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4-25
  

  • 全选
    |
    采矿
  • 邹伟生, 吴桂凤, 黄家祯
    矿冶工程. 2004, 24(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距浆体管道输送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水力输送固体物料的运输方式。管壁磨蚀率是管道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了在不同pH值、流速、矿浆颗粒粒度条件下铁精矿对A3、45#和16Mn 3种钢材管壁的磨蚀情况, 结果表明, 16Mn 和45#钢材管道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磨蚀率较A3钢低, 在管道设计时应优先采用;颗粒粒径对管壁磨蚀具有显著影响, 铁精矿颗粒-0.040 mm 粒级含量在80%以上, 且最大粒级在0.125 mm 以下时, 45 #和16Mn 钢的管壁磨蚀率在0.20 mm/y 以下。
  • 韩斌, 吴爱祥, 刘同有, 邹龙
    矿冶工程. 2004, 24(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金川二矿区多中段多盘区同时回采的实际情况, 采用FLAC 数值软件对7 种回采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从矿体一端向另一端渐进式下降的回采顺序, 有助于改善二矿区回采区域的地应力条件, 减小塑性区面积及围岩的移动。此外还对二矿区今后回采顺序的调整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冯巨恩, 吴超, 廖国礼
    矿冶工程. 2004, 24(2):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目前国内金属矿山采用的较为典型的两相流管道重力自流输送工艺为基础, 应用水力学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 分析了充填浆体管道输送中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指出水击是造成输送管道爆裂、跑浆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经济的输送措施, 建立了充填工艺改造时的管径和管路长度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效果。
  • 赵洪波, 尹顺德, 张友良, 冯夏庭
    矿冶工程. 2004, 24(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滑坡加固方案优化的新方法——— 支持向量机方法。在极限平衡法结合有限单元法的基础上, 构造出一定数量的加固方案, 并分别分析其治理后的稳定性和工程造价, 以此为学习样本, 建立设计参数与稳定性及加固方案造价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利用遗传算法在全局范围内快速地搜索出最优的设计参数, 优化选择合理滑坡加固方案。本方法为滑坡防治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小波, 李广悦, 谢国森, 钟永明, 黄伟, 李凌波
    矿冶工程. 2004, 24(2):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原地爆破浸出钻孔布液中存在的溶液分配不均匀问题, 引用了微灌技术。在国内现有注液器的基础上, 引伸研制出适合原地爆破浸出钻孔布液工艺特点的注液器——— 多孔出流布液管, 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布液管网阻力与流量分配的计算方法。多孔出流布液管在工业试验中布液均匀度达到89.72%, 浸出效果明显改善。
  • 刘星辉, 苏国友
    矿冶工程. 2004, 24(2):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邵东县石膏矿长年开采且采空区未经处理, 总采空面积已达1.05 km2, 采空体积371 万m3 。针对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参数进行了计算, 指出全区34 个采空区都处于极不稳定到不稳定状态, 危险程度大, 并根据矿区实际提出了防治对策。
  • 选矿
  • 胡岳华, 张在海, 邱冠周, 王淀佐
    矿冶工程. 2004, 24(2):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氧化生理的诱导菌、S2-氧化缺陷型菌株和Fe2+氧化活性抑制菌进行了黄铜矿浸出研究, 表明黄铜矿的细菌浸出以氧化其S2-的直接作用为主。
  • 熊仁军, 肖松文, 习兴梅, 马荣骏
    矿冶工程. 2004, 24(2):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试研究基础上, 开展了磁种絮凝-高梯度磁分离净化处理城镇污水的扩大连续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去除城镇污水中的磷、重金属有特效, 并能同时去除其中的CODCr、BOD5、SS, 出水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工艺, 尤其适用于城市小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增能扩容及出水回用强化处理。
  • 张芹, 胡岳华, 顾国华, 徐竟
    矿冶工程. 2004, 24(2):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磁黄铁矿和脆硫锑铅矿在捕收剂存在时的浮选行为, 发现二者在pH=2 ~ 12 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可浮性。选用工业常用调整剂石灰进行了选择性分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石灰不能很好地分离脆硫锑铅矿和磁黄铁矿。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矿物表面与药剂的吸附产物, 进行了机理探讨。
  • 郑伟, 李松春, 任致伟, 陈福亮
    矿冶工程. 2004, 24(2):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新型捕收剂KM-109 在铜锡多金属硫化矿浮选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仅用KM-109 药剂代替原用常规药剂, 可使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1.12 个百分点和3.73 个百分点。
