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2-25
  

  • 全选
    |
    采矿
  • 刘新强
    矿冶工程. 2003, 23(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液联动凿岩设备是一种新型高效凿岩设备, 兼具气动和液压凿岩设备的优点。介绍了气液联动凿岩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其在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的应用情况。其平均延米钻速为矿山现用气动凿岩设备的235%, 随孔深增大, 优势表现愈明显, 已实现最大钻深27. 2 m, 可以满足我国地下矿山高分段无底柱采矿的要求。
  • 吴子泉, 王成虎, 孙振波, 韩海华
    矿冶工程. 2003, 23(6):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爆破安全规程给出了实际检测资料的处理方法。根据爆破设计和检测数据拟合结果的差异性, 讨论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S 随设计经验参数Kα值的变化规律和范围, 得出K 取最大值, α取最小值能够最大限度保证现场建筑物安全的结论。
  • 颜荣贵, 曹阳, 方建勤, 朱殿柱, 黎剑华, 杨伟忠, 邓金灿, 彭振斌
    矿冶工程. 2003, 23(6):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矿区灾难地压、民采老采空区地压灾害、特大及重大事故隐患区、深采矿区岩爆诱发等4 类急待解决的地压控制重大难题, 提出了“系统地压研究”的创新思维模式:1)从现象学的宏观破坏特征研究, 提出了以“暗空场”为中心的“系统地压”;2)通过地压主控因素剖析, 由“暗空场破坏”界定“系统地压类别”;3)研究作用机制, 确定系统地压研究的框图;4)暗空场破坏规律创新研究, 确定新型计算公式与体系;5)确定矿山“系统地压”研究的分析、监测、控制策略方法。高峰矿地压灾害控制研究的“系统地压研究”策略的成功实施, 为新的重大地压灾害难题研究开创了成功先例, 可普遍推广应用。
  • 赫建明, 柳崇伟, 郭东明
    矿冶工程. 2003, 23(6):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爆炸冲击载荷对围岩或预留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采用实验室模型实验取芯检测方法, 对爆破损伤岩体进行了抗压强度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测, 研究了爆炸冲积载荷对预留岩体的不同位置所造成的损伤程度, 提出了计算损伤程度的具体方法。
  • 彭志奇
    矿冶工程. 2003, 23(6):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矿方案选择是一个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 提出用区间数来描述采矿指标的不确定性。研究了决策属性权重和属性评估值均为区间数的采矿方案优选方法, 并用实例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周传波
    矿冶工程. 2003, 23(6):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冶金矿山工程的围岩稳定性和可崩性评价常用的方法有:RQD 分类法、岩体地质力学分类即RMR 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即Q 值法。针对某铁矿阶段自然崩落法可崩性评价中, 同时采用上述3 种方法的分级成果, 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上述3 种方法在该矿可崩性评价时, 效果相似的结论, 为矿山在岩体可崩性评价实际应用中的方法选择, 提供了依据。
  • 喻浩
    矿冶工程. 2003, 23(6):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大型缓倾陡节理路堑边坡, 在上部薄表土滑动作用下岩质坡体倾倒破坏。通过分析路堑边坡体宏观破坏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复合破坏机制, 找出了其应急治理对策并已成功实践。该对策可供类同条件下公路建设与损害治理参考。
  • 选矿
  • 许向阳, 张泾生, 王安五, 谢建国, 陈让怀
    矿冶工程. 2003, 23(6):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OB 为捕收剂, 对钛铁矿纯矿物、人工混合矿和实际矿样进行了浮选试验, 得到了比使用一般的钛铁矿浮选捕收剂更好的指标。利用表面ζ电位、红外光谱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对ROB 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 徐竞, 孙伟, 张芹, 刘辉, 胡岳华
    矿冶工程. 2003, 23(6):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有机抑制剂RC 对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RC 对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红外吸收光谱证明:RC 分子结构中含有—COO-、— SO3-、—OH 等多种官能团, 黄药与RC 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吸附的关系, 在pH 为10 的环境中, 吸附对RC 有利, 由于RC 携带众多的亲水集团, 使得矿物表面更易亲水, 进而抑制矿物。
  • 邹德余, 伍成波, 何生平, 许原, 石永敬
    矿冶工程. 2003, 23(6): 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贵州赫章镁菱铁矿石的烧失率、含铁量与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方式的关系以及镁菱铁矿石在受热时的热爆裂和强度变化, 为提高贵州赫章镁菱铁矿石的含铁品位, 使其变为可开采有使用价值的高炉富矿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 戴晶平, 胡岳华
