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25
  

  • 全选
    |
    采矿
  • 唐达生, 阳宁, 金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论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深海采矿垂直管道水力提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对十几个国家深海采矿垂直管道水力提升系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重点介绍了我国深海采矿垂直管道水力提升技术的研究成果。从管道输送安全角度考虑, 论述了垂直管道堵塞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 可为我国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热液硫化物等金属矿产资源垂直管道水力提升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 叶为民, 谢宾, 叶斌, 武文清, 张建新
    矿冶工程. 2013, 33(5): 9-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路基压实过程中的实时在线检测技术, 结合包头市北出口至固阳明登一级公路工程, 现场实测研究了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动刚度与压实度、回弹模量与动刚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 压实过程中, 路基土回弹模量与动刚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采用实时在线检测技术检测路基回弹模量是可行的。
  • 王云飞, 李长洪, 崔芳
    矿冶工程. 2013, 33(5): 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杏山铁矿为例, 通过相似实验研究了地下矿体开采过程中边坡岩体的破坏形态, 揭示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导致的动力冲击灾害发生机理, 即随着矿体的向下开采, 边坡岩体会循环进入能量积蓄和突然释放的过程, 导致坡体内部损伤微裂隙的迅速扩展贯通, 使大范围的坡体滑移冲向地下采场上部覆盖层, 对地下生产活动造成循环动力冲击灾害。
  • 万全, 何忠明
    矿冶工程. 2013, 33(5):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前全断面预注浆形成帷幕加固的方法对方斗山超长公路隧道F3断层进行了堵水加固。超前预注浆加固孔呈伞状3圈层、梅花形布设, 内环、中环、外环注浆孔长度分别为15, 20和30 m, 最终形成帷幕加固圈厚度不小于6.0 m。注浆堵水、加固材料采用水玻璃-水泥浆双液浆材, 水泥浆水灰比为(0.8~1.0)∶1, 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液体积比为1∶(0.8~1.1), 注浆压力范围值为2.5~6.5 MPa, 浆液凝固时间为110~200 s, 注浆孔直径为91 mm, 当进浆量小于20 L/min时结束注浆。注浆加固顺序为先外后内, 同圈孔先下部后上部间隔施工, 外圈层孔采取前进式注浆、内圈层孔采取后退式注浆。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法处理方斗山特长隧道F3断层带后, 经现场监测, 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未见坍塌、突水、突泥现象, 表明采用本加固方案合理可靠, 堵水、加固效果好。
  • 黄毅, 戴兴国,, 白瑛,, 汪令辉,
    矿冶工程. 2013, 33(5):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冬瓜山铜矿堑沟底部结构高大采场放矿过程中底部结构中残留矿石难以回收的问题, 对堑沟参数进行了优化, 并结合现场实际对减少死矿堆矿石损失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
  • 夏海燕, 付建军, 时凯
    矿冶工程. 2013, 33(5):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高地应力下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应力场及位移场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简化的应变软化模型, 分析了此模型的关键参数;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了数值计算中待分析的参数方案, 且将各方案参数代入FLAC3D软件中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 再将各工况下监测点计算的相对位移与岩体力学参数代入BP网络进行训练、学习, 并将监测点位移相对监值输入训练的BP网络, 获得参数反演值。以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轨道巷为工程背景, 进行了巷道深部位移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反演了简化应变软化模型的关键参数, 经正分析对比验证了力学参数反演结果的准确度、可靠性, 反演结果为后续工程数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 杨德强, 池恩安, 潘玉忠, 张修玉
