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2-25
  

  • 全选
    |
    采矿
  • 阳雨平, 谢选杰, 郭民, 林翔, 邓星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残矿回采方案进行科学评判, 以新疆某铁矿为工程背景, 首次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法构建残矿回采方案优选模型。从安全、经济、技术3大因素综合考虑影响残矿回采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MATLAB辅助计算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向量, 然后利用灰色关联TOPSIS确定3种待评方案(中深孔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法, 中深孔崩矿嗣后充填法)与灰色关联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为0.3025, 0.7975和0.4438, 故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法回收残矿是最优方案。
  • 刘志祥, 孙晶晶, 唐志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评价滨海金属矿床海水涌入危险性等级, 基于滨海矿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考虑和分析了影响其危险性的10个因素, 并建立了10项指标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 采用信息熵和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 建立滨海金属矿床海水涌入危险性等级评价和排序模型, 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 对10项指标分别进行定量分析, 用熵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 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 按危险程度进行了排序。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9个开采水平的危险性等级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该模型科学合理, 可很好地评价滨海金属矿床海水涌入危险性等级, 对滨海金属矿床海水涌入的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彭岩岩, 汪虎, 解毅, 王一博, 宫伟力
    矿冶工程. 2015, 35(1): 10-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详细介绍了数值分析方法中有限元法的原理, 讨论了有限元法的利弊。以南芬露天铁矿为背景, 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应用强度折减法得出该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南芬露天铁矿滑坡预防提供了设计依据。
  • 裴江红, 唐川林
    矿冶工程. 2015, 35(1): 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弄清在气举提升过程中影响临界提升气体表观速度的因素, 进行了理论与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浸入率增加, 临界提升气体表观速度减小; 气体喷嘴的安装个数影响临界提升气体表观速度,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在最佳喷嘴安装个数; 喷嘴的安装角度也是影响临界提升气体表观速度的重要因素。
  • 柳小胜, 扈守全, 梁超, 宋嘉栋
    矿冶工程. 2015, 35(1): 17-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玲南金矿原有分级尾砂非胶结充填系统存在的问题, 采用全尾砂结构流胶结充填工艺, 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 充填参数为: 充填浓度69%±1%, 充填流量180 m3/h, 充填能力70万立方米/年, 充填料浆进入采场后基本无析水, 改善了矿山的开采环境和安全条件, 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 彭崇民
    矿冶工程. 2015, 35(1): 20-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护刚果(金)绿纱矿附近教会学校, 寻求合理的降振方案, 在鹿鸣矿业进行了相关爆破试验, 引入了逐孔起爆爆破技术、分段装药方式、预裂爆破等独立起爆或组合起爆方式, 使爆破振动水平显著降低。
  • 李欣, 谢学斌, 杨承祥, 罗海霞
    矿冶工程. 2015, 35(1): 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地应力的效率和精度, 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 并对随机数进行针对性设置, 联合使用MATLAB与FLAC3D, 以沙溪铜矿区的声发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操作流程简单易行, 改进后的算法精度高、效率高, 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性。
  • 刘晓光, 李启月, 苏环, 郭子源
