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2-25
  

  • 全选
    |
    采矿
  • 杨凤芸, 徐茂林, 郭兆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边坡变形量预测难的问题, 将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预测相结合, 采用小波变换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信噪分离, 进而消除观测误差, 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ANN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再处理, 对边坡变形量以及变形趋势进行预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BPANN模型对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方法, 并在鞍山某露天矿进行了实际应用。实例结果表明: 利用小波去噪与BPANN模型预测的监测点精度达到3 mm, 满足二等变形监测的要求, 数据处理简便, 在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数据的消噪与预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王丽红, 李夕兵, 赵国彦, 刘大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永平铜矿井下开采的技术条件以及充填方式, 对原有单一结构的混凝土充填挡墙进行了优化改进以及工艺研究, 针对不同尺寸巷道采用不同形式的充填挡墙: 对大尺寸(5 m×4.5 m)断面的巷道采用混凝土-木复式充填挡墙, 结合了重力式挡墙(混凝土墙)与轻型挡墙(木支柱)的优点; 对小尺寸(3.05 m×3.15 m)断面的巷道采用木挡墙。在满足挡墙强度要求前提下, 不仅降低了挡墙构筑成本, 而且加强了挡墙透水性。通过挡墙的力学分析以及厚度计算确定了一次充填高度和挡墙厚度, 确保了挡墙的安全可靠性, 保证高阶段充填安全进行。所介绍的技术措施和经验可为类似矿山挡墙设置提供借鉴。
  • 熊家泽, 于嘉君, 王筑生, 赵统武, 王建华
    矿冶工程. 2013, 33(6): 1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近代瞬态波形记录分析手段, 对3种钎杆在不同推进力及不同位置的工作应力波进行了采样记录和随机分析, 得出了钎杆工作载荷谱。结果表明, 钎杆工作载荷谱的有效峰值主要由其每个波串的第Ⅰ和第Ⅱ峰值构成, 其频率分布由对应的Ⅰ、Ⅱ峰值的两个正态概率密度曲线构成; 钎杆前点(近打击端)应力显著高于中点, 前点纵波应力均值为187.64 MPa, 最大应力为229.23 MPa。
  • 陈晓东, 张覃, 卯松, 姜毛
    矿冶工程. 2013, 33(6): 1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经浮选脱炭后的粉煤灰进行了制备混凝土的配比试验, 研究了水胶比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当粉煤灰最大掺量为50%, 水胶比为0.34时, 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35.52 MPa, 达到了混凝土规定等级C30级以上, 其28 d抗折强度为4.58 MPa。
  • 胡均平, 李亮红
    矿冶工程. 2013, 33(6): 15-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整机测试的复杂性与测试条件的不可控性, 设计了适合工程机械的负载模拟实验系统, 并搭建了实验平台; 运用Matlab系统辨识建立了精确的比例溢流阀数学模型, 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策略, 进行了负载模拟控制算法参数的在线调试, 并确定了合适的PID参数值。通过测试, 实际负载与模拟负载误差σ≤4.5%, 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准确可靠的负载模拟。
  • 许梦国, 王明旭, 王平, 甘仕伟, 李俊超, 陈顺满
    矿冶工程. 2013, 33(6): 1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某磁铁矿岩体在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方式模型, 分析了其巷道变形及应力分布变化情况, 指导矿山井下巷道支护。同时为了更好满足支护要求, 引入了锚喷加锚杆联系链的支护方式, 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 锚喷加锚杆联系链的支护方式对巷道的稳定性更为有利。
  • 李龙江, 张覃, 黄小芬
    矿冶工程. 2013, 33(6):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矿井杂散电流传播扩散的中试装置, 建立矿井杂散电流“面-体”扩散模型, 开发杂散电流“面-体”检测传感器, 对杂散电流的“面-体”扩散机理进行研究, 从而找出杂散电流的传播途径及衰减规律, 为开发矿井杂散电流“面-体”检测仪器和对矿井杂散电流的防治提供依据。
  • 选矿
  • 孙伟, 辜小川, 刘润清, 马岩, 郑博明
    矿冶工程. 2013, 33(6): 2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多种检测方法, 研究了某炭质石煤钒矿钒的赋存状态。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炭质钒矿的浮选试验, 设计了脱碳-浮选联合流程评定该炭质石煤钒矿浮选富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炭质钒矿中主要含钒矿物为含钒石煤, 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 采用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闭路试验得到了V2O5品位为2.48%、回收率为81.15%的钒精矿。
  • 秦彩霞
