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6-25
  

  • 全选
    |
    采矿
  • 彭振斌, 何忠明, 彭文祥, 唐佳, 卢敦华
    矿冶工程. 2005, 25(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造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进而结合某大型水电站边坡稳定性的实际问题, 利用岭函数和梯形函数构造了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相关因量的隶属函数, 综合运用专家评分法和王家鼎公式法确定了各作用因素的权重, 在用二级综合评判方法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时候, 经试算后采用了普通乘算子代替Zadeh算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更全面地考虑实际岩质边坡问题的非确定性属性, 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 刘刚, 靖洪文
    矿冶工程. 2005, 25(3):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 首次对巷道围岩松动圈非连续体位移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提出了巷道关键部位加强支护的理念。采用高强锚杆与喷射混凝土对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 并对巷道关键部位采取钢筋网加强支护, 成功地解决了深井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
  • 张文哲
    矿冶工程. 2005, 25(3):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利用测距仪测定运动矿车中铁矿石品位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测定系统已在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应用, 所测矿石品位偏差在0.4%以内, 满足了界定品位的需要, 在提高运矿效率、减少矿石损失、减少质检人员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李志伟, 贺跃光, 朱建军
    矿冶工程. 2005, 25(3):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同一边坡上各点的变形会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单点变形分析模型往往显得不足。讨论了边坡监测资料的多点联合分析模型, 并提出了该模型的两种修正预测模型:线性调整模型和残差再建模。用实测资料证明了多点模型比单点模型优越。
  • 籍远明, 安里千, 马念杰, 张拥军, 毛灵涛, 李建辉
    矿冶工程. 2005, 25(3):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红外探测技术, 进行了不同锚杆参数的锚固体加载过程红外辐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锚固体红外辐射温度与轴向应变呈线性正相关, 锚固体红外辐射温度上升速度和最大值高于非锚固体;不同锚杆参数的锚固体, 锚杆越长、直径越大, 其温度的升高越快且高。实验结果对于揭示锚杆支护作用机理、矿山煤岩灾害监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 周子龙, 李夕兵, 赵国彦, 胡柳青
    矿冶工程. 2005, 25(3):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SHPB 实验装置加载波形入手, 运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对传统矩形波和改进的半正弦波加载下不同直径入射杆中的波形弥散情形进行分析, 显示并验证了SHPB 半正弦加载波随杆径增大无明显弥散。该波形是用于岩石类脆性材料大直径SHPB 测试的理想波形。
  • 董宇清, 唐有根, 邱朝阳
    矿冶工程. 2005, 25(3):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乳化炸药中的应用进展, 对Span的合成工艺进行了重点综述, 包括合成时的原料选择、催化剂及其浓度的选择、合成温度及时间、反应体系环境及产品的后期处理。对Span的组成、性能、表征及发展趋势也进行了综述。
  • 选矿
  • 张泾生, 罗立群
    矿冶工程. 2005, 25(3):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磁分离设备与磁选技术进行细粒物料分选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磁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发展状况。
  • 邱冠周, 黎全, 覃文庆, 王军
    矿冶工程. 2005, 25(3):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的细菌摇瓶浸出, 结果发现, 脆硫锑铅矿不能被细菌浸出;磁黄铁矿细菌浸出23 d, 铁的浸出率为99%;铁闪锌矿细菌浸出29 d, 锌的浸出率为91%, 铁的浸出率为15%。矿浆浓度对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的细菌浸出有影响。利用X 射线分析了3种矿物的细菌浸出机理。
  • 王瑞生, 李如椿, 杜丽娟, 李百永
