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8-25
  

  • 全选
    |
    采矿
  • 王利, 高谦, 肖卫国
    矿冶工程. 2007, 27(4):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金川Ⅲ矿区主井工程在施工过程所出现的问题, 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 探讨了影响主井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并就设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进行不稳固段主井的返修加固设计, 进行了不同衬砌厚度和不同让压量的数值模拟, 由此揭示井筒稳定性随衬砌厚度和释放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深部不稳固段井筒, 可加大厚度, 并采取适当释放位移达到让压目的, 从而适应深部井筒围岩的变形地压。
  • 初道忠, 王青, 丁一, 刘建兴
    矿冶工程. 2007, 27(4):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净现值最大为优化目标, 同时考虑采、选、冶三阶段因素, 给出了地下开采矿体边界品位动态优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根据矿体的物理和地质特征, 考虑不同采矿方法, 提出了矿体的整体和部分优化思路, 用以指导矿山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和生产。
  • 朱建新, 罗伟, 邹湘伏
    矿冶工程. 2007, 27(4):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螺旋滚筒式振动切削应用于深海钴结壳的开采, 对振动切削钴结壳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从理论上研究了振动切削钴结壳的减阻机理, 认为振动所产生的应力脉冲是引起裂纹高速扩展的原因, 只有当振动频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才能引起裂纹的高速扩展、分叉, 最后导致破碎。同时分析了施加振动后对切削阻力的影响。通过实验证实, 引入振动脉冲, 滚筒截齿切削力确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载荷波动也有所减缓, 并使钴结壳粒度更集中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 贾虎, 郑文豫, 徐颖
    矿冶工程. 2007, 27(4):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硐室开挖爆破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与爆破振动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测试与数值模拟PPV峰值振动速度结果基本吻合。根据单元峰值有效应力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衰减规律基本遵循负幂指数规律衰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能够揭示岩石内部的爆破情况, 反应岩石内部爆破应力分布的规律, 研究结果对爆破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雷林, 雷泽勇
    矿冶工程. 2007, 27(4):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响酸法地浸浸出液铀浓度的因素很多, 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或模型预测精度不高。在揭示浸出液铀浓度混沌特性的基础上, 利用混沌特性处理输入样本及确定神经网络结构, 将神经网络与改进型遗传算法结合, 构建了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浸出液铀浓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选矿
  • 秦同文, 罗良飞
    矿冶工程. 2007, 27(4):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难选地表氧化铁矿进行了选铁试验研究。采用阶磨-弱磁-强磁-反浮选流程选别该矿石, 可以取得精矿产率39.11%, 铁品位65.10%, 回收率70.5%的指标。
  • 张雁生, 覃文庆, 王军, 任浏祎, 何名飞
    矿冶工程. 2007, 27(4): 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中温嗜酸硫杆菌的生长条件, 对黄铜矿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中温嗜酸硫杆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 pH值为2, 温度为30±1 ℃, 此条件下细菌浓度为2.24×107个/mL。接种量、矿浆浓度对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接种量的增加, 铜的浸出率提高。在相同浸出时间内, 矿浆浓度5%左右时, 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最高。低品位硫化铜矿柱浸试验结果表明: 细菌浸出75 d, 铜的浸出率为45%。
  • 刘洪萍, 孙伟, 曹志群, 刘润清, 戴晶平
    矿冶工程. 2007, 27(4):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为研究对象, 利用电化学技术考察了不同取样点废水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铅精水和锌精水中剩余的捕收剂分子能促使方铅矿表面形成黄原酸铅。锌尾水和污水中的某些特殊化学成分使方铅矿表面发生变化, 该部分水的直接回用会对方铅矿浮选产生不利影响。