    矿冶工程. 2013, 33(6): 3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外某鲕状赤铁矿进行了矿石性质研究, 针对其特点, 进行了焙烧-磁选工艺和强磁选工艺选矿试验, 结果表明该鲕状赤铁矿易选, 选矿指标好。对比而言, 焙烧-磁选工艺的选别指标优于强磁选工艺, 750 ℃下, 煤粉用量6%, 焙烧50 min, 所得焙烧矿经100 kA/m一粗一精弱磁选, 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4.60%、回收率96.43%的指标, 精矿中SiO2含量为5.33%, 选矿比1.23倍。
  • 曹飞, 吕良, 李文军, 岳铁兵
    矿冶工程. 2013, 33(6): 36-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豫西某铅锌矿有用矿物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较细, 采用铅锌等可浮、铅锌分离-硫化锌浮选-氧化铅浮选工艺, 成功实现了该矿的铅锌回收与分离, 并有效回收了氧化铅矿物, 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回收率分别为58.95%、68.67%的铅精矿和锌品位、回收率分别为48.67%、66.06%的锌精矿。
  • 吴雪红
    矿冶工程. 2013, 33(6): 3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攀钢密地选矿厂原矿性质, 提出了采用多段阶磨阶选的选矿方式提高钒钛铁精矿品位, 同时采用增大各段磨矿处理能力的三段阶磨阶选流程, 最终获得产率35.32%、TFe品位55.96%和回收率66.91%的铁精矿。该研究为实现选矿厂铁精矿保产提质提供了决策依据。
  • 刘有才, 林清泉, 符剑刚, 李丽峰, 朱忠泗, 陈凯达, 李志辉
    矿冶工程. 2013, 33(6):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永州某地高泥细粒的贫赤铁矿采用选择性絮凝脱泥-强磁抛尾-阳离子反浮选组合新技术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原矿经聚丙烯酰胺絮凝脱泥, 磁场强度960 kA/m下强磁选别, 得到含铁55%、回收率为85%的磁铁精矿; 后经GE-609A阳离子反浮选, 获得了品位为59.8%、回收率为94.2%的铁精矿。
  • 魏茜
    矿冶工程. 2013, 33(6):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铁矿进行了阶段磨矿-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试验研究。首先在磨矿粒度-0.074 mm粒级占65%的条件下通过预先作业抛尾, 因矿石中有用矿物嵌布不均匀, 粒度较细, 选择对粗精矿进行再磨。再磨后的强磁精矿单独反浮选得到浮选精矿与再磨弱磁精矿混合得到最终铁精矿。全流程试验获得了铁品位为61.53%、铁回收率为63.31%的混合铁精矿。
  • 刘杰
    矿冶工程. 2013, 33(6): 5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利用某铁尾矿中的铜、钴元素, 采用铜-硫(钴)依次优先浮选工艺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7.42%、回收率90.93%的铜精矿和钴品位为0.29%、回收率为94.88%的含钴硫铁矿。
  • 刘志强, 朱薇, 郭秋松, 陈怀杰
    矿冶工程. 2013, 33(6):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还原-磁选分离-浸出工艺从高铁磷复杂稀有金属矿中回收铁磷合金及富集稀有金属。结果表明: 在温度1 450 ℃, 保温时间4 h下还原, 铁磷合金中铁直收率达到82.78%、磷直收率达到64.49%, 稀有金属富集物中稀土直收率达到93.4%, 铌直收率达到45%; 采用碳酸钠焙烧稀有金属富集物, 再通过水浸和酸浸, 可以使稀土品位提高到15.40%、铌的品位提高到 9.97%, 钛品位提高到33.86%; 该工艺稀土直收率达到87.89%, 铌直收率达到 42.42%。铁磷合金熔分后主要指标达到GB3210-82 FeP16牌号要求。
  • 冶金
  • 毛瑞, 张建良, 刘征建, 徐向楠, 袁骧
    矿冶工程. 2013, 33(6):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煤基直接还原工艺,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和相图分析对红土镍矿的软熔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CaO添加量的逐渐提高, 红土镍矿的熔化温度和流动温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当CaO添加量为10%时, 红土镍矿的熔化温度和流动温度最低, 分别为1 315 ℃和1 335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 对不同温度下反应后的球团样品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红土镍矿含碳球团的还原过程。
  • 边颖, 张一敏, 包申旭, 赵云良
    矿冶工程. 2013, 33(6): 62-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了解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 指导石煤提钒工业生产, 提出了一种石煤中钒赋存状态的分析检测方法, 并通过化学计算和实例分析验证此方法的合理性。其基本方法和流程是: 采用分步化学提取的方法, 分别添加不同的药剂分步提取石煤中的6种含钒物相, 所提取的含钒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其钒含量。化学计算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此方法每步添加的药剂仅与目的矿物发生相互作用, 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 张恩玉, 鲁兴武, 贡大雷, 马爱军, 曹桂银
    矿冶工程. 2013, 33(6): 68-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碳酸铵溶液处理含铜烟灰, 研究了碳酸铵浓度、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浸出条件为: 碳酸铵浓度2 mol/L、液固比4∶1、温度60 ℃、时间8 h, 在此条件下铜浸出率可以达到85%左右; 铅、铋、金、银等有价金属进一步富集, 可以在炼铅系统进一步回收。
