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25
  

  • 全选
    |
    采矿
  • 肖红, 唐达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滨海砂矿开采中, 为给管道输送工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和优化输送参数, 从沉降机理出发对不同颗粒级配的砂矿进行了单颗粒及群体颗粒沉降试验研究, 分析了粒径及浓度对颗粒沉降规律的影响, 得出了沉降速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浓度和颗粒直径是影响群体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 所得沉降速度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 可为砂矿管道输送参数计算提供参考。
  • 王观石, 邓旭, 胡世丽, 洪本根, 罗嗣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潜水非完整孔分解为潜水完整孔与承压非完整孔, 建立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单孔注液强度计算模型,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渗流指数和渗透系数, 比较达西渗流和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注液强度与现场实测注液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潜水非完整注液孔主要以潜水完整孔的形式向矿体注液, 同时承压非完整孔的注液强度也是不可忽略的, 基于现场实测的单孔注液强度计算得到承压非完整孔液面升高高度约为潜水非完整孔液面升高高度的1/7, 承压非完整孔长度约为潜水非完整孔长度的1/4; 注液孔周的渗流过程与达西渗流存在较大误差, 当注液孔中液面升高高度为0.4~1.0 m时, 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计算注液强度与实测注液强度误差小于15%, 满足工程要求。
  • 冯伟, 朱江, 宋远卓
    矿冶工程. 2015, 35(3): 9-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极弱胶结软岩强度低、胶结差、易风化、遇水泥化、难锚固的特性, 在分析其变形破坏机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初次支护采用网喷+拱形支架、二次支护采用单层钢筋砌碹砼的复合支护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分步开挖对硐室稳定性的影响, 并验证了该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现场监测结果进一步表明, 该支护方案能满足极弱胶结地层中硐室支护的要求, 对于极弱胶结地层中硐室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鹿浩, 罗周全, 张文芬, 秦亚光, 曹祖华
    矿冶工程. 2015, 35(3):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复杂采空区激光探测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传统过滤方法无法过滤所有异常点的缺陷, 综合运用弦高比和周长比判据及OpenGL编程实现了异常点云拾取删除全面过滤。首先, 在分析激光扫描轨迹线点云数据拓扑关系及异常点生成原因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弦高比和周长比判据对点云数据初步过滤; 然后运用OpenGL编程在显示界面上直接拾取删除异常点, 实现了对点云数据二次精确全面过滤。工程应用实例表明, 该方法不仅有效保留了采空区边界形态的完整性, 也为矿山复杂采空区激光探测点云数据过滤提供了新思路, 工程实用价值较高。
  • 佐江宏, 高林生, 高文蛟
    矿冶工程. 2015, 35(3):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某矿8101大采高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下存在的液压支架倾倒、下滑失稳情况, 建立了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力学模型, 分析了影响大采高支架稳定性的因素。当煤层倾角大于11.3°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当煤层倾角大于20.03°时应采取防倒措施。提出了安装防滑千斤顶、带压移架、优化移架顺序(成组移架, 组间由下而上, 组内由上而下)、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等措施, 并应用于实践, 有效控制了支架的下滑、倾倒, 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 彭平安, 王李管
    矿冶工程. 2015, 35(3): 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传统二维状态下块度预测存在的弊端, 提出以构造面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基础, 利用Monte Carlo技术模拟节理系统, 采用三维实体切割技术建立块体三维截取模型的矿岩块度预测新模型, 实现了矿岩崩落块度的三维预测, 并开发了相应软件OFP 1.0(Ore Fragments Prediction)。研究成果应用于某特大型斑岩铜矿, 预测结果表明: 该矿山等效尺寸大于1.65 m的块体筛上累积百分比为40%, 大于1.26 m的块体筛上累积百分比为59.85%。根据等效尺寸与块体体积的转换关系, 建议放矿口尺寸设置为5 m×5 m, 此时放矿口堵塞几率较小。研究成果为自然崩落法矿山采矿方法设计和工程中的放矿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汪朝, 郭进平