    矿冶工程. 2013, 33(5): 3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贵州省遵义市湘江工业园区内某土石方爆破工程为例, 在详细研究该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影响爆破效果各因素的权重, 并对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 计算结果表明, 影响中深孔爆破效果各因素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矿岩性质、地质条件、穿孔参数、岩体结构、炸药单耗、穿孔及装药质量、装药结构、起爆药包位置、起爆顺序及微差时间, 其中自然因素中的矿岩性质的层次总排序权值为0.364, 为主要影响因素, 穿孔参数的层次总排序权值为0.146, 是人为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在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首先必须确定合理的穿孔参数, 以达到较好的爆破效果。
  • 刘宁, 甘宇宁, 陈兵
    矿冶工程. 2013, 33(5): 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电解锰渣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通过常规直剪试验与界面剪切试验, 确定了电解锰渣在固结排水、固结不排水和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质, 以及电解锰渣与高密度聚乙烯膜之间的界面抗剪强度。从物料特性角度探讨了铺膜防渗电解锰渣库稳定性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试验研究发现沉积电解锰渣的固结特性与大多数尾矿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固结沉降量大于主固结沉降量。电解锰渣在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强度很低, 但固结排水后强度高于尾粉土和尾粘土。
  • 唐世灵, 夏文龙, 肖国, 刘厚平
    矿冶工程. 2013, 33(5): 38-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高温敏化乳化炸药的敏化机理, 结合生产线开发出复合促进剂, 解决了高温敏化生产线产品质量波动问题, 并且实现爆炸性能可控生产。
  • 选矿
  • 伍垂志, 黄晓燕, 吴焱, 沈慧庭
    矿冶工程. 2013, 33(5): 4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工磁铁矿和天然磁铁矿在十二胺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行为机理进行了探讨。浮选试验表明, 人工磁铁矿的可浮性比天然磁铁矿差, 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时, 人工磁铁矿所需十二胺用量较大。机理研究表明, 十二胺与人工磁铁矿和天然磁铁矿均呈物理吸附; 与天然磁铁矿相比, 人工磁铁矿的多孔状结构使其吸附能力强、吸附密度小、单个矿物颗粒质量较轻, 从而导致两者的浮选行为出现差异, 其中尤以吸附密度对可浮性影响大; 此外, 人工磁铁矿吸附能力强是其人工混合矿分离时十二胺用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 陈文辉, 陈广, 何晓太, 李先海, 张覃
    矿冶工程. 2013, 33(5):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某高磷鲕状赤铁矿磨矿分级产品中铁在各粒级中的分布差异, 采用粗细分级-磁选工艺, 分别进行弱磁-强磁选, 获得了TFe品位为46.8%、TFe回收率为82%的磁选粗精矿。对粗精矿再磨进行一粗两精反浮选, 获得精矿TFe品位为54.5%, TFe回收率为68.3%。
  • 卜勇杰, 刘润清, 孙伟, 孟庆波
    矿冶工程. 2013, 33(5): 5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低品位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铜铅混浮-精矿铜铅分离实验研究。采用重铬酸钠、偏重亚硫酸钠、CMC和水玻璃组合作抑制剂, 不仅成功实现了铜铅分离, 而且大大降低了重铬酸盐对环境的污染, 获得了良好选矿指标: 铜精矿品位为16.61%, 回收率为64.14%; 铅精矿品位为43.57%, 回收率为79.54%。
  • 孙凯, 黄自力, 詹保峰, 王小凤
    矿冶工程. 2013, 33(5): 53-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尾矿回水质量, 研究了某铜渣选矿厂尾矿的沉降性能。考察了不同粒度尾矿的沉降性能, 探讨了高分子絮凝剂种类及用量对尾矿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使用高分子絮凝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细粒尾矿沉降速度, 同时降低澄清水的浊度, 其中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比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效果好,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较佳用量为6 g/m3
  • 吕子虎, 卫敏, 吴东印, 刘长淼, 赵登魁
    矿冶工程. 2013, 33(5): 56-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低温条件下, 将新型捕收剂XL-2应用于某低品位萤石矿浮选, 采用两段磨矿, 七次精选, 开路试验得到含CaF2 98.59%的精矿产品, 闭路试验得到萤石精矿品位97.82%, 回收率87.26%的选别指标, 显示了XL-2良好的萤石选别效果和较强的抗低温性能。
  • 郭娜娜, 李茂林,崔瑞, 郑霞裕, 颜亚梅, 张仁丙
    矿冶工程. 2013, 33(5):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改善反富集溢流型磁力旋流器, 通过外加磁场, 增加指向旋流器中心的磁场力, 使得高密度磁性矿物向旋流器中心运动而不是向底流运动。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磁性颗粒向中心运动的磁场条件, 通过ANSYS模拟软件和origin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了溢流型磁力旋流器的径向磁场, 分析结果表明: 柱体空间中 r≥2ro区域, 磁场力指向中心, 且在r=2ro圆柱面上径向磁场强度H和径向磁场力HgradH达到极大值; 上锥体空间由于中心导磁棒的作用, 磁场力方向均指向中心, 径向磁场强度Hr=0.48ro圆柱面上达到最大, 径向磁场力HgradH在靠近最大切线速度轨迹面处达到最大值。