    矿冶工程. 2015, 35(1):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新城金矿采矿方法沿革, 分析了浅部Ⅰ#矿体和深部Ⅴ#矿体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 提出在深部Ⅴ#矿体进行全分段预裂挤压一次爆破采矿法, 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率、高强度、低成本的采矿方法, 可以在中厚以上、中等稳固以上的矿体中推广运用。
  • 选矿
  • 库建刚, 何逵, 徐露, 于红星
    矿冶工程. 2015, 35(1): 3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固体颗粒沉降原理, 结合Verlet速度算法设计了颗粒在流体中运动阻力系数的测量装置, 完成了聚钨酸钠溶液和合成油SAE5W-40两种流体阻力的测量。最后采用Brookfield DV-Ⅱ黏度计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单个球形颗粒在两种流体中做自由沉降运动且介质绕流球体的流态为层流时, 两种测试方法得出的颗粒运动阻力与颗粒直径的变化规律一致, 在29 ℃时, 两种方法测得合成油和聚钨酸钠溶液中颗粒的运动阻力系数平均误差分别为9.44%和3.43%。
  • 周贺鹏, 李运强, 雷梅芬, 徐晶, 王鹏程, 翁存建
    矿冶工程. 2015, 35(1):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综合回收某难选微细粒铜镍硫化矿, 采用铜镍等可浮浮选工艺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0.074 mm粒级占80%的磨矿细度下以高选择性的铜矿物捕收剂ZP-02预先浮选铜矿物及部分连生交代、可浮性好的镍矿物, 获得的粗精矿精选后以石灰作抑制剂进行铜镍分离, 浮铜尾矿以硫酸铜作活化剂、丁基黄药作捕收剂浮选镍矿物, 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指标。采用铜镍等可浮浮选工艺获得了含铜21.57%、含镍0.86%、铜回收率为71.18%的铜精矿, 含镍5.57%、含铜0.44%、镍回收率为25.26%的镍精矿1和含镍5.68%、含铜0.34%、镍回收率50.06%的镍精矿2, 解决了传统工艺分选该铜镍矿石指标差的难题。
  • 伍喜庆, 戴川, 戴亮
    矿冶工程. 2015, 35(1): 3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菱铁矿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特性, 无需添加任何铁离子, 通过控制矿浆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因素实现菱铁矿自磁化及其对赤铁矿的协同磁化作用, 使弱磁性铁矿物能被选择性磁选回收。为加强细粒的回收, 考察了六偏磷酸钠用量、非极性油(煤油)用量、油酸钠用量、煤油用量与油酸钠用量比、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疏水絮凝-磁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自磁化和疏水絮凝的联合作用, 含Fe 42.35%的细粒(-0.038 mm)人工混合矿经0.35 T高梯度磁选机一次磁选可获得Fe品位61.30%、铁回收率90.92%的铁精矿。与其它磁选方法相比, 自磁化-疏水絮凝-磁选流程处理含菱铁矿的细粒弱磁性混合铁矿石, 分选效果较好。
  • 张明, 谢金玲, 刘璇, 潘志权, 黄齐茂
    矿冶工程. 2015, 35(1): 4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常温正浮选药剂HX-1、反浮选药剂FM-1, 针对放马山低品位胶磷矿(原矿P2O5品位14.96%, MgO含量5.88%), 常温下(1月份水温)采用一正一反一扫简单闭路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P2O5品位28.32%、MgO含量1.12%、精矿产率 36.96%的良好浮选指标。该工艺流程简单, 免去了现行浮选工艺中的蒸汽加温环节, 大幅降低了选矿成本。
  • 张敏
    矿冶工程. 2015, 35(1): 4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低品位铁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对矿样进行探索试验, 最终以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磁选铁精矿一粗一精浮选脱硫的联合流程, 获得铁精矿产率11.75%、品位63.21%、回收率63.53%的指标。其杂质含量低于工业指标要求, 并且矿物中V2O5在铁精矿中有较好富集, 品位为0.83%, 回收率大于80%。
  • 王振, 钱云楼, 徐龙华, 肖军辉, 傅开彬
    矿冶工程. 2015, 35(1): 5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含滑石铜钼混合精矿进行了铜钼分离试验研究。通过一粗两扫七精闭路浮选流程获得了钼品位34.46%、钼作业回收率88.97%的钼精矿和铜品位23.52%、回收率99.83%的铜精矿。通过辉钼矿-滑石反浮选分离探索试验获得钼品位45.16%、钼作业回收率97.91%的最终钼精矿。
  • 朱鹏程, 曾波, 王国栋
    矿冶工程. 2015, 35(1):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捕收剂H2-Z浮选石膏和石英的工艺条件。纯矿物研究表明: 在pH=3~10范围内时, 两种矿物的分选性差异很小, 均表现很大的可浮性, 在pH=1.5~2.5条件下浮选效果较佳, 能实现石膏和石英的分离。实际矿物浮选表明: 通过一粗一精一扫的选矿工艺流程可获得SiO2含量仅有1.63%的精制磷石膏, 石膏品位为97.12%, 回收率达93.50%, 为高硅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 李建华, 孙小俊