    矿冶工程. 2015, 35(3):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对地下矿山采矿方法进行优选。将采矿方法待选方案作为评价集, 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因素集,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 将决策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 采用比例标度法建立因素间的判断矩阵, 从而计算因素权重; 然后构建评价集与因素集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 最后将因素权重与模糊关系矩阵作乘积运算, 得到各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以某汞矿为例,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采矿方法优选, 最终选择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作为开采方案; 优化结果与企业设计采用的方法一致, 证明该决策方法是可行的。
  • 孟军良, 曹玉涛, 庞博
    矿冶工程. 2015, 35(3): 3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铁矿斜坡道探治水工程进行了优化研究, 在探治水过程中, 结合围岩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 在设备选型、探水施工、注浆方案上不断调整, 并在施工组织上进行了改进, 实现了探孔、注浆同时作业, 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案, 提高了探治水效率, 注浆效果良好。
  • 喻进辉
    矿冶工程. 2015, 35(3): 3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FLAC3D软件建立边坡三维数值模型, 研究了边坡三维方向长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边坡三维方向长度越小, 边坡安全系数越大, 随着三维方向长度增大, 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定值; 当边坡三维方向长度小于边坡高度时, 安全系数下降明显, 边坡体三维方向长度对其稳定性影响明显; 当三维方向长度不小于边坡高度时, 安全系数变化不大, 边坡体三维方向长度对其稳定性影响趋于稳定。
  • 李永凤, 高德瑞
    矿冶工程. 2015, 35(3): 37-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富蕴蒙库铁矿金宝公司的矿石性质, 在露天采场最终边帮施工中采用预裂爆破技术, 使边坡一次成型, 边坡超、欠挖方量得到有效控制, 减少了边坡滑坡的数量和范围, 提高了边坡稳定性。该技术对同类矿山有借鉴意义。
  • 选矿
  • 赵开乐, 顾帼华, 王昌良, 邓伟2, 刘旭
    矿冶工程. 2015, 35(3):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硫化铜镍矿石磁黄铁矿含量高、铜镍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的实际, 自主研发了适应该矿物浮选的高效选择性组合抑制剂及“铜镍硫混浮-精矿分离硫”新工艺。新药剂和新工艺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69%、镍品位7.54%、铜回收率77.52%、镍回收率77.87%的铜镍混合精矿, 硫精矿硫品位34.25%。
  • 姜毛, 张覃, 李龙江
    矿冶工程. 2015, 35(3): 4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黄药类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上的吸附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乙黄药、丁黄药和Y-89用量为20~40 mg/L时, 载金黄铁矿上浮率能达到80%~90%; 矿浆pH值对载金黄铁矿可浮性影响较大, 在pH=4~8条件下, 载金黄铁矿可浮性较好, pH>8后, 可浮性下降; 黄药类(乙黄药、丁黄药、Y-89)捕收剂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对金离子选择性较小。吸附量试验结果表明, 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吸附量随着药剂浓度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 且随着pH值增加逐渐降低, 在酸性条件下, 吸附量较大, 当pH>8后, 吸附量快速降低。载金黄铁矿与黄药类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 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产生了吸附。
  • 曾建红
    矿冶工程. 2015, 35(3): 48-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含金多金属硫化矿铅锌品位低、金属矿物间共生关系复杂、可浮性相近的特征, 采用铅优先浮选、锌硫混浮、锌硫分离的工艺流程, 在回收金的同时, 使矿石中的铅、锌、硫也得到较好回收, 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获得了含Pb 47.11%、铅回收率82.25%的铅精矿和含Zn 46.94%、锌回收率67.22%的锌精矿, 金回收率为86.93%。
  • 朱海玲, 邓海波
    矿冶工程. 2015, 35(3):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尾渣矿样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浮选-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流程,金总浸出率可达到60.75%;精矿焙烧过程产生的SO2烟气可作为制取硫酸的原料;焙烧浸出尾渣含铁52.08%、含硫0.32%,可作为铁精矿产品销售,最终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 何晓太, 王杰, 崔伟勇, 张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胶磷矿-白云石体系中溶解离子对矿浆酸碱性的调控行为机理, 分析了无机阴离子在矿浆体系中的赋存状态及发挥调整作用的有效组分, 进一步解释了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 郭玉武, 陈昌才, 魏党生, 叶从新, 韦华祖
