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10-25
  

  • 全选
    |
    采矿
  • 汪鹏程, 杨俊杰, 朱向荣
    矿冶工程. 2003, 23(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冻结法施工的某矿副井为例, 编制有限元程序, 对冻结壁融沉作用在井壁上负摩擦力进行弹塑性分析, 初步得到该负摩擦力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即该融沉负摩擦力在深度方向上由地表到中上部呈递增, 然后呈递减;融沉负摩擦力与土层的性质、水平侧压力大小、融沉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程序可为冻结井设计和施工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崔建强, 孙恒虎, 黄玉诚
    矿冶工程. 2003, 23(5):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要地介绍了似膏体充填技术的形成;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建筑物下似膏体充填开采新模式;分析了这种新的建筑物下采煤系统的特点, 重点介绍了全砂土材料及充填系统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填制备站系统、充填料浆管输系统、综采工作面充填系统、充填工艺流程。
  • 彭振斌, 方建勤, 颜荣贵, 邓金灿
    矿冶工程. 2003, 23(5):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深井岩爆的显现特征入手, 论述了深井岩爆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建立了深井岩爆的预测体系, 并运用所建立的预测体系对高峰矿100 号矿体的岩爆倾向性进行了预测, 所获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 贾明魁, 贾立安, 刘银志
    矿冶工程. 2003, 23(5):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平煤集团六矿二水平戊二技改皮带暗斜井穿过高应力破碎带松软岩层支护技术研究概况。运用锚网支护基本理论, 计算选择锚网支护参数, 采用大型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INAL 对预应力群锚加固机理与加固效果进行了多方案、多参数的数值仿真研究, 确定锚索参数。试验表明, 采用“锚网+锚索+注浆” 的联合支护技术, 安全成功支护了围岩应力32 MPa, 长300 m, 断面28 m2 的高应力破碎带软岩巷道, 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 安然, 杨丽
    矿冶工程. 2003, 23(5):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矿体及围岩稳定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报废采场残留矿体的回收方法, 在完成采场残留矿体的回采工作中, 以低廉的成本回收了残留高品位矿石, 扭转了三级保有矿量不足的被动局面。经过实践证明, 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白晓平, 云庆夏, 卢才武
    矿冶工程. 2003, 23(5):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应用CAD 技术直接在地形图上进行山地排土场设计的一套处理方法, 该方法可为山地排废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 吴晓梦
    矿冶工程. 2003, 23(5):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乳化剂Span-80 各项性能指标。指出使用该指标指导乳化炸药生产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适合于乳化炸药生产的参考指标。
  • 选矿
  • 曹红红, 徐德龙, 何秀军, 郭振海
    矿冶工程. 2003, 23(5):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太原钢铁公司尖山矿铁精矿滤饼水分偏高的具体原因, 进行了多种助滤剂降低滤饼水分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由活性炭粉、NaCl 和OT 混合而成的复合助滤剂具有良好的助滤效果, 当加入量为350~380 g/ t 时, 滤饼水分最高降低1.36 %, 水分相对降低率约10%以上。
  • 刘吉生, 黄自力, 肖松文, 胡岳华
    矿冶工程. 2003, 23(5):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磁化絮凝-高梯度磁分离方法处理城市污水, 研究了磁种用量、磁场强度、混凝剂用量、污水pH 值和流速等工艺参数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在磁场强度为500 kA/m, 磁种用量为0.3 g/L, 混凝剂硫酸铝用量为200 mg/L, 助凝剂PAM 用量为2 mg/ L, 污水pH 值为6, 流速为3.14 cm/ s 时, 磷和COD 的去除率分别为98.35%和70.8%, 净化水含磷0.049 mg/ L, COD 28.6 mg/ L。
  • 湛含辉, 张晓琪, 胡岳华
    矿冶工程. 2003, 23(5):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讨论混凝机理的前期研究工作, 提出了混凝的三个过程及其物理模型, 并在试验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 史玲, 姚燕燕, 谢建宏, 田晓珍
    矿冶工程. 2003, 23(5):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西某铁矿矿石磁铁矿含量低, 结晶粒度较细, 但有害杂质含量也低, 经可选性试验研究, 该矿石选矿工艺特点为较难磨而易选, 通过分选, 可获得高质量铁精矿。
  • 向平, 欧乐明, 刘继忠, 张秀品, 王玛斗, 谢蓬根, 曹先明