    矿冶工程. 2015, 35(1):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研究了某高硫铁矿降低铁精矿中硫含量的选别工艺。根据降硫工艺的先后顺序, 采用先磁选再降硫和先降硫再磁选两种工艺流程。先磁选后降硫工艺, 采用再磨磁选和浮选两种方法降硫, 再磨磁选降硫工艺得到铁精矿品位67.08%(含硫0.14%), 回收率91.91%; 浮选降硫工艺得到铁精矿品位64.90%(含硫0.13%), 回收率91.90%。先降硫后磁选工艺得到铁精矿品位63.19%(含硫0.13%), 回收率88.43%。推荐先磁选后降硫工艺。
  • 姜效军, 霍连波,碗建华, 陈娜娜
    矿冶工程. 2015, 35(1): 6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地沟油制得的油酸钠、环烷酸钠为捕收剂来实现赤铁矿常温反浮选。测定了油酸钠和环烷酸钠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在其吸附前后石英表面接触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当油酸钠与环烷酸钠的质量比为2∶3时, 接触角最大; 以油酸钠、环烷酸钠和Tween-80的混合物为捕收剂, 在21~24 ℃下, 对给矿品位为48.24%的赤铁矿进行一粗一精三扫闭路反浮选, 可获得品位为68.30%、回收率为90.20%的赤铁矿精矿。
  • 张文翰, 李志春
    矿冶工程. 2015, 35(1): 64-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复杂高硫铜锌多金属矿富含多种有价金属元素, 铜、锌矿物以细粒嵌布为主, 黄铁矿主要以粗粒形态存在, 矿物间嵌布关系复杂。采用粗磨铜锌异步混选抛尾-粗精矿再磨铜锌分离选矿工艺, 获得了铜精矿品位22.56%、回收率87.55%, 锌精矿品位42.86%、回收率75.64%的指标, 粗磨混浮尾矿用摇床重选可选出合格硫精矿。
  • 冶金
  • 周小舟, 曹佐英, 肖连生, 张魁芳, 张贵清, 李青刚
    矿冶工程. 2015, 35(1): 6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硫酸型季铵盐作萃取剂, 直接从石煤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钒, 主要考察了有机相组成、浸出液pH值、相比O/A、萃取温度、振荡混合时间对钒萃取率的影响, 并考察了不同反萃剂对钒反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有机相组成为8%硫酸型季铵盐+5%仲辛醇+87%磺化煤油, 料液pH=9.5, 相比O/A=1/1, 萃取温度为25 ℃, 振荡混合时间为3 min时, 钒单级萃取率可达98%以上; 用0.5 mol/L NaOH+1.5 mol/L Na2CO3作反萃剂, 钒反萃率为94.14%, 用6 mol/L NH3·H2O+3 mol/L (NH4)2SO4作反萃剂, 钒反萃率为57.58%。
  • 沈智慧, 张覃, 王贤晨, 李先海
    矿冶工程. 2015, 35(1): 7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合非氰药剂对某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了实验室浸出试验研究。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 Q-1用量50 kg/t, Q-3用量105 kg/t, 充气量1.8 m3/h, 液固比2, 常温搅拌24 h; 搅拌后矿浆直接采用非氰药剂SZS浸出, 浸出条件为: SZS用量4.4%, Cu2+浓度0.06 mol/L, NH3·H2O浓度1 mol/L, Na2SO3浓度0.15 mol/L, 液固比3, pH值10~11, 常温搅拌4 h, 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金浸出率85.35%的指标。
  • 公言国, 王广, 李华, 王静松, 薛庆国
    矿冶工程. 2015, 35(1):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烧结杯实验, 研究了提高MgO含量对高铝烧结矿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烧结矿强度和矿物组成以及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铝烧结矿中MgO含量由2.55%提高到3.21%时, 烧结矿成品率降低了4.77%, 烧结利用系数降低了0.3 t/(m2·h), 转鼓强度降低了4.8%, 气孔率增加, 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由66.8%提高到72.1%, 还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
  • 邓涛, 赵凯, 胡长庆, 王建超
    矿冶工程. 2015, 35(1): 8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准化学平衡条件下, 采用相平衡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及Al2O3含量条件下, MgO对Fe2O3-SiO2-CaO-Al2O3-MgO五元系内铁酸钙生成过程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分别对试样进行了矿物定量及矿相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R=1.8的烧结试样中, 添加MgO对铁酸钙的生成及晶型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升高, 铁酸钙生成量明显增加, 矿相结构分布趋于均匀, 固液相之间胶结逐渐紧密; 1 300 ℃时MgO含量变化对促进铁酸钙的生成作用较明显; 1 350 ℃时MgO含量变化对矿相微观结构转变起明显作用, 特别是对铁酸钙的晶型有较大影响。
  • 代涛, 李保卫, 官媛, 严泉, 武文斐