    矿冶工程. 2015, 35(3): 58-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某伴生铜铅锌硫铁矿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采用铜铅硫等可浮再分离-硫浮选-硫尾矿浮锌的工艺流程, 可获得铜品位16.56%、铜回收率78.76%的铜精矿, 铅品位51.16%、铅回收率64.34%的铅精矿, 锌品位44.25%、锌回收率61.69%的锌精矿和硫品位38.61%、硫回收率96.33%的硫精矿, 实现了铜铅锌硫的综合回收, 对该类矿石的开发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 董红军, 麦笑宇
    矿冶工程. 2015, 35(3): 63-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铝平果铝土矿原矿浆进行了先铁后铝技术方案的试验研究。在给矿铁品位14.64%条件下, 通过一粗一精强磁选工艺流程, 可获得产率9.09%、铁品位52.71%、回收率32.74%的强磁铁精矿。该技术可为同类型铁铝共生复合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作用。
  • 蒋素芳
    矿冶工程. 2015, 35(3):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外某高硫锡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阶段磨矿、重浮联合工艺, 可获得重选回收锡精矿锡品位55%以上、细粒级(-0.037 mm)浮选回收锡精矿锡品位30%以上、锡总回收率达84.89%的良好试验指标。
  • 莫峰, 童雄
    矿冶工程. 2015, 35(3): 7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选厂新水用量过多及外排废水量大的问题, 采取适当减少新水用量、部分新水循环使用和絮凝沉降废水提高厂前回水率等措施, 使选厂新水用量减少16 000 m3/d, 外排废水总量减少13 200 m3/d, 总回水率从73%提高到88%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达到了环保目的。
  • 徐凤平, 丁明胜, 冯其明
    矿冶工程. 2015, 35(3): 72-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采用传统浮选工艺选别低品位黑白钨矿能耗较高、且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 提出了重-浮联合选矿新工艺, 即利用跳汰机预先抛除59.68%的废石, 再通过常温粗选-加温精选浮选, 获得了品位65.48%的钨精矿产品, 回收率达82.78%, 试验指标较理想。
  • 冶金
  • 任国兴, 潘炳, 谢美求, 陈坚, 王奉刚, 肖松文
    矿冶工程. 2015, 35(3):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含Mn较高的废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为原料, 基于CaO-Al2O3-SiO2-MgO渣型直接还原熔炼工艺分离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 造渣剂中CaO/SiO2比为0.75, MgO含量5%, 造渣剂用量为电池质量的2.0倍, 焦粉用量为电池质量的0.1倍, 熔炼温度1 450 ℃, 熔炼时间15 min, 此时Co、Ni、Cu回收率分别为96.03%、96.42%、93.40%。最合适的炉渣组成为CaO/SiO2比为0.77~1.21, Al2O3含量9.55%~11.92%, MgO含量4%左右。高的熔炼温度及炉渣碱度有助于Mn还原进入合金中, 但本试验条件下Mn无法充分还原, 仍主要进入炉渣中。
  • 张伟, 王辉, 邢宏伟, 田铁磊, 李杰
    矿冶工程. 2015, 35(3): 7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烧结过程中高磷鲕状赤铁矿的脱磷机理,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 在升温速率分别为10、15、20 ℃/min的条件下, 通过与Fe2O3的对比试验, 对高磷铁矿进行了气化脱磷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气化脱磷反应在第2失重阶段发生, 且温度为850 ℃时, Ca5(PO4)3F和脱磷剂反应开始, 1 050 ℃左右, 脱磷反应最剧烈。采用Ozawa法计算了高磷铁矿反应的第1、2阶段和Fe2O3反应的第2阶段活化能, 分别为104.71, 250.55和168.80 kJ/mol, 脱磷反应过程中克服能垒需要更高能量; 气化脱磷反应机理函数符合二维扩散Valensi方程。
  • 郭学益, 石靖, 易宇
    矿冶工程. 2015, 35(3): 8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了以砷酸钠形式回收高砷烟尘碱性浸出液中砷的新工艺, 分别进行了直接结晶与氧化结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双氧水氧化结晶效果明显优于直接结晶效果, 在氧化温度30 ℃、结晶温度30 ℃、H2O2/As摩尔比0.8、结晶时间2 h、双氧水加入速度0.4 mL/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 砷锑结晶率分别达90%和98%以上。结晶粗产品经溶解、过滤不溶物、蒸发结晶, 得到纯化后的砷酸钠(Na3AsO4·10H2O)产品, 纯度为95.85%。
  • 毕向光, 余建民, 杨金富, 贺洪亮, 李权