  • 于进喜
    矿冶工程. 2013, 33(5): 6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 研究了理想黄铁矿的电子结构性质, 以及碳掺杂对黄铁矿电子结构性质的影响。首先对黄铁矿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 选取了合适的截断能与交换关联函数, 最后讨论了杂质碳取代黄铁矿中铁原子后能带、态密度以及差分电荷密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 碳杂质导致黄铁矿的带隙变窄; S的3p态与Fe的3d态向低能方向发生偏移, 费米能级降低; 电荷在空间中的分布发生变化, 电子云重叠程度升高。这些电子结构性质的变化必然导致黄铁矿与药剂间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发生改变, 进而影响黄铁矿的浮选行为。
  • 王国生, 徐晓萍, 高玉德, 李英霞
    矿冶工程. 2013, 33(5): 68-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用活性炭脱药, 再采用先浮铜后浮锌的优先浮选工艺, 从某钨锡多金属矿重选钨锡的粗精矿中回收铜锌。浮铜时采用石灰、硫酸锌和水玻璃作抑制剂, Dy和丁铵黑药作捕收剂, 浮锌时采用硫酸铜作活化剂, 石灰和水玻璃作抑制剂, 丁黄药作捕收剂, 在给矿铜锌品位分别为1.42%和2.78%时, 获得铜精矿品位23.85%、回收率90.02%, 锌精矿品位45.02、回收率85.18%的指标。
  • 陈泽宗, 胡芳, 石云良, 薛生晖
    矿冶工程. 2013, 33(5):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对某选铁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小型静态焙烧试验确定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磨矿粒度、磁场强度等条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回转窑动态焙烧条件试验和连续试验。回转窑动态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在焙烧温度750 ℃、焙烧时间60 min、还原剂用量6%, 磨矿粒度-0.045 mm粒级占88.65%, 弱磁选一粗一精(96 kA/m)的条件下, 获得了产率74.69%、品位59.42%、回收率93.85%的综合铁精矿, 尾矿铁品位下降至10%以下。
  • 张华
    矿冶工程. 2013, 33(5):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莫桑比克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原矿含TiO2 35.80%时, 采用湿式磁选-重选-干式磁选联合流程, 可获得钛铁矿精矿Ⅰ产率31.94%、含TiO2 46.23%、回收率为41.31%, 钛铁矿次精矿Ⅱ产率38.73%、含TiO2 44.57%、回收率为48.30%的试验指标。钛铁矿精矿TiO2综合回收率达到89.61%。该研究为此类钛铁矿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 刘星, 谢建国, 黄光耀
    矿冶工程. 2013, 33(5): 79-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醚二胺类阳离子捕收剂XL-1浮选攀枝花密地选钛厂钛铁矿, 脱硫后, 在捕收剂用量180 g/t和浮选温度5~10 ℃时, 经一粗四精一扫、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钛闭路流程, 由TiO2品位20.38%的原矿得到TiO2品位47.43%、回收率69.30%的钛精矿产品, 尾矿TiO2品位为8.98%。
  • 张丛香, 刘双安, 钟刚
    矿冶工程. 2013, 33(5): 8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地复杂难选贫赤铁矿进行了选别试验研究。采用两段连续磨矿-弱磁-强磁-中矿再磨-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 在原矿品位30.50%条件下, 获得了精矿品位64.93%、产率32.26%、金属回收率68.68%, 尾矿品位14.10%、产率67.76%、金属回收率31.32%的选别指标, 使废弃多年的矿石得以充分回收利用, 既节能降耗又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冶金
  • 沈智慧, 张覃, 卯松, 叶军建
    矿冶工程. 2013, 33(5): 85-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 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 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 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 Na2S2O3·5H2O用量0.4 mol/L, CuSO4用量4 g/L, NH3·H2O用量4 mol/L, Na2SO3用量0.3 mol/L, 液固比为4∶1, pH为9.5。将原矿直接浸出与预处理后试样浸出进行对比试验, 获得金浸出率分别为72.10%和85.09%, 并对两者浸出率差异进行了分析。
  • 顾帼华, 熊先学, 胡可婷, 李双棵, 张勋
