlab 是个功能强大、国际公认的计算软件, 但其应用程序的使用却受到解释执行和体积庞大的制约;Access 是个介面友好、易于使用的桌面型数据库, 但由于不支持矩阵而在工程计算中难于应用。利用Matcom 集成Matlab 与Access 两者优势, 开发了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在线回归数据库系统, 并举例叙述了Matcom 应用程序接口、Matlab 统计回归原理及系统集成过程中的重点和技巧。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 具有速度快精度高, 开发周期短, 系统维护简单和二次开发便利的优点, 应用前景广阔。
  • 李庆余, 赖延清, 李吉力, 杨建红, 刘建光
    矿冶工程. 2002, 22(2):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iB2 是铝电解槽可湿润性阴极的首选材料, TiB2 碳胶涂层阴极可应用于现行铝电解槽。测定了呋喃树脂的分子量和以呋喃树脂为主体的碳胶TiB2 阴极涂层的抗拉强度, 分析了呋喃树脂的分子量对涂层抗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粘均分子量在3 500~8 500范围内, 随着呋喃树脂分子量的增大, 阴极涂层的抗拉强度升高, 为TiB2 碳胶涂层在现行铝电解槽上的应用并维持稳定的抗拉强度提供了指导。
  • 杨林, 黄宝贵, 陈述
    矿冶工程. 2002, 22(2):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东北某地硼矿石中硼镁铁矿物质组成, 发现Fe(Ⅱ)可作为硼镁铁矿的特征性成份, 且其含量与矿物的纯度成正相关。因而采用测定FeO 含量并以求得的换算系数间接计算硼矿石中硼镁铁矿含量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对误差小于2%, 用于选矿工艺研究中的分析测试, 所得结果的重现性较好。
  • 赵中伟, 李洪桂, 孙培梅, 李运娇, 霍广生, 刘茂盛
    矿冶工程. 2002, 22(2):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广泛粒度分布条件下片状矿物浸出动力学研究的新方法, 并应用于辉钼矿浸出动力学研究。求得反应表观活化能为77.4 kJ/ mol, 而按等浸出率法求得的表观活化能为77.0 kJ/mol, 两者非常吻合。
  • 柳建设, 王淀佐, 邱冠周, 胡岳华
    矿冶工程. 2002, 22(2):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铜溶剂萃取过程污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浸出液pH 值、有机相与水相比例(O/A)是影响萃取污物量的主要因素。萃取过程中, 污物量随萃取pH 值升高而增加, 随相比增大而减少。浸出液中Fe3+ 、Mg2+等离子、微细气泡和悬浮微粒是生成萃取污物的主要原因。当pH>2.5 时, Fe3+发生一系列的水解与络合作用, 生成多核羟基络离子或Fe-SO4 络合物;而FeOH2+ 、Fe2(OH)24+等络离子还可能发生多聚反应, 从而形成乳化层。
  • 材料
  • 尤显卿, 郑玉春, 程娟文
    矿冶工程. 2002, 22(2):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含有35%WC 的钢结硬质合金在热应力作用下热疲劳裂纹形成过程进行了反复观察。结果表明:此过程存在明显的裂纹萌生孕育期:首先在缺口边缘上出现凹坑;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 凹坑数目增多且尺寸变大。第一条热裂纹在最早出现的凹坑底部形成。与此同时, 在缺口前沿区, 原有的及后生的微孔也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多且变大;最终, 微孔连接形成热裂纹。
  • 刘舜尧, 杨务兹
    矿冶工程. 2002, 22(2):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液压凿岩机冲击活塞的受力状态与性能要求, 选择国产合金钢30CrNi2MoV 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处理, 研制出替代进口的冲击活塞, 其使用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为制造高寿命液压凿岩机冲击活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刘宝昌, 孙友宏, 张祖培
    矿冶工程. 2002, 22(2):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添加镍、磷的低温活化烧结工艺, 分别用不同含量的稀土化合物LaNi5 和CeO2 作为添加剂进行了试验, 研究了其对硬质合金、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材料及由此构成的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凿岩柱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LaNi5 和CeO2 可显著提高硬质合金及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 但对硬质合金硬度的影响不大;适量的LaNi5 可使金刚石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CeO2 的加入则有降低金刚石复合材料耐磨性的趋势。落锤冲击实验表明:添加稀土元素的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凿岩柱齿具有较好的抗冲击韧性, 能够满足潜孔锤钻进的要求。稀土元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强化晶界、消除杂质、细化晶粒以及弥散强化作用。