    矿冶工程. 2003, 23(5):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金川二矿区富矿石开展新捕收剂和起泡剂试验研究, 用“ Y89-2 +PN405” 新组方取代“ 丁黄药+J-622” 现场组方, 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表明, 新组方能优化选别指标, 降低精矿中氧化镁含量, 提高铜镍回收率, 同时, 也能较大幅度降低选矿药剂成本。
  • 张兴昌, 何庆浪, 欧乐明
    矿冶工程. 2003, 23(5):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优先-混合分步浮选工艺在大山选矿厂的应用实践。生产实践表明, 好的浮选工艺流程必须有好的浮选药剂和浮选设备相匹配。优先-混合分步浮选工艺可得到比混合浮选工艺高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生产过程稳定, 成本低, 体现了该工艺的优越性。
  • 冶金
  • 刘维平, 邱定蕃, 卢惠民
    矿冶工程. 2003, 23(5):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矿浆电解、生物冶金、膜分离技术和机械活化浸出等几种湿法冶金新技术, 并介绍了其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 马运柱, 范景莲, 黄伯云, 熊翔, 汪登龙
    矿冶工程. 2003, 23(5):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溶液电化学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颗粒离子氛的模型, 分析了超细/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 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 注重解释了超细/ 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的静电位阻、空间位阻、静电-空间位阻协同作用的机制。为今后超细/纳米颗粒的分散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汤兵, 朱又春, 白雪梅, 蔡斌, 陈丽卿, 张俊浩
    矿冶工程. 2003, 23(5):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溶剂萃取分离镀锌酸洗废液中的锌、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H2SO4-N263-磺化煤油体系中, 当O/A=1∶1, N263体积浓度为20%时, 在水相中添加Cl-能明显地促进锌、铁的分离, 当Cl-与水相中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4 时, 锌铁的最大分离系数可达501.3, 经过二级逆流萃取, 可以较好地实现锌、铁的分离。
  • 黄怀国, 陈景河, 邹来昌, 周剑章, 吴玲玲, 林仲华
    矿冶工程. 2003, 23(5):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纳米ZnO 溶胶。同时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如陈化时间和加水量对纳米ZnO 溶胶胶粒尺寸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陈化时间或加水量可以有效地对纳米ZnO 胶粒的尺寸进行控制, 从而容易地改变纳米ZnO 溶胶的光吸收和发光等光学性能。
  • 张伟健, 肖松文, 郭学益, 张传福
    矿冶工程. 2003, 23(5):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对韶冶帝国熔炼法(Imperial Smelting Process, 简称ISP)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清单分析, 运用总能源需求、全球温暖指数、酸性指数、重金属毒性及固体废弃物5 个生态因子对其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了评价, 定量地确定了该过程的环境影响, 以此为基础, 指出了韶冶ISP 工艺改进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韶冶ISP 过程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污染控制以及最终实现环境协调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改造提供理论基础。
  • 王红强, 李新海, 王志兴, 郭华军, 郭永兴
    矿冶工程. 2003, 23(5):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镀覆铜银合金, 对镀覆后的中间相炭微球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X 射线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铜银合金沉积在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 在空气中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将镀覆铜银合金的中间相炭微球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较高湿度下搁置后对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测试, 结果表明:镀铜银合金中间相炭微球仍然具有303.8 mAh/g的可逆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20 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在94.6%。
  • 王康林, 韩效钊, 汪模辉, 王百年
    矿冶工程. 2003, 23(5):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银离子催化细菌浸出黄铜矿进行了研究。在银离子存在下, 矿粒越细, 浸出率就越高;浸出溶液pH 值在1.5~2 时浸出率较高;银离子浓度在10 mg/ L 时浸出效果最好。在实验范围内, 不论银离子初始值大小如何, 银离子在加入浸出体系后主要是以硫化银形式存在, 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 材料