  • 王清良, 刘选明
    矿冶工程. 2004, 24(2):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行采集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 f)应用于地浸矿山代替双氧水作氧化剂氧化吸附尾液中的Fe2+, 研究了温度、pH 值对其氧化Fe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T f 氧化Fe2+最适宜的温度为30 ℃, 当温度低于7 ℃或高于50 ℃时,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速度很慢;T f 氧化Fe2+最适宜的pH 为2.0~2.5 。
  • 刘安平, 陈青波, 张剑锋
    矿冶工程. 2004, 24(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梅山磨矿分级现状和微阶段化磨矿技术原理。探讨了微阶段化磨矿技术在梅山选厂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现有的磨矿分级工艺相比, 微阶段磨矿技术提高了球磨机的磨矿效率, 改善了磨矿效果,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指出了微阶段磨矿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熊道陵, 胡岳华, 贺治国, 湛雪辉
    矿冶工程. 2004, 24(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砷黄铁矿有机抑制剂包括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阐述了有机抑制剂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分别说明了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的结构及其在硫化矿浮选中对砷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 冶金
  • 彭美勋, 王零森, 沈湘黔, 危亚辉
    矿冶工程. 2004, 24(2):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镍电极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充放电过程和机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 介绍了湿法制备技术的发展概貌, 阐述了制备方法与氢氧化镍的结构及性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也对为进一步提高β 球形氢氧化镍的质量和电化学性能所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看法。
  • 刘智伟, 强敏, 张一敏
    矿冶工程. 2004, 24(2):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南某地钙钠基膨润土为原料, 经提纯钠化处理后, 直接以TiCl4 为钛源, 采取水解法制备了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PILCs);并对蒙脱石悬浮液浓度、Ti 土比、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剂老化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XRD 检测表明:采用水解法可以将层间距为1.57 nm 的钙钠基蒙脱石制备成为大孔结构的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当蒙脱石悬浮液质量浓度为0.5%, 交联温度为20 ℃, 交联剂老化时间为4 h, Ti/土=15 mmol/g, pH =1.10 时, 可得到d001值为2.92 nm 大孔结构的Ti-PILC, 且比表面可达266 m2/g 。
  • 王雅静, 翟玉春, 田彦文, 任玉兰
    矿冶工程. 2004, 24(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铝酸钠和硅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粘度、丁达尔效应、聚沉实验测定和分析, 得出结论:ak =1.52 时, ρ(Al2O3)=100、150、200 g/L 含硅铝酸钠溶液中存在大体积的铝酸根和硅铝酸根阴离子群。在ak =1.52 时, ρ(Al2O3)=100 g/L、ρ(SiO2)=3 g/L, ρ(Al2O3)=150 g/L、ρ(SiO2)=5 g/L, ρ(Al2O3)=200 g/L、ρ(SiO2)=11 g/L 的硅铝酸钠溶液中有纳米级的胶性基元, 属于无机高分子溶液。
  • 张小云, 石华, 罗婕, 魏学锋
    矿冶工程. 2004, 24(2):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一种含有多糖的植物MK 作还原剂, 用MK 还原-NaOH 沉淀法处理含有Cr6+、Cr3+和Co2+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 采用最陡坡法安排试验, 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MK 的加入量为Cr6+质量的6.0 倍、溶液pH =8.6 ~ 9.0、还原反应搅拌时间30 min、沉淀反应搅拌时间10 min 。处理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中ω(Cr)=0.45 mg/L, ω(Co)=0.05 mg/L, 达到排放要求。
  • 银瑰, 曾维勇, 宁杨
    矿冶工程. 2004, 24(2):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了从金属Mn 和Mn3O4 中分离硒(Se)的可能性, 介绍了由普通高Se 电解金属锰片制备低Se 四氧化三锰(Mn3O4)的新方法。通过将锰片破碎、加添加剂混合、氧化焙烧, 利用Se 易氧化挥发的特性将其除去, Se 的脱除率达到97%, 制得了Se 含量小于0.02‰的低Se 含量Mn3O4
  • 杨声海, 唐朝波, 唐谟堂, 彭长宏, 张保平, 姚维义
    矿冶工程. 2004, 24(2):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功地进行了年产500 t 高性能锰锌软磁铁氧体粉料的“ 直接-共沉法” 工业性试验。以铁屑、软锰矿、氧化锌烟灰为原料, 经浸出、初步净化、深度净化、配液和共沉淀、干燥、预烧等加工过程制取了低功耗锰锌软磁铁氧体粉料。铁、锰、锌的总回收率(%)分别为:Fe 93.27;Mn 93.35;Zn 84.01。共沉粉杂质元素含量低, 特别是硅的含量小于0.0050%。以共沉粉大批量制备的软磁铁氧体粉料的磁性能全部达到PC30 标准, 部分符合PC40 要求。“直接-共沉法” 生产铁氧体粉料具有产品质量较高, 生产成本低, 无环境污染, 杂质元素含量低等优点。