    矿冶工程. 2015, 35(1): 83-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包头固阳褐铁矿磁化焙烧过程中含有丰富孔隙结构的特点, 采用氮气吸附法在77 K 下对-0.074 mm褐铁矿粉进行了吸附-脱附等温线测定, 研究了其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孔结构变化, 计算得到其脱水矿的体积比表面积为1.152×108 m2/m3。在此基础上, 考虑到还原气体浓度、化学反应和孔隙结构变化对褐铁矿颗粒磁化焙烧过程的影响, 提出了传热、传质与孔隙变化的耦合动力学模型, 以模拟褐铁矿颗粒在773~873 K温度区间下的磁化焙烧过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还原度随时间的变化, 同时模拟了一氧化碳在颗粒内部的浓度分布变化, 颗粒粒度为-74 μm, 873 K下, CO浓度为10%时, 还原度达到1时所需时间为80 s。
  • 杨永斌, 钟强, 李骞, 姜涛, 谭奇兵
    矿冶工程. 2015, 35(1): 88-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烧结杯试验, 研究了不同活性生石灰在烧结中的作用效果, 并简单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生石灰是铁矿烧结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高活性生石灰能显著提高烧结矿产质量。添加5%高活性生石灰A, 烧结矿成品率为73.65%, 转鼓强度为66.67%, 燃烧速度为22.95 mm/min, 利用系数为1.47 t/(m2·h), 固体燃耗55.66 kg/t。根据烧结矿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 高活性生石灰的烧结矿铁酸钙含量高, 且以理想的针状结晶形态存在, 针状铁酸钙分布在整个烧结矿中, 以网状结构与赤铁矿和磁铁矿颗粒紧密交织, 使烧结矿内部结构均质紧密。随着高活性生石灰用量增加, 烧结矿中铁酸钙含量增多, 其形态从粒状、条状转变成条状、板状再转变成针状。
  • 吕超飞, 贾佳林, 张新岗, 雷小亮, 王亚宁, 贠亚新, 唯宏, 张君卿
    矿冶工程. 2015, 35(1): 9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环保型浸金试剂Sandioss, 针对某金精矿进行了硫酸化焙烧-酸浸除铜-Sandioss浸出试验研究, 考察了Sandioss用量、助浸剂SD-1010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保护碱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同时, 采用活性炭对含金贵液进行了后续处理。研究表明, 优化试验条件为: 以NaOH作为保护碱, Sandioss浸出剂用量10 kg/t, 助浸剂SD-1010用量20 kg/t, 液固比1.5, 反应时间48 h, 在此条件下处理该金精矿, 金浸出率高达97.47%, 而且椰壳活性炭对Sandioss浸液中的金银吸附率都达到99%以上。研究结果为Sandioss替代传统氰化钠提金提供了技术支持。
  • 朱德庆, 李晓波, 潘建, 春铁军
    矿冶工程. 2015, 35(1): 97-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磁化焙烧-磁选-酸浸脱磷工艺对某低品位高磷赤铁矿石进行了试验研究, 在焙烧温度800 ℃, 焙烧时间30 min, 配煤量20%条件下得到焙烧矿, 再经过两段弱磁选得到铁品位55.03%、铁回收率55.49%、磷含量0.54%的粗精矿。采用硫酸酸浸对粗精矿进行脱磷, 最终铁品位达到57.88%, 全流程铁回收率53.47%, 磷含量降到0.20%。通过酸浸脱磷正交实验, 发现浓硫酸用量对脱磷率、铁回收率影响显著。使用高压辊磨处理, 增加磁选粗精矿的比表面积, 能有效提高酸浸脱磷率, 当粗精矿比表面积由589 cm2/g提高到1 865 cm2/g时, 铁精矿磷含量由0.20%降到0.08%。
  • 刘晓峰, 李子尚, 张志勇, 周海波, 陈述
    矿冶工程. 2015, 35(1): 101-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后的碳酸钠-氧化锌半熔分解电磁搅拌浸出法测定含重晶石或单质硫的铁矿石、锰矿石、铜铅锌矿石等样品中的硫。这三类矿石样品中重晶石和单质硫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9.00%~101.00%之间。选取7种典型的矿样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 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00%, 相对标准偏差(RSD)(n=7)均小于1.50%。实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含重晶石或单质硫的铁矿石、锰矿石、铜铅锌矿石等矿样中硫含量的测定, 准确度高, 实验条件易于控制, 分析成本低。
  • 舒波, 范兴祥, 黄卉, 付光强, 杨坤彬, 刘振楠
    矿冶工程. 2015, 35(1): 103-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含贵金属热滤渣物料的物相及元素组成, 提出了氧化焙烧脱硫-硫酸选择性浸出贱金属铜和镍富集贵金属工艺, 讨论了物料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贵金属富集比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 热滤渣粒度0.080~0.106 mm, 焙烧时间6 h, 焙烧温度700 ℃, 硫酸浓度45%, 浸出时间5 h, 浸出温度95 ℃。在此条件下, 脱硫率达到98.89%, 铜、镍浸出率分别为98.33%和98.12%, 硫酸浸出渣中Au含量1 198.60 g/t, Ag含量1 807.79 g/t, Pt含量1 801.27 g/t, Pd含量1 937.66 g/t。从原料到硫酸浸出渣, 贵金属富集比达到14.19倍。该工艺流程操作简单、富集比高、回收率高、成本低, 可为从热渣中富集贵金属提供借鉴作用。
  • 材料
  • 何杜, 习小明, 廖达前, 龚诚