    矿冶工程. 2015, 35(3): 8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含大量贱金属的铂族金属溶液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在pH=1~1.5时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贱金属的次序为: Ni>Cu>Co>Fe; Fe、Ni、Co、Cu的穿透容量分别为(g/kg): 0.13, 1.25, 0.42, 0.87; 饱和容量分别为(g/kg): 0.32, 6.65, 2.33, 4.72, 合计为14.02 g/kg; 贱金属的分离效率主要取决于贵贱金属浓度及交换柱的数量; 吸附在树脂上的贱金属极易被6 mol/L HCl洗脱, 所有贱金属的最大洗脱均发生在洗脱液体积与床体积之比为1.0/1.7处, 当洗脱液体积为床体积的2.0倍时贱金属被完全洗脱。实验结果为离子交换分离贱金属净化铂族金属溶液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 刘建, 刘建华, 袁国华, 彭灵芝, 刘可威, 张游游
    矿冶工程. 2015, 35(3): 9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加热方式, 测定了锰铁原料的升温曲线, 包括各单一原料和混合料的升温曲线, 结果表明在微波中单一原料和混合料均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 说明采用微波加热铁合金原料可行。单一原料的升温速率主要受原料的介电常数影响, 升温速率与介电常数呈正比。混合物料的升温速率与微波功率、物料质量、辐射面积有一定关系: 原料一定时, 适当提高微波加热功率, 增大微波辐射面积均有利于提高物料的升温速率; 微波功率一定时, 并不是质量越小升温速率就越快, 而是当功率与质量相匹配时才获得最佳的升温速率。通过微波加热机理得出升温速率方程满足线性关系, 与实验结果一致。
  • 秦立科, 戴俊
    矿冶工程. 2015, 35(3): 9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铁矿和方解石组成的矿物颗粒为研究对象,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分析了微波场矿物颗粒的温度分布及演化特征, 并考虑了微波照射时间、功率密度及矿物晶体尺寸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微波场中矿物中心温度最高, 黄铁矿内部温差较低, 方解石内部温差较大, 不同微波照射时间下温度分布相似; 矿物颗粒的中心温度、表面温度、内外温差及升温速率都与功率密度呈线性增长关系, 与黄铁矿晶体大小呈指数增长关系。
  • 沈智慧, 蔡仕琪, 张覃
    矿冶工程. 2015, 35(3): 99-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 采用硫氰酸盐法进行浸出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直接浸出条件为: NH4SCN用量0.4 mol/L, KMnO4用量10 g/L, pH=2, 液固比4∶1, 在此条件下, 金浸出率为49.71%。将原矿进行强化浸出, 在Q-1和Q-3联合作用并增加充气的条件下, 浸出条件与直接浸出一致, 金浸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浸出的浸出率, 高达86.16%。
  • 王彩虹, 杨云虎, 秦彩霞
    矿冶工程. 2015, 35(3): 103-105. https://doi.org/冶炼|除尘灰|资源综合利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酒钢烧结、炼铁、炼钢工序各种除尘灰性质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各种回收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 推荐了除尘灰的处理工艺, 即采用回转窑焙烧工艺回收锌元素、采用水洗-净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干燥工艺回收碱金属元素、返回烧结工序回收利用铁元素, 该处理方案既达到了综合回收有价元素的目的, 又能降低高炉碱负荷、锌负荷, 综合效益显著。
  • 李林, 郭汉杰, 孟祥龙, 王代军, 李永麒
    矿冶工程. 2015, 35(3): 106-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钛磁铁矿、煤粉和氧化钙为原料, 研究了矿粉粒度、加水量以及制球压力对球团落下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制球条件。根据铁矿石的直接还原和熔分原理, 研究了热量和金属化率对含碳球团熔分的影响。900 ℃以下, 球团金属化率极低, 只有热量对熔分产生影响; 1 000   ℃以上, 球团金属化率较高, 热量和金属化率共同对熔分产生影响。钛磁铁矿含碳球团的最佳制球条件为: 粒度0.075~0.106 mm, 加入水量8%, 制球压力4 MPa。通过对预还原1 000~1 300 ℃的球团进行熔分试验分析发现, 随预还原温度升高, 球团金属化率提高, 熔分时间变短。
  • 周永兴, 田宗平, 曹健, 李超群, 邓圣为, 陈铮
    矿冶工程. 2015, 35(3): 111-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湿法酸浸-离子交换除杂-铵盐沉钒工艺进行了石煤提钒实验, 结果表明: 当矿粉质量100 g、硫酸用量20 mL、浸出反应5 h、助剂A添加量2%, 助剂B添加量1%时, 钒浸出率达85%以上; 洗液返回浸出原矿, 硫酸用量可节省18%, 不影响钒的浸出率; 加入双氧水和硫酸镁净化浸出液, 经过离子交换后, 钒的浓度提高了约20倍, 尾液含钒为原液的1/10; 加入钒理论值3倍的氯化铵, 沉淀钒, 可得到纯度达98%的产品偏钒酸铵; 浓缩后的离子交换尾液有较好的澄清作用, 可用作净水剂; 原矿中的铀、钍等有害杂质富集后可作为另一种原料单独存放; 钒矿浸出尾渣适合做水泥配料。该工艺生产流程中几乎不产生有害废气, 90%的废水可循环利用, 实现了废水、废渣零排放。
  • 胡兵, 曾辉, 王兆才, 李宗平, 贺新华, 孙英
    矿冶工程. 2015, 35(3): 115-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铁品位48.92%的赤褐铁矿采用内配煤粉的方式造球, 再进行微波加热直接还原-磁选分离。研究结果表明, 微波对整个内配碳球团同时加热, 且优先加热其中的煤颗粒和铁矿物, 有助于赤褐铁矿快速分解和还原成金属铁, 此时脉石矿物温度较低, 不仅抑制了铁橄榄石等化合物的生成, 而且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有利于金属化球团的磨选分离。在物料量270 g, 微波输出功率1.4 kW, 内配碳球团经62 min焙烧后温度可达1 200 ℃, 此时球团金属化率高达96.23%; 当磨矿时间20 min, 磁场强度120 kA/m时, 可获得铁品位75.83%、铁回收率91.45%的铁精矿。