  • 刘公召, 安源, 隋智通
    矿冶工程. 2004, 24(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空气焙烧-碱浸取的方法从HDS 废催化剂中提取钒, 研究了分别用Na2CO3-H2O、NH4HCO3-H2O 及NH3·H2O 浸取焙烧产物中钒的动力学规律。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 得到了3 种碱液浸取提钒的动力学方程式。由动力学方程式计算的钒浸取转化率与实验值绝对偏差不超过6%, 平均偏差小于3%。通过比较化学反应与内、外扩散过程阻力的大小, 证实了在实验条件下, 浸取过程的控制步骤为化学反应控制。3 种碱液浸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0.50 kJ/mol、45.74 kJ/mol 和42.31 kJ/mol。
  • 材料
  • 景茂祥, 沈湘黔
    矿冶工程. 2004, 24(2):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氧化铝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前景, 并提出了一种制备氧化铝纤维的新方法。
  • 史晓亮, 刘晓阳, 段隆臣, 邵刚勤
    矿冶工程. 2004, 24(2):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卵砾石钻进的特殊情况, 通过室内钻进试验检验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的碎岩情况, 说明适当配方的复合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研磨能力, 同时通过野外实际钻进, 进一步说明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在卵砾石地层钻进过程中, 具有高时效的优点, 克服了其它钻具钻进卵砾石层的缺陷, 解决了卵砾石钻进的难题。
  • 谭望, 汪明朴, 程建奕, 李周
    矿冶工程. 2004, 24(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测量和金相、电镜观察对Cu-Al2O3 弥散强化铜合金冷加工和退火态性能和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态合金随冷拉拔变形量增大, σb 和σ0.2逐渐升高, δ逐渐下降, 电导率则变化甚微。合金经92%的变形后, σb、σ0.2、δ和电导率分别为490MPa、485 MPa、10%和91.4% IACS, 其在400~1 050 ℃温度范围退火后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不同变形量的合金样品900 ℃, 1 h 退火后性能均恢复至挤压态水平, 且未见再结晶现象。冷拉拔有利于粉末颗粒间进一步冶金化结合。
  • 任芸芸, 熊翔, 肖鹏, 王林山
    矿冶工程. 2004, 24(2):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低温模压工艺制备了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C/C-SiC)复合材料, 密度约为1.7 g/cm3, 研究了短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600 ~1 000 ℃范围内, 随着氧化温度升高, 材料的氧化加剧, 失重率增加;在同一温度点, 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 材料的失重率增加, 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时失重率趋于一个恒定值。
  • 胡忠举, 彭成章
    矿冶工程. 2004, 24(2):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铸轧辊套的失效机理;提出了铸轧辊套疲劳寿命预报公式。通过对铝带坯铸轧辊套失效机理的分析, 得到了铸轧辊套疲劳寿命的估算公式。研究结果不仅对提高铸轧辊套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铸轧生产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 陈石林, 彭振斌, 陈启武
    矿冶工程. 2004, 24(2):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对聚晶金刚石复合体的研究状况, 如衬底与复合界面的研究、原材料的选择、添加剂的种类、金刚石表面石墨化、织构细化以及烧结工艺等对聚晶金刚石复合体性能影响的研究。并综述了影响聚晶金刚石复合体性能的相关因素。
  • 易茂中, 葛毅成, 冯一雷, 黄启忠, 黄伯云
    矿冶工程. 2004, 24(2):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MM-2000 环-块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C/C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通过对试样在不同时间、不同载荷、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得出:随时间的延长, C/C 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趋于稳定。在摩擦试验后期, 材料摩擦系数一直保持在0.12。载荷对磨屑膜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平行试样和垂直试样在150 N 摩擦5 h 后, 其摩擦系数仅为0.12。水润滑和油润滑状态下, 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 仅为0.05~ 0.08。水润滑时材料磨损量增加, 油润滑时磨损量较小, 干态时磨损量最小。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彭甲平
    矿冶工程. 2004, 24(2):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菱涟钢成功地实施了ERP项目, 成为全国冶金行业中首家全面应用SAP 软件的成功上线单位。介绍了华菱涟钢实施ERP项目的具体措施, 概述了项目实施后企业资源的整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