    矿冶工程. 2015, 35(1): 107-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 在水浴50 ℃下控制p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的分散性, 且在950 ℃下烧结得到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在0.1C(1C=300 mA/g)充放电时,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8.9 mAh/g(2.0~4.8  V), 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5.6%; 在1C充放电时, 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4.6 mAh/g, 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79.9 mAh/g; 2C倍率下仍保持了141.4 mAh/g的放电比容量。
  • 杨景明, 顾佳琪, 闫晓莹, 车海军
    矿冶工程. 2015, 35(1): 11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铝热连轧轧制力预报精度, 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建立铝热连轧轧制力的智能模型。以河南某1+4铝热连轧厂连轧实测数据作为实验样本, 在遗传算法的初始化和变异机制中引入混沌序列, 同时选择最优保存机制、动态调整交叉率和变异率等方法, 提出了改进的遗传算法, 并将其与改进的BP算法相结合, 对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权值阈值进行优化, 避免学习中陷入局部最小, 使模型最终具有了良好的收敛性和适应性。网络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 该预测精度明显优于传统数学模型, 实现了铝热连轧轧制力的高精度预测。
  • 杨盼, 王琪, 马丹丹, 赵晓冲
    矿冶工程. 2015, 35(1): 116-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掘进机截齿的磨损失效问题, 在截齿表面激光熔覆高耐磨的镍基(Ni)钴包碳化钨(WC-Co)涂层。以42CrMo钢为基体, Ni60B商用粉末为粘结相, 纳米WC-Co为增强相, 激光熔覆获得WC-Co陶瓷颗粒增强Ni基复合涂层。利用M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 测试熔覆涂层在干摩擦和水摩擦环境下的耐磨性能。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涂层磨损前后的表面硬度, 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观察熔覆涂层磨损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 激光熔覆涂层可以提高截齿的耐磨性能, 磨损后熔覆层中的细小析出相起到了弥散强化作用, 熔覆层的表面显微硬度提高了10%。相同磨损条件下, 干磨损涂层硬度高于水磨损涂层硬度。
  • 胡柳泉, 张瑾瑾, 周友元
    矿冶工程. 2015, 35(1): 120-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固相法, 通过优化烧结工艺, 批量合成了具有高能量密度、单一尖晶石相的掺铌锰酸锂, 并采用XRD、SEM、SSA、PSD等表征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760 ℃下恒温烧结15 h, 烧结制备的掺铌尖晶石锰酸锂综合性能较好, 在1C倍率下, 最高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09.9 mAh/g, 循环5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5.3%, 最大压实密度可达3.3 g/cm3
  • 胡加瑞, 刘旺, 谢亿, 王军, 欧阳克俭, 李文波
    矿冶工程. 2015, 35(1): 123-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断口宏观形貌、硬度试验、断口微观组织等分析, 研究了1 025 t/h锅炉末级过热器12Cr2MoWVTiB/TP347H异种钢焊口运行80 000 h后的断裂失效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力幅值较高的交变载荷作用下, 12Cr2MoWVTiB侧熔合线区域组织较差, 同时存在碳迁移倾向, 此处最易产生裂纹, 导致失效。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李学武, 任一鑫, 孟繁利, 曾宪迪
    矿冶工程. 2015, 35(1): 126-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矿区能源关系不清、孤立开发与利用、无法合理配置等问题, 利用集成理论对矿区能源集成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矿区能源种类、能源集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能源关系、主要能耗领域与能源种类关系、能耗领域用能方式分析矩阵, 对能源之间替代、互补和集成关系进行了研究。可为研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废弃能源的利用率, 实现能源与用能领域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 南佳佳
    矿冶工程. 2015, 35(1): 130-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OA系统建设为例, 探讨了OA系统建设应注意事项, 介绍了OA系统推广应用意义, 对矿山企业OA系统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