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25
  

  • 全选
    |
    目次
  • 《矿冶工程》编辑部
    矿冶工程. 2018, 38(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采矿
  • 史秀志, 陈飞, 卢二伟, 杨超, 周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超细粒级浸出渣的沉降规律, 获取浸出渣最佳絮凝沉降条件, 首先对超细粒级浸出渣进行了自然沉降试验, 然后以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 对质量浓度为15%的浸出渣浆液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通过均匀设计试验, 探究尾砂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浓度对浸出渣絮凝沉降的影响。在约束条件下, 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超细粒级浸出渣沉降缓慢, 沉降速度与尾砂浓度成反比; 当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质量为1200万时, 絮凝沉降速度最快; 各因素影响絮凝沉降效果的强弱顺序为:尾砂浓度>絮凝剂浓度>絮凝剂单耗; 当尾砂浓度5%、絮凝剂浓度0.30%、絮凝剂单耗35 g/t时, 絮凝沉降效果较好。
  • 何忠明, 刘可, 付宏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从地质条件、开挖断面、隧洞施工和洞口工程4个方面筛选出14个二级评价指标, 建立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粗糙集理论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 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推广得到的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四元联系数构建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并结合工程实例莲荷隧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莲荷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为中度风险, 评价结果与现场调研一致。评价方法能真实反映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提高了隧道工程施工总体风险评价的精度; 评价模型能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提供风险预判, 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 姚妮均, 曹斌, 夏建新
    矿冶工程. 2018, 38(2): 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深海采矿软管输送模拟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混合物流速、不同颗粒粒径、不同颗粒体积浓度、不同软管形态条件下软管阻力损失变化特征, 为深海采矿系统软管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水力坡度随物料体积浓度增大而增大, 随粗颗粒粒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随软管弯曲度增大而增加。复杂形态软管中粗颗粒输送水力坡度变化与水平管道、垂直管道和倾斜管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对比分析了倾斜直管和软管的水力坡度, 拟合了复杂形态软管输送的水力坡度计算公式, 误差范围控制在1.6%以内。
  • 陈冠, 李启月, 李易
    矿冶工程. 2018, 38(2):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地下采场回采爆破振动进行了跟踪监测, 基于小波包分析方法分别对比分析了同一测点3个方向、不同测点垂直向的爆破振动频率能量分布, 并结合LS-DYNA研究了爆破振动主振频带随传播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同一测点3个方向爆破振动能量分布的频带宽度、主振频带和分振频带基本一致, 最大能量峰值也较为接近; 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在频域上的分布较为广泛, 且分布非常不均匀, 主振频带较宽且包括多个“子中心”; 随着传播距离增加, 能量最大峰值逐渐减小, 中低频能量比例逐渐降低, 高频能量比例逐渐增加, 能量分布更加发散, 主振频带宽度增加, 主振频带有往高频移动的趋势。
  • 蒋复量 张帅, 李向阳 洪昌寿, 黎明, 杨文超