  • 杨用龙, 苏秋凤, 杨康
    矿冶工程. 2015, 35(3): 119-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某含磷磁铁精矿的深度脱磷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在盐酸用量15%、磨矿细度-0.074 mm、浸出时间150 min、浸出温度25 ℃、液固比1 mL/g的条件下, 该磁铁精矿的脱磷率可达95%。试验结果还显示, 在酸性较高的溶液中磁铁矿可对磷产生吸附作用, 导致盐酸无法实现有效回用。在浸出过程中引入超声波, 可在降低酸用量和减少浸出时间的前提下, 使脱磷率维持在95%, 说明超声波对磷的脱附具有促进作用。
  • 材料
  • 王红强, 赖飞, 张晓辉, 李庆余, 黄有国, 吴强
    矿冶工程. 2015, 35(3): 123-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机铝盐Al(NO3)3·9H2O为原料, 氨水为沉淀剂,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LiMn2O4表面包覆一层二维纳米状Al2O3。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此方法合成的锰酸锂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二维纳米氧化铝, 呈蓬松无序状, 厚度约为50 n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7 mAh/g(0.1C), 1C倍率循环400周容量保持率为78.35%。
  • 孙浩, 杨景明, 呼子宇, 杨姗姗, 车海军, 李永泽
    矿冶工程. 2015, 35(3): 127-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铝热连轧中轧制力预报精度低、模型自适应能力差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数据相似性的自学习方法, 该方法首先计算第i卷和第i+1卷轧制初始数据的相似程度, 然后以第i卷的实测轧制力为自学习目标, 将两卷带材的相似程度作为自学习系数的修正因子来对轧制力模型进行自学习运算。以河南某1+4铝热连轧机为实验对象, 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 本方法能有效提高轧制力预报精度, 满足在线控制要求。
  • 彭文静, 金和喜, 刘伟成
    矿冶工程. 2015, 35(3): 131-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熔炼、均匀化处理制备了Mg-6%Al-5%Pb-Zn镁阳极材料。采用浸泡法、恒电流极化法和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不同Zn含量对AP65镁阳极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Zn元素后, AP65镁阳极激活时间变短、电化学活性增强、自腐蚀速率增大。APZ1.5阳极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020 mA/cm2。APZ1.0合金开路电位达-1.643 V(vs SCE), 腐蚀电流密度为0.018 mA/cm2, 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Zn元素的加入使AP65镁阳极开路电位发生明显改变, 但正向或负向移动趋势与Zn元素含量并不成线性对应关系。
  • 周春仙, 廖达前, 习小明, 郭忻, 何杜, 周勤俭
    矿冶工程. 2015, 35(3): 135-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化学计量比的前驱体Ni0.35Mn0.65(OH)2与Li2CO3均匀混合, 采用不同高温段温度合成Li1.35[Ni0.35Mn0.65]O2+y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Li1.35[Ni0.35Mn0.65]O2+y正极材料为均匀的类球形, 单颗粒大小均匀; XRD图谱显示材料为层状的α-NaFeO2结构。将材料组装成CR2016扣式电池, 采用蓝电测试仪以12.5 mA/g的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测试, 2.0~4.8 V之间, 最高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98.0 mAh/g, 首次放电效率为69.7%。
  • 彭碧草, 何朋非, 熊亮, 龙毅
    矿冶工程. 2015, 35(3): 138-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等试验方法, 对某火电厂凝结水泵主轴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凝结水泵主轴的原材料存在成分偏析是大轴断裂的主要原因; 主轴原材料发生成分偏析后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工艺未得到均匀的调质组织, 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 同时缩孔的存在给疲劳源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王广有
    矿冶工程. 2015, 35(3): 141-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5.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湘西沃溪矿区(原湘西金矿)生产实际, 论述了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的主要方法、手段, 从控制贫化损失、选择采矿方法、提高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对相关企业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