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25
  

  • 全选
    |
    采矿
  • 赵静波, 高谦, 李莉
    矿冶工程. 2004, 24(3):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测岩层移动范围是地下工程设计的前提, 其预测的可靠性与预测方法有关。对目前用于岩层移动预测的3 类方法进行了分析, 指出每一类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复杂多变的地下工程问题, 结合程潮铁矿西区地表移动研究, 提出了根据工程类比、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三者相结合的参数修正与预测技术路线, 并研究和开发了“ 地下采动岩层移动预测系统” 。
  • 安莲英, 殷辉安, 唐明林, 郝丽芳
    矿冶工程. 2004, 24(3):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杂卤石矿资源丰富, 由于其难溶性和深埋藏的特点, 至今尚未开发利用。就杂卤石矿的地质特征而言, 具有溶浸开采的基本地质条件。溶浸开采杂卤石的技术关键在于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溶浸开采可能成为深埋藏杂卤石的开发的有效途径。溶浸剂种类、浓度, 矿层组成、厚度, 矿石有效孔隙度和粒度, 溶浸剂流速等是影响溶解开采深埋藏杂卤石的技术因素。开发难溶性杂卤石矿对缓解我国钾肥紧张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 龚德文
    矿冶工程. 2004, 24(3):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Compact PCI 接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网络, 利用自行开发测控软件和监控软件, 综合利用DGPS、水声定位技
    术等, 实现对深海自行式水力集矿机的智能控制, 成功地进行了130 m 水深的采矿系统综合湖试。试验表明深海集矿机测控系统稳定、可靠, 满足集矿机测控要求, 为采矿系统1 000 m 浅海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方建勤, 彭振斌, 颜荣贵
    矿冶工程. 2004, 24(3):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处理空区或暗空场冒落矿震触发系统地压是我国矿山灾难地压的主要形式。冒落矿震触发系统地压灾害是一个静-动-静耦合作用的过程, 其中冒落矿震动能释放的大小及其破坏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研究的关键。建立了冒落矿震动能释放的大小及其破坏过程的研究方法及公式体系, 首次综合考虑了岩体强度、碎胀系数、侧向塌陷等诸多因素对冒落矿震动能释放大小的耦合作用, 并将岩体碎胀系数引入动能计算公式体系中。
  • 李德海, 赵忠明, 李东升
    矿冶工程. 2004, 24(3):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条带开采是目前解决“ 三下”压煤的较为切合中国煤矿企业实际的方法之一, 条带开采成败的关键是条带煤柱的长期稳定性。首先对煤矿地质条件进行分类, 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 探讨条带开采的合理条带煤柱尺寸。以弹塑性力学为基础, 结合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和库仑准则推导出保留条带煤柱的应力极限平衡区宽度, 利用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模型推导出条带煤柱屈服区的宽度, 进而推导出不同的理论公式, 理论公式经实践证明能满足工程需要。
  • 周玉新, 周志芳
    矿冶工程. 2004, 24(3):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中, 边坡地下水浸润线分布的计算是主要基础性工作。提出了矿山边坡地下水浸润线简便算法, 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刘志祥, 李夕兵
    矿冶工程. 2004, 24(3):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充填体不产生大规模破坏是高阶段矿柱成功回采的关键。为了指导矿柱爆破设计、降低爆破对充填体的破坏效应, 试验研究了充填体动静力学特性, 分析了爆炸应力波在充填体界面的传播规律, 计算了爆破动载下高阶段矿柱不同开采高度充填体动静应力。对爆破动载下充填体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 选矿
  • 马晓雯, 高林章, 邓克
    矿冶工程. 2004, 24(3):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弓长岭铁矿双河子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 探讨了该矿石的相对可磨度和解离度, 描述了现有选别流程及其特征,分析了选别指标不理想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选别指标的建议。
  • 宋翔宇, 赵新昌, 徐会存, 于力, 徐靖
    矿冶工程. 2004, 24(3):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南某萤石矿的矿石进行了可选性工艺研究。在弱酸性介质精选的工艺制度下, 通过“一粗一扫五精” 的单一浮选流程,得到的萤石精矿CaF2 品位为98.21 %, 回收率为90.16%, 精矿中SiO2 含量为0.79%。萤石精矿达到国家质量标准(GB5690-85)一级品。
  • 刘涛, 吴卫国, 张一敏, 胡承凡
    矿冶工程. 2004, 24(3):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武钢大冶铁矿硫精矿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了氰化法提金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大冶铁矿硫精矿氰化法提金的适宜条件为:磨矿细度-0.044 mm 粒级占90%, 硝酸铅用量300 g/ t, 溶液碱性预处理4 h, 氰化钠用量5.0 kg/t, 石灰用量2.0 kg/ t, 浸出时间36 h, 浸出浓度30%, pH =10.0 ~11.0, 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2.86%。