    矿冶工程. 2003, 23(6):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香蒲植物在凡口铅锌矿污水处理以及尾矿治理中的环保作用。对香蒲植物的生长和生存环境及其净化废水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铅、锌等重金属离子在香蒲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
  • 钟志勇
    矿冶工程. 2003, 23(6):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的装球制度是提高磨矿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攀钢矿业公司设计研究院2001 年研制出了新型自动加球机。该自动加球机结构合理, 能够按程序操作, 及时补加不同型号的钢球。该设备已在选矿厂运行近2 年, 运转平稳, 未出现过卡球、堵球等技术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相关的研制及应用情况。
  • 孙肇淑, 胡岳华
    矿冶工程. 2003, 23(6):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旋流器是一种先进的分级设备, 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山。阐述了影响旋流器分级指标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旋流器直径选择、沉砂嘴直径选择和台数选择的计算方法, 以及旋流器工况复核方法。指出了选择旋流器的基本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 冶金
  • 肖国光, 余侃萍, 余永富, 马国琪, 徐建成
    矿冶工程. 2003, 23(6):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燃油微乳化技术;报道了新一代清净燃料添加剂——— 多利纳米燃油添加剂的台架试验及应用情况, 并阐述了其对环保和社会的意义。
  • 朱超英, 马荣骏, 罗电宏
    矿冶工程. 2003, 23(6):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微电解法对制糖及啤酒等食品工业废水进行了处理。在焦碳粒与铁屑构成的微电池的作用下, 废水中难生化的有机污染物被分解成为容易生化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同时, 铁屑腐蚀产生吸附能力很强的Fe(OH)2 及Fe(OH)3 活性胶体絮状物可以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电池反应产生的不溶物及一些有机物质吸附, 以共沉淀形式或载带吸附形式除去。试验证明:当进水pH =4~5, 铁屑用量12 %, 反应时间为10 min 时, 静态小试微电解法的除污能力在70%以上;微电解法与UASB 台架组合流程的除污能力达到90%以上。
  • 霍广生, 赵中伟, 李洪桂, 孙培梅, 李运姣
    矿冶工程. 2003, 23(6):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钨酸盐溶液中钼的硫化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表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MoO42– 可以完全被硫化为MoO42–, 其硫化程度随溶液pH 的降低和硫化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并查明了MoS42-、MoOS32-、MoO2S22-、MoO3S2-和MoO42- 随溶液pH 值及硫化剂用量变化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试验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 值、S2-用量、硫化温度及硫化时间对硫化效果的影响, 查明了钨酸盐溶液中钼的硫化规律, 并获得了合理的硫化工艺条件, 即在预调pH<7. 5、S2-游离1. 5~2. 0 g/ L 或预调pH =7. 5~8. 0、S2-游离2. 0~3. 0 g/L 的条件下, 在70~75 ℃下保温1. 5~2. 0 h 即可获得较好的硫化效果。
  • 李琛, 韩翌, 黄凯, 郭学益
    矿冶工程. 2003, 23(6):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韶冶真空炉提锌产生的富锗渣, 提出了“ 球磨-中性浸出-氧化焙烧-氯化蒸馏-水解” 工艺回收其中的锗。通过综合试验, 考察了各操作工艺条件对锗回收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参数。在试验确定的优化工艺下, 真空炉渣的锗直收率可达到84. 7 %以上。
  • 李桂春, 卢寿慈
    矿冶工程. 2003, 23(6):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热力学方法对碘-碘化物溶金的可能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用碘-碘化物溶液对含炭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浸出工艺条件试验及氰化的对比试验, 得出了碘化法浸金时间短, 金浸出率高等结论。
  • 张亚莉, 刘祥民, 彭志宏, 周秋生, 李小斌, 刘业翔
    矿冶工程. 2003, 23(6):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钠硅渣湿法处理工艺的脱碱过程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脱碱温度、时间、液固比和石灰添加量等因素对钠硅渣脱碱效果的影响, 提出了适宜的脱碱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 碱回收率升高;时间和液固比对碱回收率的影响不明显;提高石灰添加量, 可以提高碱回收率。
  • 韩翌, 李琛, 黄凯, 郭学益
    矿冶工程. 2003, 23(6):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甘油碘化钾方法有效地除去了粗铟中电位和In 相近的Cd、Tl 杂质, 确定合适的物料配比为mm甘油m碘化钾=1∶0. 3∶0. 06, 按此配方进行试验, 除Cd 率可达98. 6%、除Tl 率可达60. 3%。将所得铟铸成阳极, 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电解精炼, 可得到纯度为99. 96 %的一次电解铟, 经过二次电解后铟的纯度可达到99. 995 %。
