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10-25
  

  • 全选
    |
    采矿
  • 赵明华, 蒋冲, 曹文贵, 单联君
    矿冶工程. 2007, 27(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分析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常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岩溶区嵌岩桩工程特点及溶洞顶板受力特性, 建立了符合其工程特点的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运用弹性理论基本原理, 导出了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岩层应力计算公式, 并引入修正的Mohr-Coulomb强度理论, 建立了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及桩端荷载确定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工程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分析, 效果良好。对影响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 叶志文
    矿冶工程. 2007, 27(5):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膨化硝酸铵进行了电镜扫描、孔径孔容分布、粒径分布以及比表面积等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同普通硝酸铵相比, 膨化硝酸铵的晶形不规则、比表面积大, 富含气孔, 更多的有效孔径处于介孔范围, 有较小的粒径范围。以膨化硝酸铵为氧化剂、复合油为还原剂、珍珠岩为稀释剂制成的低爆速膨化硝铵炸药根据稀释剂含量的不同, 爆速在1 800~3 000m/s内可调, 适用于各种光面爆破及其它控制爆破。
  • 何忠明
    矿冶工程. 2007, 27(5):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桩基静载荷试验所得的沉降量数据具有一些灰色特征, 将荷载Q看作广义的时间, 建立了荷载序列的等步长及非等步长GM (1, 1)预测模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GM (1, 1)模型在预测单桩沉降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黄敏, 李夕兵, 付玉华, 李地元
    矿冶工程. 2007, 27(5):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对排土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FLAC3D软件对某矿山排土场现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模拟过程中的最大不平衡力和监测点位移均趋向于稳定, 塑性区分布情况和安全系数值则再次表明边坡在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
  • 韦立凡
    矿冶工程. 2007, 27(5): 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残积型铝土矿的开采设计及回采现场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针对平果残积型铝土矿带的赋存特点, 结合矿山现有的采矿工艺技术及经济合理性要求, 对残积矿带的合理开采深度进行了科学计算与论述。
  • 选矿
  • 葛英勇, 王凯金, 甘顺鹏
    矿冶工程. 2007, 27(5):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宁某磷矿原矿P2O5品位19.41%, MgO含量高、嵌布粒度细。针对该矿石性质, 采用正-反浮选工艺, 以新型药剂MG和SR分别作正、反浮选的捕收剂, 取得了混合精矿P2O5品位32.07%、回收率89.63%的闭路试验指标, 实现了目的矿物与脉石的有效分离。
  • 孙伟, 罗春华, 胡岳华, 代军
    矿冶工程. 2007, 27(5):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沉降试验研究了相同磨矿条件下添加无水碳酸钠、六偏磷酸钠、RC、水合肼和三乙醇胺5种药剂对铝土矿磨矿-16 μm粒级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 无水碳酸钠、六偏磷酸钠和RC的添加增大了铝土矿微细颗粒的含量, 水合肼与三乙醇胺其对微细颗粒含量影响不大。说明无水碳酸钠、六偏磷酸钠和RC对铝土矿磨矿有较好的助磨作用, 而水合肼与三乙醇胺的助磨效果不明显。
  • 王洪彬, 张红先
    矿冶工程. 2007, 27(5):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为原料, MOH A和MOH B作捕收剂, 水玻璃、CMC和硫酸作调整剂, 通过捕收剂和调整剂用量等多因素条件试验, 探讨了MOH  A和MOH B浮选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适宜的工艺条件。开路对比试验表明:  A、B两种MOH药剂性能均优于MOS, 捕收剂MOH A可进一步开展工业试验。
  • 库建刚, 刘殿文, 张文彬
    矿冶工程. 2007, 27(5):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某铜选厂浮选铜精矿进行了加压酸浸工艺研究, 确定其较佳工艺条件为: 硫酸初始浓度1.5 mol/L, 磨矿粒度-0.037 mm粒级占89%, 氧分压2 MPa, 浸取时间5 h, 浸取温度156 ℃, 表面活性剂木质素磺酸钠用量2.5 g/kg。在该工艺条件下, 铜精矿浸出率为79.15%。采用新型浸出剂ZK05, 铜精矿中铜的浸出率达到98%以上, 硫则通过浮选回收, 回收率约为60%。
  • 赵自评
    矿冶工程. 2007, 27(5):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柱磨机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梭梭井铁-铜矿3年的实际应用效果, 介绍了柱磨机在选矿工艺流程中实现多碎少磨、提高磨矿效率、降低选矿成本的特点。
  • 冶金
  • 刘桂华, 高君丽, 李小斌, 徐双