  • 张晶晶, 湛含辉, 张晓琪
    矿冶工程. 2004, 24(3): 3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砂过滤的工作原理和过滤机理, 建立了一套砂过滤模拟实验装置。通过多次实验取得了大量实验数椐, 对过滤器在过滤运行时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 特别是针对降速过滤、混凝过滤及滤床饱和贮泥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 王兢, 尚衍波, 张覃
    矿冶工程. 2004, 24(3):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贵州某地鲕状赤铁矿浮选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鲕状赤铁矿精矿品位影响最大的是十二胺用量, 其次依次为GF、NaOH 的用量和磨矿时间;对回收率影响的次序为十二胺用量、GF 用量、磨矿时间、NaOH 用量。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徐初阳, 王少会
    矿冶工程. 2004, 24(3):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祁东选煤厂煤泥水中的细粒含量多、处理困难的特点,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阐明了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应将凝聚剂和絮凝剂配合使用。
  • 冯安生, 孟弘, 松全元, 余丽秀
    矿冶工程. 2004, 24(3):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价格低廉的ε-己内酰胺对内蒙某膨润土矿样进行有机改性, 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佳的改性反应条件, 得到一种可用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改性膨润土。然后, 用该土与尼龙6 进行原位聚合, 经TEM 测试, 改性膨润土在尼龙6 基体中发生解离,达到纳米级分散, 同时尼龙6 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大幅改善。这不仅拓宽了膨润土的应用领域, 也达到了改性增强尼龙6的目的。
  • 冶金
  • 陈兴龙, 肖连生, 徐吉力, 汪劲松
    矿冶工程. 2004, 24(3):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苏打焙烧-水浸法从废石油催化剂中提取钒和钼的工艺。通过水解除铝、加氯化铵沉钒和离子交换法富集钼, 可回收得到较纯的钒酸铵和钼酸铵。试验结果表明:原料中Na2CO3/(V+Mo)的摩尔比为1.5, 焙烧温度为800 ℃、时间为1 h, 用80 ℃水浸取1 h, 钒和钼的浸取率分别达到97.4%和98.5 %。在pH=8.5, 加氨系数为4 倍理论量时进行沉钒, 钒的沉淀率达98.6 %, 而钼的共沉淀率只有0.5 %, 产出的V2O5 的纯度达到98%。
  • 赵海鹏, 何永祥
    矿冶工程. 2004, 24(3):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先中和后电解再离子交换的办法从金刚石酸洗废液中回收镍粉。结果表明, 采用该工艺处理废液, 阴极液组成稳定,电解效率高, 回收得到的镍粉产品质量好。
  • 崔智鑫, 范晓慧, 姜涛, 匡忠祥, 陈荣华, 舒方华
    矿冶工程. 2004, 24(3):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配加磁铁精矿及添加剂、调整碱度以及SiO2 含量等角度, 对卡拉加斯赤铁矿球团的还原膨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卡拉加斯球团矿的还原膨胀率为15.64%, 在磁铁精矿配比低于50 %时, 配入磁铁精矿不能降低其还原膨胀率;添加蛇纹石可使球团矿还原膨胀率降低, 而轻烧白云石或白云石则使球团矿变为异常膨胀;当碱度在0.8 以下时, 球团矿的还原膨胀率随碱度的增加而升高, 但当碱度为1.2 时, 球团矿还原膨胀率迅速下降至10.54%;随着球团矿中SiO2 含量的增加, 球团矿的还原膨胀率基本上呈降低趋势。
  • 徐君莉, 石忠宁, 邱竹贤
    矿冶工程. 2004, 24(3):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LiCl-KCl 为电解质, 铝为阴极, 在450 ℃下采用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取铝锂母合金, 并研究了熔盐电解法生产铝锂合金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适当增加, 合金中锂的含量逐渐增加;但是过大的电流密度和过长的电解时间会导致阴极出现开裂现象, 使工艺条件不稳定, 影响产品质量。
  • 材料
  • 戴晓元, 夏长清, 刘昌斌
    矿冶工程. 2004, 24(3):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了Al-7.6Zn-2.2Mg-1.24Cu-0.13Zr和Al-7.8Zn-2.2Mg-1.30Cu-0.30Sc-0.14Zr 合金, 测试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 种合金不同处理态的显微组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铝合金的拉伸断口。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Sc 可以明显细化合金的铸态晶粒, 显著提高Al-Zn-Mg-Cu-Zr 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 其作用机理主要为Al3(Sc, Zr)引起的细晶强化、亚结构强化和弥散强化。
  • 蔡湘晖
    矿冶工程. 2004, 24(3): 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了不同材料、不同生产工艺对铝塑复合板用铝板弯曲性能的影响, 通过生产实践找到了提高铝塑复合板弯曲性能的最佳材料和生产工艺。
