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4-25
  

  • 全选
    |
    采矿
  • 邱长军, 卜英勇, 唐红平, 刘寿康
    矿冶工程. 2003, 23(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富钴结壳宏观力学性能参数是富钴结壳采矿车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深海取样, 建立了海水压力变化对钴结壳作用的数学模型, 计算了取样时由于海水深度的变化而引起的作用于钴结壳上的附加压力, 并利用SEM 和OM 研究了结壳微细观形态。结果表明, 在取样速度不大时此种附加压力很小, 结壳样品中未观察到由于附加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微观裂纹, 取样对富钴结壳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 程国明, 黄侃, 王思敬
    矿冶工程. 2003, 23(2):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螺旋钻机的生产工艺及技术特征, 综述了该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分析了该技术应用的地质力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概述了该技术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颜荣贵, 方建勤, 曹阳,, 邓金灿, 杨伟忠
    矿冶工程. 2003, 23(2):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峰矿区为国家第3 号重大事故隐患区。从高峰矿10 余年来灾难地压与采空区冒落矿震相伴随事实, 对照我国非煤矿山50 年来3 个群次矿区灾难地压及其特点, 剖析高峰矿地压主控因素特征, 指出了冒落矿震触发矿区灾难地压机制;阐明了矿山工程环境的概化处理, 矿震与地压的过程耦合, 采空区与采场的动静耦合数值计算及等效处理等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为解决我国非煤矿山矿区灾难地压问题指出了发展方向。
  • 庄金钊, 杨仁树, 李孝林, 肖同社, 侯敬峰
    矿冶工程. 2003, 23(2):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露天矿和井下矿的爆破振动的测试分析, 提出了比较全面、科学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建议标准。评价结构物爆破振动安全性时不能只考虑质点振动峰值, 还应包括爆破振动频率(结构固有频率和激励频率)。爆破振动安全指标应包括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指标。
  • 吴秀琼
    矿冶工程. 2003, 23(2):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红土型铝土矿一期工程那塘矿段原设计开采范围的生产服务年限为14 年, 由于矿量的负变和产量的增加, 实际服务年限仅为9.35 年。为延长现有洗矿厂的服务年限, 扩大开采范围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通过建立优化模型, 确定把开采范围扩大到与那塘矿段相邻的布禄和古案两矿段, 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扩采范围的合理性。
  • 畅文生
    矿冶工程. 2003, 23(2):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主井风流净化的方法和主要设计参数, 并介绍了该设计方案在凡口铅锌矿-280 m 现有生产中段的应用情况。
  • 翟新献, 杨小林, 曾宪桃
    矿冶工程. 2003, 23(2):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千秋煤矿暗斜井穿岩巷道的特点、采动对暗斜井的影响状况, 阐述了暗斜井在保护煤柱固定支承压力作用下, 利用拱形可缩性金属支架、锚喷网支护进行一、二次大修的过程。利用围岩有效载荷系数, 解释了暗斜井变形破坏机理, 最后指出了大面积卸压是保持暗斜井长期稳定的经济有效方法, 并给出了卸压开采范围。
  • 李青松, 吴爱祥, 姜立春
    矿冶工程. 2003, 23(2):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渗透效果是影响堆浸浸出效率的一种决定因素。对高泥矿堆进行了归类, 它包括矿石筑成的矿堆、废石堆及我国南方地区的富含稀土矿的丘陵。布液方式(包括堆顶布液、边坡布液、堆中布液和堆底布液)是影响高泥矿堆渗透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溶浸液在高泥矿堆中的渗流力学特性及矿堆浸出动力学, 发现堆中布液不仅能很好地适应渗透性差的高泥矿堆堆浸浸出, 而且可缩短溶浸液所携气体成分达到堆中的时间, 还可有效减小或完全解决天气因素如多雨或寒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是高泥矿堆的最佳布液方式。以室内试验、原地浸出稀土矿床的原状样模拟试验和生产实践论证了堆中布液对高泥矿堆的良好适应性。
  • 选矿
  • 刘排秧, 王卫, 仝克闻
    矿冶工程. 2003, 23(2):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响湿法冶炼浓缩洗涤工艺的因素如矿浆浓度、物料粒度及环境温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矿浆浓度增加、物料粒度减小和气温下降都会使沉降速度降低;适当的使用絮凝剂能加快沉降速度。介绍了HRC -12 型高压浓密机在浓缩洗涤工艺中的应用。
  • 倪章元, 王贤兴
    矿冶工程. 2003, 23(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新疆某难选铜铅锌矿石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通过反复的条件对比试验, 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选择了合理的药剂, 较好地解决了被铜离子活化的锌与铜铅分离、铅与铜分离的问题。