  • 李小斌, 徐晓辉, 周秋生
    矿冶工程. 2003, 23(6):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论述了氧化铝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制备的工艺过程及过程中支撑体的孔径大小和分布、空隙率、强度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得到高性能、无缺陷的氧化铝多孔陶瓷微滤和超滤膜提供了指导依据。着重探讨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其微观机制的影响。
  • 陈国辉, 陈启元, 尹周澜, 张斌
    矿冶工程. 2003, 23(6):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总结了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溶液结构及分解机理的研究进展。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复杂性首先在于铝酸钠溶液铝酸根阴离子结构随浓度变化的复杂性。众多研究者对铝酸钠溶液分解机理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得到了一些普适性的结论, 种分过程晶体生长速率很小, 不能依靠长大过程得到砂状氢氧化铝。研究表明铝酸钠溶液分解与晶种的表面形貌密切相关, 但大量铝酸钠溶液分解动力学方程除了引入表面积参数外, 并不能反映出晶种表面性质对动力学方程的影响。晶种表面性质与铝酸钠溶液种分机理以及分解动力学的关系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
  • 材料
  • 刘辉, 孙伟, 覃文庆, 邬顺科
    矿冶工程. 2003, 23(6):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多孔陶瓷材料的成孔方法, 并概述了多孔陶瓷材料在矿山、冶金、能源、环保、食品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王传礼, 丁凡, 张凯军
    矿冶工程. 2003, 23(6):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超磁致伸缩薄膜转换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 着重阐述了超磁致伸缩薄膜转换器在微流体元件(如微流体泵和阀等)中的应用并总结了超磁致伸缩薄膜微转换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研究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材料具有磁致伸缩应变大, 非接触驱动, 结构简单, 响应快和精度高等优点, 它的出现为微流体元件的驱动提供了一个更新更有效的方法,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彭振斌, 杨俊德, 陈石林
    矿冶工程. 2003, 23(6):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金刚石钻头和金刚石锯片中金刚石切入岩石深度的计算分析, 以及对不同粒度金刚石出刃高度差值的计算分析, 提出了金刚石钻头和金刚石锯片中金刚石粒度设计的方法。
  • 陈平, 张厚安, 龙春光, 唐果宁
    矿冶工程. 2003, 23(6):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M-200 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MoSi2/CrWMn 钢在20#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并比较了该摩擦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定点探针观察与分析了摩擦副的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 讨论了其磨损机理, 并探讨了MoSi2 材料的配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润滑油改善了MoSi2 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MoSi2 /CrWMn 钢的主要摩擦机理为塑性变形, MoSi2 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高硬度CrWMn 钢适合作MoSi2 的配副材料。
  • 陈石林, 陈启武, 陈梨
    矿冶工程. 2003, 23(6):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EM、WDS、XRD 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超高压合成的聚晶金刚石复合体(PDC)的界面结构及界面反应, 分析了粘结相钴扩散规律及作用机理, 并对超高压烧结材料的高压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
  • 王柏春, 朱永伟, 许向阳, 谢圣中
    矿冶工程. 2003, 23(6):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细粉碎机械化学法进行了纳米金刚石硬团聚体的解聚研究, 测试了2 种优化助磨剂对解聚的活化指数, 分析了2 种助磨剂加入粉碎前后及随后化学机械分散处理成悬浮液后纳米金刚石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和表面电性、最终悬浮液的粒度、粉碎前后纳米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最终制得了粒度分布100 nm 以内、平均40 nm 可长期稳定的水介质纳米金刚石悬浮液。
  • 郑光文
    矿冶工程. 2003, 23(6):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弹塑性弯曲矫正理论的基础上, 对2-2-2 型矫正机的矫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各辊的矫正效果以及压扁量的最佳选择区间, 为提高矫正精度、制定最优矫正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