    矿冶工程. 2007, 27(5):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拟拜耳法溶出一水硬铝石过程, 基于铝酸钠溶液中铁浓度的变化规律, 研究了S2-、Na2Ok、Na2CO3、Na2SO4浓度变化对Fe(OH)3、FeS、FeS2反应行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在260 ℃、反应时间60 min、Na2Ok 160~300 g/L时, 随着体系中硫化钠浓度的升高, 加入氢氧化铁时铁浓度明显升高, 而加入FeS和黄铁矿时溶液中铁浓度略有降低, 这可能与多硫化铁和羟基硫代铁酸钠的生成条件有关; 随着苛性碱浓度的升高, 加入氢氧化铁时, 溶液中铁浓度变化不明显, 而加FeS时溶液铁浓度降低, 加黄铁矿溶液铁浓度却升高; Na2CO3对溶出液中铁浓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Na2SO4对溶出液中的铁浓度的影响不明显。
  • 张博亚, 王吉坤
    矿冶工程. 2007, 27(5):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内某铜冶炼厂所产的铜阳极泥为原料, 采用加压酸浸的方法对该铜阳极泥进行预处理, 对铜阳极泥中铜、碲、硒等元素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达到铜的较完全脱除及碲、硒的部分脱除, 银在浸出过程中基本没有损失。
  • 刘利民, 余侃萍, 肖国光, 廉世勋
    矿冶工程. 2007, 27(5):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ME表面活性剂制作的乳液萃取冶金废水中的氨氮,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外相水pH值、膜内相硫酸浓度、油内比、乳水比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乳状液膜稳定性好, 无明显溶胀和泄露, 分离速度快, 易破乳。用该乳液处理某冶金厂排放的氨氮废水, 通过二级逆流处理, NH3~N可以从0.62~2.2 g/L降低至0.015 g/L以下, 处理水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 顾帼华, 张波
    矿冶工程. 2007, 27(5):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酸浸方法, 对含铝废塑料中的铝塑分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无搅拌, 盐酸浓度2.5 mol/L, 浸出温度40 ℃, 浸出时间4 h, 液固比15∶1的条件下, 铝塑片中铝和塑料分离完全。对铝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盐酸浸出铝塑片中铝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反应控制模型。
  • 江城
    矿冶工程. 2007, 27(5):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进行了碱性化学预氧化试验研究, 并对影响浸出的几个因素: 矿石粒度、碱用量、反应温度、矿浆浓度、反应时间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在矿样粒度为-0.044 mm占90%, X+NaOH用量为60 kg/t、矿浆浓度为35%、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48 h的优化条件下, 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1.2%。
  • 王莉, 周新东
    矿冶工程. 2007, 27(5):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炭素阳极煅烧过程中煅烧带的温度、长度和位置能处于最优, 引入专家控制, 将基于知识的规则模型和解析的数学模型相结合, 以专家优化方式进行煅烧带的优化, 并根据优化值由PID算法和自校正算法分别进行给料量和窑尾负压的实时控制。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实用性好, 既稳定了生产, 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实现了节能。
  • 材料
  • 刘文胜, 马运柱, 黄伯云, 汪登龙
    矿冶工程. 2007, 27(5):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几年粉末冶金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着重介绍了粉末制备新技术与装备、粉末成形新技术与装备、粉末致密化新技术与装备, 并针对各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粉末冶金材料的需求, 提出了粉末冶金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方向。
  • 陈振华, 龚艳丽, 夏伟军, 张昊, 詹美燕
    矿冶工程. 2007, 27(5):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含有一定量的孔隙、直接轧制时易出现板坯表面横裂及边裂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陶粒轧制工艺。研究了喷射沉积5A06, 8009/SiCP铝合金板坯在陶粒轧制工艺中的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陶粒轧制工艺, 避免了板坯轧制变形过程中裂纹的形成, 有效地提高了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的轧制成形性能。
  • 袁铁锤, 李瑞迪,冉俊铭, 周科朝
    矿冶工程. 2007, 27(5):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泡沫镍为基体, 通过提高镀液中硫脲浓度的方法梯度电沉积制备了非晶态Ni-S-Co合金镀层电极。用SEM观察镀层表面形貌, 面能谱测试镀层的结果表明, 随着镀液中硫脲浓度的升高, 镀层中S元素的含量逐渐提高, 钴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镀层由内到外形成了S元素含量不断增加的梯度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与非梯度镀层相比, 梯度镀层的极化电位在各电流密度条件下都显著低于非梯度镀层电极。
