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2-25
  

  • 全选
    |
    采矿
  • 柳厚祥, 方风华
    矿冶工程. 2006, 26(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中预埋式多点位移计的现场监测工作实践, 提出了多点位移计确定围岩松动圈的现场量测及判别方法, 并对开挖后的隧道围岩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实践证明, 根据围岩内变形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累积变形量随径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及测点径向埋设位置, 是确定围岩松动圈范围的有效方法。
  • 彭文祥, 赵明华, 唐佳, 吴启红
    矿冶工程. 2006, 26(1):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岩溶发育地区桩基特性模拟研究》项目成果模式的指导下,对溶洞顶板较薄的地层采用了人工挖孔桩+旋喷+钢管桩的复合桩基加固方式, 详细介绍了复合桩基设计方案的优选过程及其承载力计算。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 蔡路军, 马建军, 江兵, 虞珏, 章启忠
    矿冶工程. 2006, 26(1):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国内外挂帮矿开采方法, 将其按开采方式的不同分为外扩境界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露天-地下联合开采3类, 并就各自特点进行了述评。针对大冶铁矿2#挂帮矿的实际, 考虑到F13断层的影响, 研究了它的开采方法、回采工序和运输方式, 并提出了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重点讨论了减震控制爆破技术和边坡变形监测。
  • 雷林, 雷泽勇
    矿冶工程. 2006, 26(1):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小型无轨设备在753工程的应用情况; 阐述了提高无轨设备生产率的途径。
  • 陈顺良
    矿冶工程. 2006, 26(1):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基桩瞬态响应的波动方程出发, 依据波阻抗界面反射原理, 对工程桩中难以判断的浅部缺陷做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措施。
  • 谢秋生
    矿冶工程. 2006, 26(1):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开发矿山动态地质数据库的基本思路,运用AutoCAD 2005平台,以object ARX为开发工具,VC++7.0为开发语言,编制了矿山动态地质数据库应用软件。实践表明, 该软件系统运行可靠, 可在其它矿山推广应用。
  • 选矿
  • 余永富
    矿冶工程. 2006, 26(1): 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概述了我国铁矿山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评述了铁矿山选矿所取得的技术进展, 提出了国内选矿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 张芹, 徐竞, 胡岳华, 陈铁军
    矿冶工程. 2006, 26(1):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新型抑制剂RC在脆硫锑铅矿和磁黄铁矿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浮选结果表明, 新型有机抑制剂RC能有效抑制磁黄铁矿, 对脆硫锑铅矿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矿物表面与药剂的吸附产物, 进行了RC抑制机理探讨。
  • 余润兰, 邱冠周, 胡岳华, 覃文庆
    矿冶工程. 2006, 26(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光谱分析及恒电位阶跃法, 研究了乙硫氮在脆硫锑铅矿表面吸附的光谱电化学行为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制与混合电位模型存在一些差异。乙硫氮(D-)在脆硫锑铅矿表面不仅能化学吸附, 而且能形成PbD2; 溶液中过量的乙硫氮被催化氧化成双乙硫氮分子(D2), 并物理吸附在矿物表面; 当pH为6.86时, 在实验的电位区间内, 乙硫氮都使脆硫锑铅矿的界面电容降低, 极化电阻增大, 在-78~400 mV电位区间, 电阻明显增大; 物理吸附的双乙硫氮分子D2和体相沉积的PbD2在矿物表面的附着能力差。
  • 董青海, 孙伟, 胡岳华, 王淀佐
    矿冶工程. 2006, 26(1):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机械电化学技术, 研究了磨矿介质类型、机械力大小对矿物电极电位和表面反应电流的影响, 并考察了矿物与矿物之间, 矿物与介质之间存在的腐蚀电偶作用, 发现这些作用会对硫化矿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矿物表面的疏水和亲水性。量子化学计算表明, 机械力作用下, 矿物表面电子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与药剂作用的机制发生改变。对硫化矿在不同机械力下的表面形貌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 秦煜民, 张强, 王化军