    矿冶工程. 2013, 33(5): 9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 通过考察温度、pH值、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4个因素, 研究硫氧化硫化杆菌与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对铁闪锌矿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氧化硫细菌的加入, 有助于消除铁闪锌矿浸出过程中生成的、覆盖在矿物表面的元素硫, 使得硫氧化硫化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效果比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效果好; 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时浸出率达到54.2%, 而单一硫氧化硫化杆菌浸出时浸出率为46.8%。正交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最优条件为: pH=1.8、第3 d接种喜温嗜酸硫杆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2.5×106个/mL; 其中pH值是影响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浓度及喜温嗜酸硫杆菌接种时间。
  • 刘金枝, 缪秀秀, 杨保华, 李羽航
    矿冶工程. 2013, 33(5): 9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摇瓶试验的基础上, 基于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案, 利用马克威分析系统及EViews软件回归分析了铜矿浸出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其相关度排序为: 液固比(39.2%)>酸度(28.2%)>温度(9.0%)>搅拌时间(7.9%)>搅拌速度(6.9%)。通过均匀设计软件对试验进行优化, 得到该试验各因素的最优条件和铜的浸出率最大值: 当酸度为60 g/L, 液固比为5∶1, 温度为80 ℃, 搅拌时间为180 min, 搅拌速度为195 r/min时, 最大浸出率值为60%。将这一结论应用于羊拉铜矿氧化矿的实际浸铜工程, 其浸出率可以达到80.1%。
  • 高峰, 颜文斌, 华骏, 李莹, 何新波
    矿冶工程. 2013, 33(5): 98-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氯化钙沉钒-碳酸铵溶出从石煤浸出液中分离富集钒, 探讨了氯化钙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沉钒率的影响以及碳酸铵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钒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氯化钙与五氧化二钒摩尔比为5∶1, 反应时间为40 min, 反应温度为70 ℃条件下, 沉钒率为97.2%; 在碳酸铵与五氧化二钒摩尔比为6∶1, 反应时间为2 h, 反应温度为90 ℃条件下, 钒溶出率为98.0%; 煅烧后得到纯度为99.0%的五氧化二钒, 钒的总回收率大于90%。
  • 齐利娟, 顾松青, 尹中林
    矿冶工程. 2013, 33(5): 101-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难处理三水-一水软铝石型高硅铝土矿为研究对象, 采用Thermo公司生产的RS600型流变仪, 研究了温度、固含、碱浓度以及粒度等因素对此类铝土矿原矿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矿浆的流变性随温度、固含、苛性碱浓度的升高及矿石粒度的细化而恶化; 当固含低于1 050 g/L时, 原矿浆为宾汉姆流体, 当固含高于1 050 g/L时, 转化为幂率流体, 原矿浆屈服应力急剧升高; 当苛性碱浓度低于180 g/L时, 原矿浆为宾汉姆流体, 苛性碱浓度高于180 g/L时, 逐渐转化为幂率流体; 相同固含条件下, -180 μm原矿浆的屈服应力约是-850 μm原矿浆的3倍。从便于输送、降低能耗的角度考虑, 原矿浆制备的温度不应太高, 固含应低于1 150 g/L, 苛性碱浓度最好低于180 g/L。
  • 程建国
    矿冶工程. 2013, 33(5): 106-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外某氧化铅锌矿开展了选冶联合工艺研究, 采用硫化焙烧-浮选工艺回收铅、锌。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 矿样中的锌主要以硫化锌和碳酸锌两种形式存在, 铅主要以硫化铅和铅铁矾形式产出。闪锌矿和菱锌矿属于微细粒和细粒嵌布的范畴。硫化剂、焙烧时间和焙烧助剂是影响硫化焙烧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焙烧温度、物料粒度的影响不显著。矿石中含有黄铁矿, 因此硫化焙烧不需另外添加硫化剂。采用硫化焙烧-混合浮选工艺, 在焙砂磨矿粒度-0.038 mm粒级占92.56%条件下, 经一次粗选、三次扫选、十次精选闭路流程选别(中矿顺序返回), 可获得产率22.96%、含Pb 9.87%、含Zn 38.92%、Pb+Zn品位为48.79%的混合铅锌精矿, Pb、Zn回收率分别为75.79%和79.78%。
  • 李秀敏, 张一敏, 黄晶, 刘涛, 包申旭
    矿冶工程. 2013, 33(5): 111-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攀钢提钒尾渣酸浸得到的溶液为沉钒母液, 研究了外加FeSO4·7H2O、沉钒pH值、沉钒温度、沉钒时间对沉钒率和富钒渣质量的影响。最佳沉钒工艺条件为: 常温下, 不外加FeSO4·7H2O, 直接用碱调pH值至4.5后, 反应5 min, 此条件下, 沉钒率达到99%以上, 富钒渣中V2O5品位为16%。沉钒后得到的富钒渣中主要为Fe(OH)3沉淀和少量Al(OH)3沉淀, 钒吸附或夹杂在氢氧化物沉淀胶体的表面。富钒渣返回焙烧研究表明: 富钒渣的返回量占钒渣原矿的15%时, 可以促进钒的浸出, 且相较于提钒尾渣直接返回焙烧能减少渣的返回量, 降低设备负荷和能耗。
  • 秦佳, 毛明发, 刘春霖, 张晓, 李照栋