    矿冶工程. 2018, 38(2): 2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深入研究深部铀矿岩氡析出机理, 依据相似模型试验原理, 设计了水灰比、砂胶比、微硅粉含量和精铁粉含量的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方案, 共设计了9组材料配比方案, 得到了27个试样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其中饱和密度均值为2.34 g/cm3, 单轴抗压强度均值为54.12 MPa, 弹性模量均值为2.00×104 MPa, 泊松比均值为0.19, 镭含量均值为1.70 Bq/g; 并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敏感性; 最后通过MATLAB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基本满足花岗岩型铀矿岩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要求, 最终得到优化配合比为:水灰比0.3、砂胶比1.18、微硅粉占水泥质量0.14%、精铁粉占水泥质量0.24%, 并采用该优化配合比进行了试验验证。该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深部铀矿岩氡析出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胡建华, 任启帆, 黄仁东, 习智琴
    矿冶工程. 2018, 38(2):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华联矿业卧虎山矿地下开采工程技术条件, 采用正交法设计了9组试验方案, 基于Dimine-Midas/GTS-FLAC3D耦合技术建立了采场计算分析模型, 获得了不同参数下采场的力学特征值, 确定了最大拉应力等9个评价指标, 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采场结构参数的综合评价模型, 基于评价函数值优选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 运用正交试验, 有效减少了计算的工程量, 提高了分析效率, 获得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和充填强度下的力学特征值; 核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矿柱宽3 m、采场宽10 m、矿柱高12.5 m、充填体弹性模量0.1 GPa; 与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对比, 2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证明了核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 更加突出了多因素的综合评价特征。
  • 郑璐, 竭宏亮, 钱国媛
    矿冶工程. 2018, 38(2): 3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钢集团矿业公司南区分公司2#副井-475 m水平巷道收敛变形进行了治理。采用止浆墙注浆治水, 使巷道施工条件利于后续支护; 然后采取长管棚结合钢支架进行强力支护, 并对围岩进行喷浆。此方法在治理巷道涌水的同时有效完成巷道收敛变形的控制, 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 选矿
  • 欧阳超, 卢毅屏, 冯其明, 石晴
    矿冶工程. 2018, 38(2): 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采用聚团-磁选的方式回收微细粒级硫化矿物, 研究了油酸钠作用下, 微细粒硫化矿物与磁铁矿之间的异相聚团机理。结果表明, 静电力和疏水力是硫化矿物与磁铁矿颗粒间形成聚团的主要作用力。pH=4.0时, 2种矿物动电位均小于20 mV, 且油酸钠在两种矿物颗粒表面吸附量最大, 矿物颗粒间易发生异相聚团, 人工混合矿聚团-磁选回收率达到最大, 为87%; pH>7.0时, 2种矿物动电位均大于60 mV, 由于磁铁矿表面油酸钠吸附量大幅降低, 疏水力减小, 导致聚团效果变差, 硫化矿回收率显著降低。
  • 姚兰星, 王毓华, 何建璋, 马永义, 卢东方
    矿冶工程. 2018, 38(2): 38-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碳酸钠和水玻璃为调整剂, 实现了矿泥分散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抑制; 采用Y89-0为捕收剂, 实现了对载金矿物(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的选择性捕收。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0%条件下, 采用一粗二精三扫闭路浮选流程, 在原矿金品位2.36 g/t时, 可获得精矿金品位36.08 g/t、回收率86.77%的良好指标。
  • 谢虹忆, 黄小芬, 程伟
    矿冶工程. 2018, 38(2): 43-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黔西南某微细浸染型金矿开展了浮选试验研究, 初步探索了浮选法提金的较优工艺条件。在磨矿细度-0.075 mm粒级占73.17%, 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配比为4∶1、总用量为100 g/t, 活化剂硫酸铜用量200 g/t, 起泡剂2#油用量80 g/t条件下, 采用一粗一精一扫闭路浮选流程, 可得到金品位2.11 g/t、回收率39.28%的金精矿。
  • 纪斌, 孙伟, 王若林