  • 杨立新, 黄凯, 郭学益
    矿冶工程. 2003, 23(5):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高品质活性氧化镉粉末的制备工艺, 系统地探索了工艺条件对氧化镉电池材料电化性能的影响。对样品进行了物化性能及电性能检测, 结果表明, 采用蒸发氧化法可制备出镍镉充电电池用高品质活性氧化镉粉末。
  • 刘杨, 吴锋
    矿冶工程. 2003, 23(5):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储氢合金作为镍氢电池的重要负极材料, 具有极重要的实用价值, 为实现其工艺视景仿真系统中实体模型的快速开发和重用, 利用3DMAX 中的基本三维物体造型设计及开放式三维图形软件OpenGL 的光照、材质和纹理映射, 提出了储氢合金工艺视景仿真系统中实体模型库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步骤, 成功开发出可实际使用的实体模型库, 实现了模型对象的可复用性。
  • 陈志国, 郑子樵, 王芝秀
    矿冶工程. 2003, 23(5):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时效硬化曲线的测量、室温拉伸实验以及时效组织的电镜观察, 研究了微量钪对低Cu/Mg 比Al-Cu-Mg-Li 合金时效行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微量钪的添加能显著增强该合金的时效硬化和强化效果, 但延长了合金达到时效峰值所需的时间。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 微量钪的添加影响了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 在不含钪的Al-4.0Mg-1.5Cu-1.0Li-0.12Zr合金中, 时效析出相为沿位错大量析出、分布不均匀的S 相和少量的δ′相(Al3Li)及Al3Zr 粒子;而在含钪的合金中主要析出相为弥散细小的Al3Li/ Al3(Sc, Zr)复合相与δ′相。
  • 刘昌斌, 夏长清, 戴晓元
    矿冶工程. 2003, 23(5):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强高韧铝合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讨论了高强高韧铝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以及铝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简要介绍了回归再时效(RRA), 固溶强化等热处理新技术, 并就今后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建议。
  • 李飞跃, 李启泉
    矿冶工程. 2003, 23(5): 7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六面顶液压机合成金刚石腔体大小发展的历程, 简要地从设备、工艺、原材料三大方面探讨了 / 35 mm 以上腔体合成工艺中的一些问题, 指出随着腔体的扩大, 传压介质、组装结构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 谢明星, 陈立舫, 阮锦彪, 陈豹, 梁毅
    矿冶工程. 2003, 23(5): 8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大腔体粉末块与片状块合成金刚石生产情况, 提出了粉末块是国产六面顶大吨位压机大腔体合成高品级金刚石的发展趋势, 大腔体粉末块合成金刚石粒度集中, 金刚石单晶的热稳定性好, 在相同消耗的情况下, 每个粉末块( / 36 mm 腔体)的毛利润要比片状块( / 38 mm 腔体)高出10.40 元。
  • 丁泽良, 李剑峰, 邓建新, 胡志国, 冬玲
    矿冶工程. 2003, 23(5):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钢、硬质合金和陶瓷3 种材料制备水煤浆喷嘴, 研究它们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喷嘴材料的硬度越高, 其磨损量越小;钢喷嘴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和微观切削, 硬质合金喷嘴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晶粒剥落, 而陶瓷喷嘴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研磨状损伤和热崩。
  • 沈军, 张法明, 孙剑飞
    矿冶工程. 2003, 23(5):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能球磨-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晶粒WC-Co 硬质合金块体, 并对合金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合成的纳米WC-Co 复合粉末通过快速热压烧结, 可在较低的烧结温度(1 300 ℃), 较短的保温时间(15 min), 较快的升温速率(120 ℃/min), 不太高的压力(35 MPa)下获得高致密的纳米硬质合金块体;通过添加0.8%的VC 和0.2%的Cr3C2 作为晶粒生长抑制剂, 并采用低温、短时、快速、加压烧结的快速热压烧结工艺,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纳米WC 晶粒的快速长大, 制备出了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 nm 且综合性能较高的纳米WC-Co 硬质合金块体。
  • 工程与设备
  • 周伟, 周鲁生, 段其福
    矿冶工程. 2003, 23(5): 9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陈顺良, 潘长良
    矿冶工程. 2003, 23(5):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战略管理的起源出发, 简要介绍了十大流派的形成及主要观点。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进展给予了重点评述, 并对新世纪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