  • 杨大兵, 张一敏, 杨仕勇, 陈铁军
    矿冶工程. 2003, 23(2):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50 mm 重介质旋流器对新疆某红柱石矿的粗颗粒(-1 +0.5 mm 粒级)进行重介质分选, 确定了分选的最佳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 并最终获得了产率为10.3%, Al2O3 品位为58.78 %, 回收率为29.7%、Fe2O3 含量为0.74 %的合格的粗颗粒红柱石精矿。
  • 杨慧
    矿冶工程. 2003, 23(2):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玉石洼铁矿尾矿膏体制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极高的浓密机底流浓度。结合高效浓密机和深锥浓密机的工作原理发展了大型高压浓密机, 同时设计了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压浓密机膏体制备系统, 该系统在工业上达到了极高的底流浓度, 底流膏体浓度大于57%。
  • 黄茂福
    矿冶工程. 2003, 23(2):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他达铁矿尾矿性质的分析研究, 采用分级、跳汰重选工艺对其进行回收。研究结果表明:在尾矿TFe 品位35%左右时, 通过再选能得到TFe 品位为54%的铁精矿, 铁回收率为52%左右。
  • 毋伟, 陈建峰, 邵磊, 刘安平
    矿冶工程. 2003, 23(2):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了化学沉淀-原位改性法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超细硅酸铝, 并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测定、透射电镜分析、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 初步分析了其制备及原位改性机理, 认为其晶体结构和主要成分都类似二氧化硅。由于铝离子代替了部分硅离子, 其极化作用和吸水性大大增强, 原位改性使超细硅酸铝的疏水性和分散性增强。初步研究证明其在乳胶漆中应用性能良好。
  • 石云良, 麦笑宇, 曹佳宏, 余永富
    矿冶工程. 2003, 23(2):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地分析了铁精矿品位对选矿、烧结、炼铁等过程(简称全过程)的影响, 提出了全过程铁精矿品位优化的多目标:获得的利润、铁矿石、熔剂、焦炭、电和煤的消耗等6 个目标, 并对各目标的权重系数采用数学方法求解。采用模糊数学方法, 对全过程进行铁精矿品位的多目标优化, 结果表明, 选择的目标函数值动态变化, 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 冶金
  • 揭超, 解付兵, 毛建军, 韩小青
    矿冶工程. 2003, 23(2):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钢材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了高纯Fe2O3 。酸洗废液经先进独特的净化处理后, 加入特制的结晶化晶种, 采用强化中和氧化过程的工艺和设备, 生产出高纯氧化铁。其产品性能符合软磁铁氧体使用的要求。
  • 韩效钊, 朱艳芳, 姚卫堂, 许民才
    矿冶工程. 2003, 23(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软锰矿采用主副双塔串联吸收二氧化硫, 对软锰矿吸收二氧化硫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吸收工艺条件, 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研究得出:当主塔温度为80 ℃, 副塔温度为50 ℃, 固液比为1∶6, 反应时间为35 min时, 脱硫率和MnO2 转化率均在90%以上。
  • 谢美求, 陈志飞
    矿冶工程. 2003, 23(2):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分析、X 衍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锑在沉矾过程的脱除机理。结果表明:Sb(V)主要是以FeSbO4 形式与铁矾共沉淀进入铁矾渣中。
  • 马立明, 马运柱
    矿冶工程. 2003, 23(2):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株洲冶炼厂铟富集的生产情况,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进生产工艺, 以提高铟渣品位及铟回收率作了较深入地探讨。对比了工艺改进前后的生产效率, 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铟渣品位和铟回收率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铟渣品位由1995 年的2.23%提高到2001 年的4.11%;铟回收率由1995 年的41.64%提高到2001 年的62.49%。并对高酸浸出铟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 汤林, 陈权启, 黄可龙
    矿冶工程. 2003, 23(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醇和高锰酸钾为原料, 利用高压反应釜水热法制备四氧化三锰超细粉体。研究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终得到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所制备的产物进行表征, 经XRD 进行物相分析, 确认产物为单一相的Mn3O4, 经粒度分析仪及扫描电镜检测, 产物的粒径为50~90 nm, 为球状颗粒且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