    矿冶工程. 2018, 38(2): 4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十二胺反浮选胶磷矿浮选泡沫量大、不易消散等问题, 通过在浮选过程中添加泡沫调整剂磷酸三丁酯(TBP)和CA-2035对浮选泡沫进行调整, 结果表明, 添加泡沫调整剂CA-2035对十二胺的浮选泡沫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 综合考虑泡沫量和精矿产率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CA-2035的最佳用量为800 g/t。为了进一步研究泡沫调整剂CA-2035的消泡机理, 以石英纯矿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表面张力、Zeta电位、红外光谱对浮选体系进行了分析, 发现表面张力的减小和Zeta电位的升高是浮选泡沫消散的主要原因;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CA-2035不会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
  • 解琳
    矿冶工程. 2018, 38(2):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外某褐铁矿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采用预洗矿-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 当磨矿细度为-0.075 mm粒级占97.75%, 最终可获得铁精矿产率65.25%、TFe品位63.59%、回收率84.18%的指标。通过对比试验论证了对该类褐铁矿进行预洗矿的必要性。
  • 杨大兵, 王帅, 甘杰, 邹冲, 杨开陆
    矿冶工程. 2018, 38(2): 55-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先浮选后磁选的方法从粉煤灰中回收碳和铁, 结果表明, 当磨矿细度为-74 μm粒级占99%, 捕收剂煤油用量300 g/t, 抑制剂碳酸钠用量100 g/t, 起泡剂松醇油用量100 g/t, 磁场强度300 mT时, 可得到品位71.45%、回收率92.50%的碳精矿和品位62.39%、回收率82.42%的铁精矿。
  • 赵璐, 葛英勇, 余俊, 刘鹏, 朱国庆
    矿冶工程. 2018, 38(2): 58-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内蒙古某磁选铁精矿进行了浮选脱硫试验研究。以FS为活化剂、碳酸钠为pH调整剂、黄药和双黄药为混合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 经过一粗一精一扫闭路反浮选, 获得了产率94.54%、铁品位67.88%、铁回收率95.04%、含硫0.26%的铁精矿。
  • 丁大森
    矿冶工程. 2018, 38(2): 6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2,3-二羟基丙基二硫代碳酸钠取代重铬酸钠, 对西藏隆子县柯月铜铅锌矿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0.57%、含锑12.76%、含银5695.0 g/t、铜回收率78.08%、锑回收率20.67%、银回收率48.53%的铜锑混合精矿, 含铅53.02%、含锑9.90%、含银1177.0 g/t、铅回收率92.54%、锑回收率62.04%、银回收率38.80%的铅锑混合精矿和锌品位49.35%、锌回收率82.63%的锌精矿,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喻明军, 焦芬
    矿冶工程. 2018, 38(2):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辽宁某金矿氰化尾渣泥化严重且其中载金矿物被强烈抑制的问题, 进行了脱泥试验和浮选药剂条件试验, 最终提出磨矿-矿泥分散和抑制-硫化矿活化浮选工艺流程, 采用碳酸钠和水玻璃为组合调整剂, 戊黄药和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 硫酸铜为活化剂, 金回收效果明显, 金精矿中金品位从4.87 g/t提升至26.03 g/t, 回收率为65.12%。
  • 冶金
  • 黄少波
    矿冶工程. 2018, 38(2): 7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加氢脱硫废催化剂中复合氧化物NiMoO4的酸碱水溶液稳定性为例, 采用PHREEQC软件进行了水溶液热力学模拟计算, 介绍了PHREEQC软件的计算过程、计算原理、计算步骤及结果分析, 并与传统手工算法进行了简单对比。相对于传统手工数学计算方法, PHREEQC具有计算效率高、简单灵活、可解决极复杂多元多相热力学问题等优点, 对湿法冶金热力学分析有很大帮助, 值得在湿法冶金热力学研究方面推广应用。
  • 李嘉豪, 曹佐英, 李嘉, 张贵清, 肖连生, 李青刚