  • 乐毅
    矿冶工程. 2007, 27(4):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Höganäs碳-氢两步还原法工艺制取高性能海绵铁粉的基础上, 进行了氢还原实验, 获得了以国内某赤铁矿和某磁铁矿为原料制取的氢还原铁粉, 并且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和有关物理性能, 研究了氢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矿物原料组分、粒度等参数对还原铁粉性能的影响。对如何改善还原铁粉化学和物理性能做了一定的思考, 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 刘运财, 邬顺科, 张康生
    矿冶工程. 2007, 27(4):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凡口铅锌矿近10年选矿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示了凡口铅锌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促进劳动生产率所取得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冶金
  • 黄怀国
    矿冶工程. 2007, 27(4):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酸性热压氧化工艺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预处理, 其金回收率可由常规浸出的35.6%提高到94.3%。同时还研究了温度、滞留时间、矿浆浓度、氧分压、物料粒度等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
  • 习小明, 胡常波
    矿冶工程. 2007, 27(4):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熔点和熔化状态进行重定义,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物质熔化的模型, 运用能量守恒和表面能之间变化的关系, 推导出物质的熔点与其颗粒半径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同时, 运用数学的方法揭示了粉体的空隙率和粉体密度的变化规律。
  • 高天星, 李仕雄
    矿冶工程. 2007, 27(4):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高硅低铁物料对铅锌矿软化温度、成球性指数、烧结矿质量与产量的影响。提出优化矿种配料比改善烧结物料冶金性能的新方法, 尤其是通过采用新型粘结剂Y, 使烧结机小时产量提高11.41%、烧结有效块率增加6.55%、地方小矿山矿用量提高20%。新型粘结剂Y经济效益显著, 无环境污染, 易于工业实践。
  • 刘健, 李哲
    矿冶工程. 2007, 27(4):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当前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 介绍了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同时对氨氮废水处理前景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今后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 胡全红, 刘坚, 屈芸
    矿冶工程. 2007, 27(4):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方铅矿精矿和软锰矿两矿共同浸出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常压下40 g/L稀硝酸溶液中, 采用空气搅拌, 两矿法浸出过程为内扩散控制, 浸出产物硫膜的脱除、方铅矿粒度、浸出剂浓度以及添加剂均对铅浸出率有重要的影响。
  • 王东, 周韫, 郭伟强, 习小明, 钟祥
    矿冶工程. 2007, 27(4):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锈蚀-萃取工艺中所产出的反萃钴溶液净化除杂和制备氧化钴、四氧化三钴产品工艺。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杂, 依次沉淀除去铜、镍、锰。结果表明除杂工艺具有易于操作、辅助材料消耗少、钴回收率高等特点, 应用于工业生产, 经济效益明显。制备出的氧化钴符合国家标准。
  • 王巧玲, 黄桂芳, 叶姣, 汤杨, 杨冰, 乐毅
    矿冶工程. 2007, 27(4):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Fe-P合金, 分析化学镀层在1 mol/L NaOH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 镀液pH值的变化引起化学沉积速率的变化, 随着镀液pH值的增大, 化学镀铁的沉积速率先增后降; 不同pH值镀液所制备的镀层在NaOH溶液中腐蚀电位存在差异, 这可归于镀层中磷含量的不同; 电化学测试表明, 镀层试样在NaOH溶液中的极化曲线上出现若干个阳极电流峰, 表明多个阳极反应的存在, 镀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循环伏安曲线中阴、阳极峰电流的不同以及不同扫描速度下峰电位的变化, 说明镀层的腐蚀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 材料
  • 张福全, 乔志伟, 陈振华, 张辉