  • 程和法, 黄笑梅, 魏健宁, 韩福生
    矿冶工程. 2002, 22(2):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内耗测量方法研究了石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Gr/Al-MMCs)的阻尼性能, 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 探讨了Gr/Al-MMCs产生高阻尼性的机制。内耗测量是在多功能内耗实验仪上进行的, 测量温度范围为25~400 ℃, 频率为1.0~3.0 Hz 。实验结果表明:含高体积分数石墨颗粒的Gr/Al-MMCs 是一种高阻尼材料, 其阻尼性能显著高于工业纯铝及石墨, 并且随石墨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上升。经进一步分析认为, 由石墨颗粒引入的大量宏观缺陷和由残余热应力而导致的铝基体中的高密度位错是使Gr/Al-MMCs 具有高阻尼性能的主要机制。
  • 罗兵辉, 赵楠, 柏振海
    矿冶工程. 2002, 22(2):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速旋转腐蚀实验、金相、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纯铜中添加微量Al, Sn 元素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铜中添加微量Al(1%~2%), Sn(0.5 %~2.5%)元素可抑制其在室温下动海水中的腐蚀。其中Cu-2.5Sn-2Al 耐蚀性最好, 腐蚀深度为0.0192 mm/a 。实验发现, 铜合金表面形成了主要由Cu 膜、Cu-Al-Mg 化合物以及Sn 化合物构成的腐蚀膜层。
  • 林启权, 张辉, 彭大暑, 林高用, 王振球
    矿冶工程. 2002, 22(2):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leeble-1500 热模拟机进行高温等温压缩试验, 研究了2519 铝合金在高温塑性变形时的流变应力特征。试验温度为300~500 ℃、应变速率为0.05~25 s-1 。实验结果表明:2519 铝合金真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应变速率(﹒ε≤25 s-1)条件下, 流变应力开始随应变增加而增大, 达到峰值后趋于平稳, 表现出动态回复特征;而在高应变速率(﹒ε≥25 s-1)条件下, 应力出现锯齿波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表现出不连续再结晶特征;应变速率和流变应力之间满足双曲正弦关系, 温度和流变应力之间满足Arrhenius 关系;可用包含Arrhenius 项的Zener-Hollomon 参数来描述2519 铝合金高温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行为。
  • 刘沙, 易丹青, 余志明
    矿冶工程. 2002, 22(2):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XRD, SEM, Raman 光谱仪等分析检测手段, 研究了YG15 硬质合金基体经表面二步法浸蚀后, 在其表面用热丝法沉积出的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结构、组织及化学纯度等。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基体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Co 含量的变化, 对金刚石薄膜的晶体结构取向、组织形态及化学纯度等有很大影响。CVD 沉积温度从900 ℃降至800 ℃, 后一温度下的金刚石薄膜的晶粒尺寸是前一温度下的1/5 。沉积温度降低至700 ℃左右时, 薄膜的金刚石纯度大大降低。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雷志刚, 傅得春, 李启泉, 陈立舫
    矿冶工程. 2002, 22(2): 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人造金刚石行业的现状。探讨了加入WTO 后人造金刚石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加入WTO 后我国人造金刚石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 经验交流
  • 郑兴国
    矿冶工程. 2002, 22(2):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