    矿冶工程. 2018, 38(2): 7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的胺类萃取剂N1633作萃取剂, 考察了其在钨萃取冶金中的性能。当有机相组成为40%N1633+40%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积比), 在pH=8.27、相比(O/A)为1∶1、振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25 ℃时, 对WO3含量116.25 g/L的钨酸钠溶液进行萃取, 单级萃取率大于99%。绘制了N1633的萃取等温线, 经过三级萃取饱和容量达到109.03 g/L。用2.5 mol/L的氨水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 相比2.5∶1时, 反萃液中WO3浓度达到174.31 g/L。绘制了负载有机相的反萃等温线, 理论上以相比1.25∶1进行四级逆流萃取可将有机相中的钨基本反萃, 反萃液中WO3的饱和反萃浓度达到202.82 g/L。采用0.6 mol/L的硫酸以相比2∶1进行酸化再生后, N1633仍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 杨双平, 王琛, 杨波, 魏起书, 王玖宏
    矿冶工程. 2018, 38(2): 7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烧结运行成本、拓宽半焦产业利用途径, 以陕北固体热载体半焦为研究对象, 选取不同的半焦与焦炭配加比进行了烧结杯实验。结果表明, 半焦样品具有低灰低硫、高固定碳的特点, 粒度分布符合烧结要求; 半焦表面存在发达的孔隙结构, 化学活性高, 有利于氧化气氛向正方向进行; 半焦配比达到35%时得到的烧结产品性质较优, 验证实验得到的各指标平均值为:垂直烧结速度23.69 mm/min, 烧结成品率77.0%, 转鼓强度指数66.6%, FeO含量8.63%, 烧结矿品位53.52%。
  • 邹琴, 刘海燕, 谢华磊
    矿冶工程. 2018, 38(2): 83-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电解锰渣碱浸提硅过程中, 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氢氧化钠初始浓度、液固比(溶液体积与电解锰渣质量比)和搅拌速率对二氧化硅浸出率的影响, 探讨了电解锰渣中二氧化硅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 当浸出温度130 ℃、浸出时间5 h、氢氧化钠初始浓度12.5 mol/L、液固比5 mL/g、搅拌速率300 r/min时, 二氧化硅浸出率达到82.04%; 90~130 ℃时, 浸出过程遵循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 化学反应活化能为72.0 kJ/mol, 表观反应级数为1.12。
  • 邬建辉, 董波, 张献鹏, 叶逢春, 王红军, 纪宏巍, 邱士伟
    矿冶工程. 2018, 38(2): 8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a2S2O3作沉淀剂, 从粗硫酸镍溶液中选择性回收铜, 研究了Na2S2O3加入量、溶液初始酸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选择性回收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Na2S2O3过量系数为3.0、溶液初始酸度0.3 mol/L、反应温度85 ℃、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 铜沉淀率可达99.97%, 镍损失率仅为0.78%。
  • 傅开彬, 徐信, 汤鹏成, 秦天邦, 焦宇
    矿冶工程. 2018, 38(2): 9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山东某TFe含量为52.30%、Au品位为1.28 g/t的硫铁矿烧渣, 采用非氰浸金-浸渣磁选回收铁的工艺回收烧渣中金和铁。试验结果表明, 当碳酸钠用量为15 kg/t、KBF-1用量为4.0 kg/t、搅拌浸出槽转子转速为1794 r/min、搅拌浸出时间为40 h时, 硫铁矿烧渣中金浸出率较高, 为64.19%。以浸金渣为原料磁选回收铁, 当磁场强度为318.47 kA/m时, 铁精矿中铁品位为64.83%、产率为78.40%、回收率为88.32%。研究结果表明, 非氰浸金-浸渣磁选回收铁工艺对山东某硫铁矿烧渣中金和铁回收是可行的。
  • 蒋朝金, 谢兆凤, 蒋兆慧, 黄前军, 覃小龙, 谭代娣, 李家元
    矿冶工程. 2018, 38(2): 99-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高压纯氧氧化法选择性提取铅冰铜中铜, 研究了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氧气压力、搅拌速度以及分散剂木质素用量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及对浸出液中铁含量的影响。铅冰铜经氧压浸出后进行液固分离, 铅冰铜中的铜进入液相中, 绝大部分铁以赤铁矿的形式与铅、银、金等有价金属一起进入渣相中; 浸出后的硫酸铜溶液经调酸后直接进行旋流电解可得到合格的阴极铜产品, 浸出渣返回铅冶炼系统综合回收铅、银、金等有价元素。高温氧压浸出铅冰铜, 铜浸出率可达93.5%, 阴极铜产品质量达到99.975%, 有效实现了铅冰铜中铜的选择性提取。
  • 孙志杰, 魏国, 刘占华, 曹志成
    矿冶工程. 2018, 38(2): 103-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马弗炉模拟转底炉, 在1400 ℃下焙烧还原由铜渣、还原煤、石灰石等原料制备的含碳球团, 还原熔分生成粒铁和渣, 再通过人工挑选的方式实现渣和粒铁的分离。研究了焙烧时间、碱度、助熔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还原熔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焙烧时间40 min、球团碱度0.42、球团外配助熔剂CaF2 2%时, 可获得铁回收率91.71%、TFe品位95.22%、S含量0.37%的高品质粒铁。