  • 宁爱林, 莫亚武, 彭北山, 罗玉梅
    矿冶工程. 2004, 24(3):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能球磨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Cu-WC 弥散强化铜合金, 并对不同压制压力和保压时间的试样进行了性能检测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压制压力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 金属组织进一步细碎, 密度、硬度、强度逐步提高, 导电率逐步下降。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保压时间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不太明显, 对于塑性粉体和简单型坯, 保压1 min 就能使合金粉末坯充分压实。
  • 曾渝, 尹志民, 朱远志, 潘青林, 崔建忠
    矿冶工程. 2004, 24(3):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硬度、拉伸性能测试, 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 X 射线衍射分析,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新型电磁铸造合金(Al-9.0Zn-2.5~2.8Mg-2.0~2.4Cu-0.1~0.15Zr-0.224Ag)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峰时效制度为120 ℃/24 h。在峰时效条件下, 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730 MPa, 屈服强度达到705 MPa, 延伸率为8.8 %。合金有显著的时效硬化特性, 其强化机制主要是沉淀强化, 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GP 区和η′过渡相。合金的断裂形式为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
  • 吕志伟, 陈志飞, 姚吉升
    矿冶工程. 2004, 24(3):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以In(NO3)3 、SnCl4·5H2O 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共沉淀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备纳米级ITO 粉体的实验过程, 并对产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ITO 粉体平均粒径约为80 nm、分散性好、呈单一相。
  • 刘冬生, 张祖培, 肖荣
    矿冶工程. 2004, 24(3):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注入Ti 离子对人造金刚石进行表面改性, 利用X 射线衍射和SEM 观察金刚石改性前后的能谱变化和表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 除碳峰值外其它峰值明显增强, 缺陷明显改善。用抗压强度仪测得改性后金刚石单晶抗压强度提高了18 %。将改性前后的金刚石工具在马弗炉和万能压机上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改性后金刚石及其工具的寿命大大提高。离子注入法为提高金刚石和金刚石工具性能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 何平, 王志法, 姜国圣, 崔大田
    矿冶工程. 2004, 24(3): 7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熔渗温度及退火温度对W-15Cu 电子封装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W-15Cu 而言, 使用无氧铜在1 400 ℃熔渗, 热导率最高, K 值可达193.5 W/(m·K);而在800 ℃下经退火处理, 热导率可得到明显改善。
  • 张建彬, 李世岩
    矿冶工程. 2004, 24(3):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5 钢硼-稀土-铬共渗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与单渗硼层相比, 由于共渗层中稀土和铬的存在, 硼-稀土-铬共渗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脆性和耐磨性得到改善, 尤其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邱景平, 邢军, 宋守志
    矿冶工程. 2004, 24(3): 8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结构是公司资本运营中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很多影响因素。以矿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行业因素对矿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 认为行业是矿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财务特征因素进行研究, 初步分析我国矿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认为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到矿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
  • 陈顺良, 潘长良
    矿冶工程. 2004, 24(3):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产业集群的定义、优势及度量等概念基础上, 提出了企业制定基于产业集群的扩张型投资战略模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投资战略目标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