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25
  

  • 全选
    |
    采矿
  • 李德海, 王东攀, 高保彬
    矿冶工程. 2005, 25(1):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粘弹性理论的对应原理, 对轴对称圆巷的粘弹性模型进行了分析, 从而得出了该模型位移场的理论解。并利用大型通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轴对称圆巷的粘弹性模型位移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理论解析解和数值模拟解进行了对比分析。
  • 杨坪, 彭振斌, 李奋强
    矿冶工程. 2005, 25(1):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裂隙、围岩有效孔隙率、结构面密度等对巷道注浆的影响, 阐明了壁后充填加固、裂隙充填与压密、注浆后形成的网络骨架等注浆加固巷道围岩的作用机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围岩加固圈厚度、浆液扩散半径等的计算模型, 指出利用注浆加固巷道一是种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
  • 彭建平, 周裕枢, 刘厚平, 阳宁
    矿冶工程. 2005, 25(1):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改性粉状硝铵炸药改性设备的现状与进展。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由连续改性机改性的硝酸铵的表面形貌, 对硝酸铵改性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连续改性机的改性效果优于轮碾机, 从而验证了连续改性机替代轮碾机是完全可行的。
  • 夏毅敏, 卜英勇, 罗柏文, 秦宣云, 邓跃红
    矿冶工程. 2005, 25(1):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滚筒式采矿头截割钴结壳破碎情况的研究, 建立了富钴结壳破碎的分形模型, 推出了分形维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和利用称重法处理的实际计算公式, 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初步测定, 在2 ~4 cm 切削深度内, 破碎钴结壳分布的分形维数为2.5 左右, 由此证明破碎过程中的能耗比较符合邦德的裂缝学说。对破碎情况的研究表明滚筒式采矿头破碎剥离钴结壳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
  • 刘波, 谭勇强, 高文蛟, 陶龙光, 李凤明
    矿冶工程. 2005, 25(1):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位于非稳定高边坡坡肩的某大型工厂地基的大变形历史及其土体加固措施。为消除厂房及基础大变形破坏, 对其地基进行包括现场灌注桩、地梁、旋喷桩及地层注浆等地基加固措施, 持续6 年以上的变形监测表明, 加固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基变形, 给出了加固结构的钢筋应力计测试结果, 介绍了该高边坡与地基变形监测和加固的经验。
  • 刘志祥, 李夕兵
    矿冶工程. 2005, 25(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充填体变形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 研究了充填体变形在相空间中相点距离的演变规律, 建立了充填体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充填体变形具有非线性混沌特性, 不同配比的充填体表现出不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重构相空间能充分展示充填体变形的内在规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 对安庆铜矿高阶段充填体变形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确定了高阶段采矿合理回采周期。
  • 选矿
  • 陈泉源, 张泾生, 朱凌云
    矿冶工程. 2005, 25(1):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主要气浮设备的原理及其特点, 认为节能降耗、改进溶气系统、产生足量的微小气泡、实现自动控制, 进而提高气浮效率, 仍是研究气浮机、气浮柱等废水气浮设备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 周兴龙, 张文彬, 王文潜
    矿冶工程. 2005, 25(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外的常规水力重力分级设备、新型重力分级设备、斜板(斜管)分级设备、单元集成斜窄流分级设备等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评价。认为斜窄流分级设备有取代其他水力分级设备的趋势。
  • 孙德四, 张立明, 张强
    矿冶工程. 2005, 25(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马钢南山矿凹山选矿一段磁选粗精矿的矿物组成及解离度分析, 发现其中86.27%的磁铁矿已单体解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预先从一段粗精矿中提取一部分合格精矿(TFe 含量大于64 .50%)是可能的;低场强磁选-细筛联合流程或低场强磁选单独提取部分合格精矿流程均可从一段磁选粗精矿中预先提取部分合格精矿。
  • 黄会春, 廖国平, 范志坚
    矿冶工程. 2005, 25(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Lon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处理满银沟低品位矿石, 进行了工业试验, 结果表明, 粗选精矿品位60.31%、产率42 .75%、回收率51.40%;扫选精矿品位55.17 %、产率19.24%、回收率29.36%, 综合回收率70 .64%。
  • 徐晓军, 孟运生, 宫磊, 蒋金娥
    矿冶工程. 2005, 25(1):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紫外线辐照诱变原理。对一株优势氧化亚铁硫杆菌T Y 菌进行了诱变试验, 研究了诱变T Y 菌对黄铜矿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 紫外线辐照能够对浸矿细菌T Y 菌产生明显的变异, 提高T Y 菌菌种的活性。诱变T Y 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比原始T Y 菌提高了46%以上, 到达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原始菌缩短了5 ~10 d, 诱变T Y 菌能更好地氧化浸出黄铜矿。
  • 李春, 梁斌, 石慧
    矿冶工程. 2005, 25(1):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攀枝花钛铁矿的机械活化及失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滚筒球磨活化时, 适宜的磨球直径为20 mm 左右, 球料比为70∶1 左右。活化的钛铁矿在自然存放时其活性逐渐降低, 而当存放在100 ℃以上时, 其活性迅速下降。这预示着机械活化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产生的系统温度的升高, 必将使活化效率下降, 因此机械活化过程应在室温甚至低温下进行。活化钛铁矿的失活速率与温度有关, 符合Arrhenius 指数规律, 失活能为5.94 kJ/mol。
  • 冶金
  • 彭美勋, 沈湘黔, 王零森, 危亚辉
    矿冶工程. 2005, 25(1):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了球形氢氧化镍电极的等效电路特征及其与电极荷电状态的变化规律。不同荷电状态的交流阻抗行为虽基本可用Randles 电路来描述, 但双电层电容和Warburg 阻抗用常相角元件代替更加符合实际电极的情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表明:在高荷电状态时电化学反应界面上可能存在不同于低荷电态时的较强的质子吸附。电荷转移电阻在低荷电情况下变化不明显, 但在高荷电时明显增大;电极活化后比活化前, 尤其高荷电态比低荷电态质子扩散阻抗激剧减小, 满荷电态时的质子转移电阻约相当于活化前的1/10。