    矿冶工程. 2006, 26(1):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磁场自重介跳汰机是一种融磁选、跳汰和重介质分选原理于一体的磁铁矿精选设备, 应用该设备在磁铁矿选别中以提高铁精矿品位。在首钢水厂选厂应用该设备, 处理给矿品位为61%~64%的铁矿, 可得品位为68%以上的铁精矿。在包钢选厂给矿品位为59%的情况下, 可得品位为64%以上的铁精矿。实践表明该设备对磁铁矿有较好的精选效果。
  • 柳建设, 王兆慧, 耿梅梅, 邱冠周
    矿冶工程. 2006, 26(1):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浸出体系涉及微生物-矿物、矿物-矿物、微生物-溶液-矿物-气相等多相界面作用。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针对矿物-水、微生物-矿物和矿物-矿物界面, 较全面的阐述了多相界面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微生物-矿物多相界面作用的研究趋势。
  • 冶金
  • 龚竹青, 龚胜, 周波, 陈白珍
    矿冶工程. 2006, 26(1):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硫铁矿烧渣是生产硫酸排出的废渣, 其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 是很好的铁资源。进行了硫铁矿烧渣制取海绵铁的工艺研究, 表明采用无烟煤还原烧渣, CaCO3是良好的脱硫剂和固体C气化的促进剂, 采用同心环装料方式在980~1 000 ℃, 焙烧4~4.5 h, 可使铁的金属化率达到94%以上, 产品经过湿式磁选, 可使金属化率和总铁品位分别提高2%~3%,铁的总回收率达95%以上, 磁选后主要杂质Si、Al、S、P、Ca、Mg等都大大降低。该工艺是综合利用硫铁矿烧渣的又一有效途径。
  • 喻正军, 冯其明, 欧乐明, 卢毅屏, 张国范
    矿冶工程. 2006, 26(1):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转炉渣还原硫化生产钴冰铜过程中还原剂焦炭与转炉渣质量比、硫化剂黄铁矿与转炉渣的质量比、熔炼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钴镍铜的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还原剂焦炭用量对金属钴镍收率影响最大, 用量过大或过少都不利于钴镍的回收, 而对铜的回收率影响不明显; 增大硫化剂黄铁矿用量及提高贫化温度、延长保温时间都有利于钴镍铜的回收。当还原剂、硫化剂与炉渣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5%、25%, 熔炼温度为1 360 ℃, 保温时间为3 h时, 钴镍铜在钴冰铜中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50%、96.08%、92.89%。
  • 林鸿汉
    矿冶工程. 2006, 26(1):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铜金精矿热压酸浸-萃取-电积提取铜、浸铜渣氰化提取金银和煤油溶解提取元素硫的综合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热压浸铜在110 ℃和0.45 MPa氧分压下操作, 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高, 对环境污染小, 是一种清洁的湿法冶金工艺, 金、银、铜和硫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8.3%、82.7%、98.1%和99.2%。
  • 许名飞, 李新海, 陈启元
    矿冶工程. 2006, 26(1):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镀包覆方法对尖晶石LiMn2O4进行表面改性。通过XRD和SEM等方法对改性后的尖晶石LiMn2O4表面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化学镀包覆方法能改善尖晶石LiMn2O4的充放电性能, 特别是能大幅度提高Li/LiMn2O4电池的高温性能。
  • 陈剑波, 古国榜
    矿冶工程. 2006, 26(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新型萃取剂——丁基苯并噻唑硫醚(简写为SN)对钯、铂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 SN对钯的萃取性能很好。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SN萃取分离钯、铂的最佳萃取条件为: CCl4作稀释剂; φ(SN)=12%; c(HCl)=3 mol/L; 萃取时间为10 min; 相比O/W=1∶1。在该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分离钯和铂, 且钯的一次萃取率可高达99%, 铂的萃取率仅为1.4%。载钯有机相用NH3·H2O进行反萃取, 一次反萃取率也达99%。
  • 罗凯, 徐洁
    矿冶工程. 2006, 26(1):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离子交换膜电解脱铜效率的各种因素, 包括电流密度、极距、阳极室内硫酸起始浓度、电解温度、脱铜程度, 确定了离子交换膜电解脱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极距20 mm, 阳极室内硫酸浓度10 g/L, 电解温度45 ℃, 当铜离子浓度大于5 g/L时, 采用大电流密度(220 A/m2)电解, 当铜离子浓度小于5 g/L时, 采用小电流密度(160 A/m2)电解。
  • 材料