    矿冶工程. 2005, 25(3):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分析、激光粒度分析、可塑法等测定方法测试了广西气刀土原料的性能, 并研究了其在卫生陶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广西气刀土原料Al2O3含量大于35%, Fe2O3、TiO2含量小于0.7%, 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具有高分散性和优良的可塑性、结合性、触变性、解胶性、烧结性能;耐火度高于1 750 ℃, 烧结温度范围大于200 ℃;颗粒组成处于微米-亚微米级范围, 数量分布统计数据为-1.0 μm 粒级达97%以上, 平均颗粒仅0.255 μm 。实验证明, 广西气刀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粘土原料, 在釉料中引入4%~6%、在泥料中引入3%~9%的气刀土原料, 可制得性能优良的卫生陶瓷产品。
  • 郑伦, 张笃, 刘运财
    矿冶工程. 2005, 25(3):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碱介质是凡口铅锌矿铅锌分离的主要特征, 闪锌矿的浮选速率受到介质温度、矿浆浓度、活化剂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上述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找出了活化时间、矿浆温度等合理值。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锌粗精矿分别处理的技术路线。为凡口矿的浮选作业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方法。
  • 伍喜庆, 刘长淼, 黄志华
    矿冶工程. 2005, 25(3):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新型浮选捕收剂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CH3 (CH2)11NHCH2CH2C(O)NH2·HCl, 缩写为DAPA)分离石英和铁矿物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小型浮选试验表明, 在pH 为6.5~8.5的中性范围内, DAPA 用量为12.5 mg/L的条件下, 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与十二胺相比, DAPA 表现出对石英较弱的捕收能力和较强的选择性。随DAPA 用量增加, DAPA 对石英的捕收能力增强, 其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赤铁矿、磁铁矿和镜铁矿的捕收能力。在pH =6.5条件下, DAPA 能成功地分离石英与这3 种铁矿物分别组成的人工混合矿。DAPA是比常规的胺类阳离子捕收剂碱性稍弱的捕收剂, 它吸附石英后, 石英表面的Zeta电位朝较小负值的方向变化, DAPA仍属阳离子类捕收剂。
  • 张淑会, 薛向欣, 刘然, 金在峰
    矿冶工程. 2005, 25(3):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尾矿资源的特点, 以大量事例、数据概述了尾矿综合利用的途径及现状。指出尾矿综合利用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入开展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和生产, 把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 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 王顾华, 俞炎良
    矿冶工程. 2005, 25(3):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铜都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通过合理调整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如快速浮选等), 实现了部分锌矿物的浮选早收, 改善了锌硫分离效果, 达到了提高锌选矿指标的目的, 同时节省了药剂, 降低了生产成本,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冶金
  • 邱廷省, 江乐勇, 唐海峰
    矿冶工程. 2005, 25(3):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矿区环境中筛选并培养出了嗜水气单胞菌, 对配置的模拟含Cu2+废水和实际矿山含铜酸性废水采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试验研究, 同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 影响该菌体吸附Cu2+的主要因素有溶液pH 值、预处理方式、吸附时间以及共存离子、菌体浓度等;在一定条件下, 该菌体能有效吸附Cu2+, 实际矿山含Cu2+废水经二次吸附可达标排放。机理分析表明, 菌体中的NH2和C=O是微生物菌体吸附Cu2+的主要基团。
  • 刘桂华, 唐时健, 李小斌, 彭志宏
    矿冶工程. 2005, 25(3):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氧化铝生产体系中水合硅酸钙的结构、生成条件及含硅化合物间的转化规律, 评述了高压水化学法, 并提出了钠硅渣湿法处理的新工艺。
  • 范兴祥, 彭金辉, 黄孟阳, 张世敏, 张利波
    矿冶工程. 2005, 25(3):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银离子催化、过硫酸铵浸出黄铜矿的新工艺及机理, 并分析和讨论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过硫酸铵浓度、粒度、银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过硫酸铵初始浓度0.50 mol/L、黄铜矿粒度-74+58 μm、浸出温度368 K、浸出时间100 min、搅拌转速600 r/min 和矿浆密度25 g/L 的浸出条件下, 铜的浸出率可达到98.00%以上。对浸出渣分别采用电子探针和XRD 进行表征, 发现加入的银离子以硫化银的形式均匀残留在渣中, 且有大量元素硫产生并均匀地分布在浸出渣中;此外, 原料中的黄铁矿仍残留在渣中, 说明在浸出试验中没有随黄铜矿一起被浸出。机理分析表明, 浸出过程中加入的微量Ag+与黄铜矿反应生成Ag2S, 并能均匀夹杂在产物硫层中, 改善了元素硫层的导电性能, 是加快了反应速度的主要原因。