    矿冶工程. 2013, 33(5): 115-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的浸出影响, 进行了酸浸摇瓶试验及柱浸试验。以含铜1.26%~1.27%的羊拉铜矿为原料, 通过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实验, 结果表明: 在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内,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降低浸出液表面张力和提高浸出率方面效果较好。对比了有无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的铜矿石柱浸实验, 结果表明: 在浸出时间为27 d时,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时铜浸出率达到了58.1%, 不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时铜浸出率则只有50.8%。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有效增大了矿柱渗透系数。
  • 材料
  • 彭小敏, 孙玮, 夏长清
    矿冶工程. 2013, 33(5): 119-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焊前热处理、焊接工艺及焊后热处理对BTi-62421s板材钨极氩弧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BTi-62421s合金板材钨极氩弧焊较佳焊接工艺为: 焊接电流110 A, 焊接速度5 mm/s, 主喷嘴氩气流量20 L/min, 拖罩氩气流量12 L/min, 单面焊接, 此工艺下双重退火态BTi-62421s合金焊接接头抗拉强度σb为1 033 MPa, 为母材的96.5%, 延伸率δ为5.5%, 为母材的38.5%; 焊缝组织为针状马氏体, 热影响区组织为初生α组织、β转变组织和针状马氏体组织; 合金焊前双重退火和去应力退火对焊缝组织组成影响有限, 但双重退火有助于焊接接头塑性的提高; 焊后热处理促进合金接头α'→α+β相转变, 有利于焊接接头塑性的提高, 较佳焊后热处理工艺为700 ℃/2 h, 空冷, 此工艺下双重退火态BTi-62421s合金焊接接头延伸率δ为7.1%, 为母材延伸率的49.5%。
  • 徐清波, 陶友瑞, 米芳
    矿冶工程. 2013, 33(5): 124-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态热模拟技术进行高温压缩变形试验, 分析了5083铝合金的流变行为, 建立了该材料的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结果表明: 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显著影响5083铝合金流变应力, 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 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 在高应变速率下出现明显的动态软化。
  • 许涛, 王东杰, 王晶晶, 于晓征
    矿冶工程. 2013, 33(5): 127-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钐钴磁性废料成分及其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及污染特性。探讨了从钐钴磁性废料中回收钐、钴的工艺, 所得产品氧化钐、氧化钴的纯度达到95%以上。测试了废料的浸出毒性及腐蚀性, 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要求, 经实验确定钐钴磁性废料不具备反应性、易燃性且不含有放射性物质。
  • 杨景明, 陈杨, 赵志伟, 孙浩, 车海军
    矿冶工程. 2013, 33(5): 130-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铝材轧制过程中的打滑现象提出了预防热轧打滑的判断条件, 并提出了预防打滑为主的综合电机功率剩余程度相近的目标函数, 建立了轧制规程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 并应用果蝇优化算法对压下率进行了优化。在河南某铝热连轧厂对5052铝合金加工进行轧制规程优化, 将Φ函数负荷分配法应用到轧制规程中, 结果表明: 合理的负荷分配能较好地实现各电机在功率上的剩余程度相近, 并有很好的预防打滑效果, 证明Φ函数负荷分配法制定轧制规程是合理有效的。
  • 高川, 夏金童, 夏霖, 潘修军, 张竞开
    矿冶工程. 2013, 33(5): 135-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变沥青加入量及使用不同添加剂制备了电极糊, 并对电极糊的塑性(延伸率)及挥发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 电极糊的塑性(延伸率)与沥青含量有相关性; 添加剂βγδ均能提高电极糊的塑性, 其中添加剂δ含量为1%的电极糊的延展率最好, 达到5.18%; 综合电极糊的性能考虑, 添加剂含量以不超过2%为宜。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张咏梅, 王怡丽, 张士强
    矿冶工程. 2013, 33(5): 139-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5.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 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也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其监督进行了博弈分析。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博弈模型来探究如何促使煤炭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分别基于这三个模型, 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