  • 陈宏伟, 习小明, 湛中魁
    矿冶工程. 2006, 26(1):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方法(如高温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进行了重点论述, 并讨论了相应的电化学性能、结构特征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王孟君, 刘琮, 林高用, 彭大暑, 雷洲杰
    矿冶工程. 2006, 26(1):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利用Access数据库以及AutoCAD、UG等图形软件, 在CAD平台上运用VB作为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开发工具, 针对挤压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图形分析、工艺设计和结构设计建立的数据库, 不但可以提供满足CAD设计过程对参数的需求, 而且随着数据库的扩充, 可以进一步提高挤压模CAD系统的实用性, 使得系统更加完善。
  • 杨凯, 吴锋, 陈实, 张存中
    矿冶工程. 2006, 26(1):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AA型MH/Ni电池储氢合金电极上镀覆一层厚约0.1 μm的Ni膜。研究了镀层对MH/Ni电池循环寿命以及充电时内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镀覆在极片表面的Ni膜能够抑制合金的粉化和氧化, 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电极复合O2的能力, 并抑制充电时H2的产生, 从而显著降低了电池在充电时的内压, 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
  • 吴安如, 夏长清, 王银娜, 戴晓元
    矿冶工程. 2006, 26(1):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ZK60为基础合金, 研究了不同钇添加量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 钇有明显细化晶粒的作用, 合金在热挤压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力学测试结果表明, 经过热挤压和T5(人工时效)处理后, Y含量为0.9%的合金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 σb=355.94 MPa, δ=15.86%。对该合金分别进行T6(固溶+时效)和T5 2种热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T5处理制度更适用于该合金。
  • 斯庭智, 刘宁, 张庆安, 尤显卿
    矿冶工程. 2006, 26(1):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压制备了Al2O3-TiC复合陶瓷。研究了Al2O3-TiC复合陶瓷的热震疲劳机制和TiC的添加量对其热震疲劳抗力的影响。热震过程中的微裂纹, 裂纹桥接和偏转, 热震裂纹表面的“碎粒”及粗糙性等的共同作用是Al2O3-TiC复合陶瓷热震疲劳产生的主要机制。具有一定微孔洞的材料, 热震循环时微裂纹易于孔洞处产生, 有益于热震疲劳抗力的提高。A30材料韧性最高且孔隙率最大, 从而其热震循环疲劳抗力得到改善。
  • 岳吉祥, 刘衍聪, 陈勇
    矿冶工程. 2006, 26(1):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国内外钻探用金刚石聚晶应用及性能的基础上, 研制开发方形□1×1×1界面生长型金刚石聚晶, 具体采用0.05 mm钴片或钴铁片(5%铁)扩散工艺, 对工艺组装制备及合成工艺条件进行较详细分析论证, 建立一种类似美国GE公司产品性能的界面生长型金刚石聚晶合成工艺, 采用强酸处理方法进行去除残余金属钴, 对合成产品进行电子探针、转靶X射线衍射等分析, 研究证明其结构基本是D-D键结合的高晶体, 金刚石晶粒之间是D-D键错综连接形成多孔网状结构, 产品具备高自锐性和热稳定性, 是取代大颗粒天然和人造单晶理想选择, 最后对生长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界面生长机理, 金刚石颗粒在金属Go作用下在晶体界面处以D-D键结合生长过程。
  • 崔大田, 王志法, 姜国圣, 吴泓, 何平
    矿冶工程. 2006, 26(1):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Ag-Au-Ge系三元相图的分析研究, 初步研制了熔化温度在490 ℃的Ag-Au-Ge钎料合金, 并对其润湿性进行了测试。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 温度在熔点以上60 ℃范围内时, Ag-Au-Ge钎料合金与Ni板润湿性良好。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颜爱民, 王维雅
    矿冶工程. 2006, 26(1):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业伦理问题是全球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加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由伦理问题导致企业发生危机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与日俱增。从商业伦理的角度出发, 将伦理与危机管理相结合, 构建了基于伦理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