  • 宾婵婵
    矿冶工程. 2018, 38(2): 107-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废水净化站存在的工艺设备落后、处理系统抗负荷冲击能力差等问题, 对各段处理工序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增加了尾水处理系统, 使出水中CODCr、Mn、Tl含量远低于原系统, 实现稳定达标; Na2S用量降低了60%, 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 材料
  • 姚敬, 鲁世强, 肖璇, 邓莉萍
    矿冶工程. 2018, 38(2): 110-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iedema模型研究了机械合金化(MA)+热压(HP)过程中Cr-33.3%Ta元素粉无序化、非晶化和有序化过程, 结果表明, Cr-33.3%Ta物相演变过程中形成Laves相TaCr2最稳定, 其次是Ta(Cr)和Cr(Ta)固溶体, 非晶态不稳定, 形成过程伴随吸热。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了MA和HP过程中Cr-33.3%Ta元素粉的物相演变, 结果表明, MA+HP制备Laves相TaCr2合金的过程中, Cr-33.3%Ta元素粉的物相演变为:Ta+Cr元素粉→无序Ta(Cr)和Cr(Ta)固溶体→非晶态→有序金属间化合物Laves相TaCr2。Miedema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 戴磊, 许向阳, 刘天豪, 魏珊珊
    矿冶工程. 2018, 38(2): 114-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负载脂肪酸基相变材料硅藻土的热性能, 结果表明, 采用真空浸渍法或溶液插层法可将硬脂酸、月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等成功负载于煅烧硅藻土上;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相变材料以适当配比组合使用时, 负载效果优于纯脂肪酸负载体系。硬脂酸或单硬脂酸甘油酯与月桂酸比例为3∶7时, 负载体系结构稳定, 升温融化与降温凝固温度区间较窄, 相变潜热值较大。
  • 朱思哲, 谭澄宇, 刘晨, 王芝秀
    矿冶工程. 2018, 38(2): 119-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循环伏安、计时安培测试研究了在20 g/L CuSO4+70 g/L H2SO4酸性镀液中Cl-存在对铜沉积还原过程以及Cl-浓度对铜在压延铜箔基体上电结晶初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 加入Cl-, 铜沉积起始电位大致不变, 并在较低偏压(-0.3~-0.1 VSCE)下缩短铜结晶初期的形核弛豫时间, 提高阴极还原电流; 在较高的偏压(-0.6~-0.4 VSCE)下, Cl-则阻碍铜的结晶沉积。通过扫描电镜还观察了Cl-浓度、偏压对铜镀层组织形貌特征的影响, 探讨了Cl-在铜电结晶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 汤洪波, 周健, 苏玉长
    矿冶工程. 2018, 38(2): 124-1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Stöber法制备了LaB6@SiO2核壳型纳米粒子, 然后再在其表面原位生成银纳米粒子, 从而制备LaB6@SiO2/Ag复合纳米材料。采用XRD、TEM、BET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 测试了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分解性能, 并探讨了不同银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银负载量为10%的LaB6@SiO2/Ag复合纳米粒子性能最好, 其甲基橙吸附量为14%, 甲基橙光催化分解率为100%。
  • 李伟伟
    矿冶工程. 2018, 38(2): 128-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8.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溶液体系中, 制备了1%Al2O3修饰的镍基正极材料LiNi0.9Co0.1O2, 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Al2O3修饰后没有改变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650 ℃热处理后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首次放电容量为178.4 mAh/g, 库伦效率为82.4%, 0.5C倍率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