  • 林良盛, 潘湛昌, 戴子林, 廖文波, 叶镜泉, 肖楚民, 张环华
    矿冶工程. 2005, 25(3):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钛基钌-铱-铑复合涂层作为阳极, 以硝酸铈和硝酸铵作为电解液, 电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铈超细粉体。产品经XRD和TEM分析表明, 粉体属立方晶系, 呈球形, 且粒度小于30 nm;阳极极化曲线表明涂层电极的极化性能优于铂电极, 槽压和能耗均低于铂电极。探讨了溶液浓度、电流密度、pH 值等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材料
  • 解付兵, 习小明, 揭超
    矿冶工程. 2005, 25(3):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LiMnO2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 并着重介绍了高温固相合成法、乳化法、水热合成法及离子交换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胡纯, 龚文琪, 孙振亚, 沈艳杰
    矿冶工程. 2005, 25(3):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纳米矿物材料——— 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无机介孔材料、纳米生物矿化材料、天然纳米矿物材料和工艺荧光陶瓷等。叙述了纳米技术在矿物材料中的应用。

  • 刘施峰, 汪明朴, 李周, 郭明星, 王艳辉
    矿冶工程. 2005, 25(3):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采用真空熔铸法和快速凝固法制备的不含Si及添加不同Si含量(0.3%和1.2%)的Cu-15Ni-8Sn 合金的铸态组织形貌及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采用真空熔铸法所制备的合金的铸态组织具有发达的枝晶, 且明显地分为3层, 添加的Si由于与Ni结合生成Ni3Si相而细化了枝晶。与真空熔铸法相比, 采用快速凝固法制备的添加少量Si 的合金, 其晶粒均匀细小, 枝晶基本消除, 微区成分更均匀。相对Si含量较少(0.3%)的合金, 当Si 含量增加到1.2%时, 由于Si抑制了Sn在基体中的固溶度, 导致合金中Sn的显微偏析有所加剧。
  • 吴安如, 夏长清, 戴晓元
    矿冶工程. 2005, 25(3):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渗钼涂层,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仪以及X射线衍射(XRD)仪, 对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在900 ℃以上加热时, 得到了渗Mo涂层, 涂层由沉积层和扩散层组成, 涂层厚度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在1 050 ℃/6 h处理时, 其中扩散层厚度达到了370 μm, 涂层和基体界面间的裂痕被消除。涂层由外往里的相组成依次为Mo、β(Ti)、α″(Ti)、α′(Ti), 改变了原钛合金表面的相结构。涂层显微硬度最大值达到HV0.25 1 400 以上, 达到了提高钛合金涂层硬度的目的。
  • 何建军, 陈振华, 吴有伍
    矿冶工程. 2005, 25(3):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晶粒细化的最新技术及其细晶机理。Al-Ti-B、Al-Ti-C、Al-Ti-C-B和Al-Ti-B-Re 等晶粒细化剂能有效细化铝和铝合金晶粒, 但这些晶粒细化剂含有金属熔液中没有的元素, 容易出现衰退的现象, 可能造成合金污染。纳米晶促变形核法, 加入的是包含金属熔液中固有的合金元素细化剂, 而固液混合铸造是在熔液中加入大量同种成分的合金粉末, 它们都具有很好的细晶效果和应用价值。
  • 杨立斌, 方文胜, 林高用, 朱远志
    矿冶工程. 2005, 25(3):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 对不同原始厚度、不同原始厚比和压下率的复合板进行轧制实验, 发现不同的轧制工艺条件对成品厚比影响较大。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神经网络建模。训练发现, 在目标函数为0.05、隐层节点数为5、学习率为0.1 时, 系统误差较小。利用所建立的网络模型对其它8 组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成品厚比进行了预测, 发现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总拟合度为8.7%)。说明神经网络模型很适合拟合轧制工艺参数和双金属板厚度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 蒋漫文, 罗晓春
    矿冶工程. 2005, 25(3):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高精度大型瓦楞辊采取直接吊挂式表面离子强化处理法, 大幅度提高了瓦楞辊表面强度、硬度, 同时保证表面硬度均匀分布, 从而延长瓦楞辊的使用寿命。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李允尧
    矿冶工程. 2005, 25(3):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探讨企业持续成长问题, 认为企业完全可以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 实现基业长青。建立了一个企业持续成长模型, 该模型把企业持续成长划分为3 大阶段:初成长、高成长与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