    矿冶工程. 2007, 27(4):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7475铝合金的超塑性, 探讨了拉伸温度对晶界附近液相的形成及其对孔洞的影响。研究表明: 7475铝合金进行超塑性拉伸时, 晶界处存在少量液相, 且随拉伸温度的升高, 液相的质量分数增加, 液相中Al含量增加, 而Mg、Zn元素的含量有所降低; 液相的存在提高了材料对孔洞的承受能力, 使材料断裂延缓, 超塑性能提高。
  • 李红英, 丁常伟, 张希旺, 王长建, 倪磊
    矿冶工程. 2007, 27(4):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2种冷却速度对16MnR热轧钢板应变时效敏感性的影响。试样进行970 ℃正火(以空冷和风冷两种不同的速度冷却), 用夏比(V型缺口)冲击法测定其应变时效敏感性系数, 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2种状态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风冷), 可获得较多的贝氏体和较细的片状珠光体, 从而减少了钢中的自由碳、氮原子, 并阻碍了它们的扩散, 使得16MnR钢在应变后的时效过程中较难形成柯垂尔气团, 降低了其应变时效敏感性。
  • 张瑜, 龚伟平
    矿冶工程. 2007, 27(4): 7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Ce-5La(原子百分数)合金在200 ℃、干燥空气中的表面氧化反应行为。X射线衍射物相结构分析表明, 经2  h的氧化反应后合金表面仅存在Ce的稳定氧化物CeO2。同步热分析氧化增重实验表明: 当反应进行大约5 000 s时, Ce-5La合金的氧化反应速率最快; 氧化膜及基体断面形貌分析得出: 形成的氧化层结构较为疏松。
  • 李安铭, 王向杰, 黄丽娟, 李小飞, 陈昊
    矿冶工程. 2007, 27(4): 8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淬火工艺对27SiMn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830~930 ℃温度范围内“零保温”淬火, 随淬火温度升高, 27SiMn钢的强度、硬度增加; 高于930 ℃后, 强度、硬度逐步下降。该钢“零保温”淬火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 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分布不均匀有关。采用(910±10)℃淬火、(630±10)℃回火的“零保温”调质工艺处理的27SiMn钢缸体, 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 胡基贵, 李落星, 莫建虎, 李光耀, 钟志华
    矿冶工程. 2007, 27(4):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AZ31镁合金热挤压变形过程中温度的演变与控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常规等速热挤压过程中坯料温度不断上升, 而采用增量式数字PID控制算法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 通过控制挤压速度的方法可以对坯料在挤压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加以控制。通过调节挤压速度可以使模拟挤压过程中出口温度的波动控制在±2 ℃范围内, 为实际挤压生产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艺参数。
  • 苏玉长, 赖智广, 邹启凡, 苏继桃
    矿冶工程. 2007, 27(4): 8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原位XRD方法对合成尖晶石LiMn2O4的相变机理进行研究, 确定了合成尖晶石LiMn2O4的适宜温度区间。对不同温度点得到的尖晶石LiMn2O4的晶胞参数进行计算, 发现晶胞参数a与热处理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
  • 罗丽, 汪明朴, 郭明星, 贾延琳, 陈畅
    矿冶工程. 2007, 27(4):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辊旋铸快速凝固法制备了Cu-2.0Cr-0.3Zr(质量分数, %)合金微晶薄带,对快速凝固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快凝态Cu-2.0Cr-0.3Zr合金的显微硬度达103 Hv,比常规固溶处理态(66 Hv)提高了56%。快凝态合金经900 ℃,1 h高温退火后,硬度值仍为84 HV,这一性能明显优于无氧铜,表明该合金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性能。此外,利用快速凝固制备的Cu-2.0Cr-0.3Zr合金固溶度可得到显著提高,且晶粒细小无偏析,组织得到明显改善。快凝态合金经900 ℃,1 h高温退火后,由于过饱和固溶于Cu基体的Cr析出,形成细小均匀弥散的Cr粒子,使得晶粒长大不明显,细晶强化仍起作用。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岳意定, 谭民俊, 陈思
    矿冶工程. 2007, 27(4):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矿山企业物流特征的基础上, 运用多目标群决策理论建立矿山物流园选址决策模型, 利用模糊有序加权平均(FOWA)算子对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的模糊语言判断信息进行集结, 确定权重, 最后采用三角模糊数期望值公式对其进行排序, 从而得到各候选地址选择的优先顺序, 为大型矿山企业物流园选址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