  • 张观军, 杨涤心, 魏世忠, 龙锐, 童茂樟
    矿冶工程. 2007, 27(5):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Mn13Cr2高锰钢进行了爆炸硬化处理。以鹅卵石为磨料, 在MLD-10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爆炸硬化处理前后Mn13Cr2高锰钢的冲击磨损性能, 以探讨爆炸硬化对Mn13Cr2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爆后高锰钢在低冲击能量下使用, 其冲击耐磨性得到提高, 当冲击功为0.5 J时, 爆后高锰钢耐磨性为10.8, 达到最佳; 在高冲击能量下磨损, 其冲击耐磨性低于爆前高锰钢, 且爆后高锰钢的冲击耐磨性随冲击功的增加大幅下降。爆炸硬化使高锰钢表层硬度和冲击韧性产生变化, 是高锰钢冲击耐磨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黄先明, 刘立斌, 黄国幸, 贾兵然, 李俊, 张理扬
    矿冶工程. 2007, 27(5):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热镀锌烘烤硬化钢板进行了合金化处理, 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化镀层表面的组织形貌, 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锌层的表面相组成, 对所研究的结果用相图计算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 450 ℃时在合金化退火开始时间段镀层为η相, 20 s左右部分ζ相长至镀层表面, 30 s后表面主要为ζ相, 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到300 s镀层大部分为δ相, 不再发生相变, 合金化结束; 500 ℃时合金化过程基本与450 ℃一致, 但退火3 s后表面就已出现少量的ζ相, 而9 s后表面基本由δ相和ζ相混合组成, 退火时间达到20 s后表面已完全为δ相; 550 ℃时退化3 s后表面出现少量的δ相, 到9 s后镀层几乎全部由δ相组成。
  • 管俊芳, 毛益林, 荆正强, 吴红丹, 高惠民, 张凌燕
    矿冶工程. 2007, 27(5):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贵州省贵定县超细石英粉为矿物填料, 选用了3种改性剂WD-70, WD-50和硬脂酸对其进行改性, 系统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在不同填充量的条件下对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 并把超细石英粉/PP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活性钙/PP复合材料进行对比, 得出WD-70改性剂的效果最好, WD-50改性效果其次, 硬脂酸改性效果最差。硅烷改性的超细石英粉填充PP后其力学性能和活性钙填充PP后的力学性能相近, 贵定的超细石英粉可代替活性钙填充PP。
  • 何平, 王志法, 姜国圣
    矿冶工程. 2007, 27(5):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添加硬脂酸和化学镀铜的方法对钨粉进行处理, 经压型, 熔渗后制出W/15Cu合金。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 并测出材料的密度, 气密性, 研究了钨粉成形性与钨铜合金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添加硬脂酸和诱导铜没有带入杂质, 能改善钨粉的成形性能, 可以获得较高致密度的W/15Cu复合材料。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游达明, 鲁小东, 曾蔚, 罗映青, 颜春燕
    矿冶工程. 2007, 27(5):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战略变革成功率不高的问题, 提出了价值观与战略变革配合度(MVS)的概念, 认为价值观与战略变革匹配度低是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并分别对影响价值观与战略变革配合度的主要因素——变革必要性认同度、变革要求认同度、变革后分配体系的认同度进行了阐述, 最后, 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变革, 做了实证研究。
  • 周兴龙, 张文彬
    矿冶工程. 2007, 27(5):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循环经济的定义、内涵, 以及循环经济倡导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3R原则, 结合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矿产资源需求和消耗巨大的实际, 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矿业循环经济中“减量化”的实质在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而不是资源供给数量的减少。建议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3R”原则中用“高回收(Recovery)”代替“减量化(Reduce)”。
  • 李明刚
    矿冶工程. 2007, 27(5):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业项目投资风险在矿业项目投资的筹划、实施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它直接影响着矿业项目投资的成败。为了有效控制矿业项目投资风险, 在分析矿业项目投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模型, 对矿业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从而为矿业项目投资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依据。并应用该模型对某企业的A、B、C 3种投资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