  • 彭鹏, 谢慧琴, 卢立柱
    矿冶工程. 2005, 25(1):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锌精矿在H2SO4-HNO3 体系中浸出过程。考察了浸出温度、液 固比、四氯乙烯的加入对锌浸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比较了浸出前矿粒、普通浸出矿渣和加入四氯乙烯后浸出矿渣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 在85 ℃, 氧气压力为0.1 MPa ,H2SO4 浓度为2.0 mol L, HNO3 浓度为0 .2 mol/L, 液 固比为10∶1 条件下, 在200 mL 浸出液中加入10 mL 四氯乙烯萃取硫磺的同时,锌的浸出率在3 h 内达到99.6%, 与普通浸出相比, 浸出时间缩短了50%。可见, 加入四氯乙烯显著地提高了浸出速率。
  • 李小斌, 吕卫君, 彭志宏, 刘桂华, 周秋生
    矿冶工程. 2005, 25(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热力学计算, CaO/SiO2 配料摩尔比对烧结料的组成有很大影响。实验考查了CaO/SiO2 配料摩尔比为1 和2 时由CaO 和SiO2 混合烧结制成CaO·SiO2 和2CaO·SiO2 时烧结料的组成及反应率, 并用NaOH、Na2 CO3 、NaAlO2 溶液进行溶出, 考查其反应特性。
  • 张嫦, 赵青
    矿冶工程. 2005, 25(1): 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两次炭化法合成了特种光学玻璃用高纯碳酸锂。研究了一次炭化的工艺条件对合成效果的影响, 得到一次炭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炭化反应温度为25 ℃、一次炭化反应终点pH 值为12 、二氧化碳流速为50 L/h 、陈化时间为15 min。
  • 魏学锋, 田学达, 张小云, 罗 婕, 刘树根
    矿冶工程. 2005, 25(1):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种还原剂BR与锰结核发生反应, 再用硫酸浸取有价金属离子。研究了锰结核与还原剂之配料比、还原剂的细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还原过程中温度和物相的变化;并探讨出合适的浸出液pH 值, 浸取温度, 浸取时间等浸取条件。结果表明锰结核与还原剂配料比为4∶1 , 还原剂的细度为-0.125 mm, 浸出液pH 值为2.2 , 无外热浸出35 min, 锰、铜、钴、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20%、99.88%、99 .91%、99 .95%、铁的浸出率为18.23%。
  • 材料
  • 陈志国, 范云强, 郑子樵, 李艳芬
    矿冶工程. 2005, 25(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时效硬化效应的测试和微观组织的透射电镜分析, 研究了不同含量Zn 对Al-Cu-Li-Mg 合金时效特性与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Zn 的添加增强了合金的时效硬化效应, 但延缓了峰值时间的到来, 且随Zn 含量的增加, 该作用越显著。合金时效硬化曲线上出现2 个硬化峰, 第一阶段的硬化峰是由于δ′的早期析出所致, 第二阶段的硬化峰是由于δ′和T1 以及含Zn 相共同作用所致。Zn 的添加具有两方面的作用:① 降低了Li 在Al 中的溶解度, 增加了与基体的错配度, 从而促进了δ′的析出;② Zn作为很强的空位陷阱对空位的束缚作用, 从而抑制了析出相的长大。
  • 宋练鹏, 尹志民, 李周
    矿冶工程. 2005, 25(1):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镜观察和电子衍射花样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工艺对Cu-0 .5Cr 合金(质量百分数)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450 ℃/4 h 时效处理, 其强度达最大值, Cr 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沉淀强化来实现的, 并对该金沉淀强化机制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探讨。
  • 许少凡, 李政, 何远程, 王成福
    矿冶工程. 2005, 25(1):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 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测量了不同纤维含量时该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并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 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对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电阻率和摩擦系数影响不大, 但使其硬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提高。
  • 马莹
    矿冶工程. 2005, 25(1):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湿法工艺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膜电极、电解液、隔膜材料)制备的应用, 指出湿法工艺是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的重要方法。
  • 杜晓东, 丁厚福, 郑玉春
    矿冶工程. 2005, 25(1):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冶重熔法, 并引入稀土改性制备RE-WC-钢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缺陷、硬质相的存在状态、合金性能。实验结果显示:RE-WC-钢基复合材料中未观察到脏孔和游离石墨, 与未加稀土的WC-钢基合金相比孔隙率明显下降, WC 颗粒的孤立度提高, 耐磨性得到改善。
  • 俞泽民, 岳红彦, 郭英奎, 赵连城
    矿冶工程. 2005, 25(1):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酸锂、硝酸锰为原料, 柠檬酸作为络合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前驱体, 然后将前驱体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制备了纳米LiMn2O4 。采用DTA-TG 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 用XRD 考察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用SEM 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尺寸测量, 并采用氧化-还原返滴定方法测定了合成产物中锰的平均化合价。试验结果表明, 在300 ℃时已有明显的尖晶石LiMn2O4 相出现;经300 ℃预处理后产物的质量明显提高;合成产物的粒度和晶格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预处理后合成产物的形貌呈球形, 颗粒尺寸在30 nm 左右且分布均匀;锰的平均化合价为3.498 与理论值吻合的较好。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文选国
    矿冶工程. 2005, 25(1):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枯竭的国有矿山企业都将面临退出问题, 以国有煤炭企业为例, 论述了国有矿山企业退出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和政府应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