  • 张贵清, 张启修, 周康根
    矿冶工程. 2003, 23(2):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N1923 萃取回收钛白水解废酸中的钛时负钛有机相的反萃取。选择以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为反萃剂的络合反萃方法对负钛有机相进行反萃取, 考察了硫酸浓度、双氧水用量、相比、平衡时间等对钛反萃的影响, 测出了反萃等温线并进行了串级逆流反萃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是钛的良好反萃剂, 控制适当的操作条件, 可以有效地实现负载有机相中钛的反萃;经5 级逆流反萃取, 钛的反萃率达90%以上, 回收的反萃液TiO2 浓度达38 g/L 以上。
  • 田广, 侯拥和
    矿冶工程. 2003, 23(2):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种新的分布式VOD(Video-on-demand)系统结构来进行大规模视频点播服务, 有效地解决了制约VOD 系统应用的资源瓶颈问题。分析了这种体系结构下的服务模型,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策略。这种服务策略通过减小服务延迟和提高系统效率来大大增强系统服务能力。根据服务队列的优先级, 顺序地建立主流, 并且在大规模视频服务中只需少量的主流。实际结果表明, BatchPatch 流调度策略由于考虑系统的共享度和用户平均等待时间而比其它算法效率更高。对大规模VOD 系统而言, 这个服务策略是一个效率高且性价比好的策略。
  • 材料
  • 景茂祥, 沈湘黔, 沈裕军, 邓春明, 翟海军
    矿冶工程. 2003, 23(2):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超级电容器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指出了电化学电容器, 不论是双电容器, 还是以准电容为基础的超级电容器, 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电极活性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 王林山, 熊翔, 肖鹏
    矿冶工程. 2003, 23(2):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针刺整体毡为坯体,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树脂浸渍/ 炭化方法(IC)制成C/C 多孔体, 然后熔融渗硅(MSI)制备了C/C-SiC 复合材料, 研究了高温热处理(HTP)和不同基体炭对多孔体熔融渗硅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了高温热处理树脂炭对SiC 生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CVD→IC 混合工艺制备的C/C 多孔体, 渗硅前高温热处理较炭化的更有利于液硅的渗入;高温热处理使得树脂炭的孔比表面积增加, 从而反应生成SiC 也多;与热解炭或最后热解炭增密的C/ C 多孔体相比, 树脂炭或最后树脂炭增密的更有利于液硅的渗入。
  • 刘宁
    矿冶工程. 2003, 23(2):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常规处理的高速钢和激光表面硬化的高速钢在滑动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相比, 激光硬化表面表现出更高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且稳定磨损阶段较长。激光相变硬化高速钢耐磨性能的提高归因于激光表面硬化层具有超高硬度。
  • 熊湘君, 李雪, 陈启武, 黄伯云, 陈石林, 周新东
    矿冶工程. 2003, 23(2):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射线、SEM 扫描等手段对原材料进行了分析测试。考查了合成温度、压力对粉末工艺金刚石合成的影响, 探讨了其动力学效应, 加深了对粉末工艺金刚石合成特性的认识。通过金刚石动力学分析说明石墨重结晶是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尤显卿, 黄曼平, 郑玉春, 程娟文
    矿冶工程. 2003, 23(2):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矿冶工程用耐磨材料的特点, 用电冶熔铸工艺研制了新型的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该工艺可用废弃的粉冶钢结硬质合金做原料, 低成本生产大体积工件。用扫描电镜、金相观察和X 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 对加入40% WC 的试验材料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 还发现退火处理和锻造可以改善合金中的不良组织。
  • 昌向阳
    矿冶工程. 2003, 23(2):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连铸连轧法生产电解铜始极片的新工艺。与传统Ti 种板生产始极片相比, 轧制法生产的始极片, 由于提高了其表面几何准确性, 减少了电极间距, 增大电流密度, 取消了制造始极片所需的电解槽, 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解车间的生产能力, 并且可使电解车间实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伍惠
    矿冶工程. 2003, 23(2):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比较了中西方国家项目投资决策的异同, 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