  • 刘杰, 周明顺, 赵东明, 孙宏武, 翟立委, 张辉, 徐礼兵
    矿冶工程. 2013, 33(6):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朝阳鞍凌公司烧结生产实际情况, 分析研究了配加鞍凌“四合一”杂料, 改变粉矿种类和提高粉矿比例对烧结技术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配加杂料可以提高各项烧结技术指标, 但配加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 会对工业生产带来困难; 在配加比例相同的条件下, 配加杨迪矿可以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 配加纽曼矿可以提高烧结机产量, 配加巴西矿可以提高烧结矿成品率; 提高粉矿比例后, 当杨迪矿和南非矿混合配加时, 可以得到较好的技术指标。根据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标较差的实际, 分析了烧结矿的显微结构, 并进行了烧结矿喷洒氯化钙溶液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 康金星, 孙春宝, 赵留成, 龚道振, 谢文清, 肖坤明
    矿冶工程. 2013, 33(6): 7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双旗山金精矿中的主要硫化物黄铁矿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波加热-磁选的方法, 考察了微波加热过程中黄铁矿的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黄铁矿微波加热过程中生成的磁性矿物类型受加热温度控制, 生成量受加热温度和时间影响; 在500 ℃时黄铁矿开始分解为强磁性的磁黄铁矿; 600 ℃所得产物有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共存颗粒, 且磁黄铁矿晶体结构不同; 700 ℃所得产物主要为单斜的磁黄铁矿, 有黄铁矿与磁黄铁矿共存颗粒存在; 800 ℃下产物为单斜的磁黄铁矿, 伴随生成少量的α-赤铁矿。金精矿中的主要硫化物黄铁矿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路径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
  • 张元波, 杨光, 苏子键, 刘兵兵, 陈宁, 庞勃
    矿冶工程. 2013, 33(6):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锡酸钠制备工艺普遍存在的流程长、成本高、对设备材质要求严格等问题, 以化学纯二氧化锡和碳酸钠为对象, 开展了二氧化锡与碳酸钠直接焙烧制备锡酸钠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CO/CO2气氛中, 二氧化锡与碳酸钠焙烧反应生成锡酸钠是完全可行的。当CO/CO2体系中CO体积浓度为15%, 碳酸钠与二氧化锡(Na2CO3/SnO2)摩尔比为1.5, 焙烧温度为875 ℃, 焙烧时间为15 min时, 锡浸出率达85.64%。XRD分析证实, 以锡石精矿(SnO2的含量为76.42%)为原料, 采用上述工艺获得了满足工业一级标准的锡酸钠产品(Na2SnO3·3H2O)。
  • 刘真真, 孙体昌, 余文, 高恩霞, 徐承焱, 刘志国
    矿冶工程. 2013, 33(6): 8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MC、糖浆、淀粉、膨润土、水玻璃、标准水泥等单一及复合粘结剂对某高铁尾矿压球球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CMC、膨润土为粘结剂时生球效果较佳, 落下次数大于4次, 湿球抗压大于40 N, 干球抗压大于180 N; 糖浆作为粘结剂时能显著提高球团干球强度, 其落下次数大于20次, 抗压强度达到730 N; 高温强度试验表明, 球团强度在焙烧初期急速下降, 焙烧后期随着烧结现象的发生和金属铁的生成, 球团强度逐渐增强; 球团孔隙率测定试验表明, 在焙烧初期球团孔隙率迅速增大, 在焙烧5 min时达到最大, 超过50%; 最终确定0.4%CMC和8%膨润土为该矿的最佳粘结剂配比组合, 在此条件上压球, 并将球团矿直接还原磁选, 可得到全铁品位95.64%, 回收率88.42%的直接还原铁。
  • 左小红
    矿冶工程. 2013, 33(6): 88-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高铟高铁硫化锌精矿的常用湿法冶炼工艺及工艺特点。指出热酸浸出-赤铁矿工艺是目前处理此类精矿的最佳工艺, 使用该工艺流程, 有价金属锌、铟回收率高, 主要杂质元素铁以赤铁矿的形式得以资源化利用, 实现了“无废渣”冶炼。
  • 王金明
    矿冶工程. 2013, 33(6): 92-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目前国内回转窑使用的滑触线导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回转窑滑触线导电装置, 较好地解决了原滑触线导电装置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发问题。
  • 材料
  • 黄美松, 成维, 杨露辉, 贾帅广
    矿冶工程. 2013, 33(6): 94-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镧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镱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初步确定了工艺参数; 以高纯氧化镱为原料, 自制高纯金属镧为还原剂, 高真空钽片炉为反应设备, 1 200 ℃下多次蒸馏制得纯度为99.985%的金属镱, 并分析了影响金属纯度的主要因素。
  • 王晓刚, 陈杰
    矿冶工程. 2013, 33(6): 97-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碳化硅冶炼炉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研究了单热源炉与多热源炉温度梯度的分布与演变规律, 并采用X衍射对多热源与单热源合成炉中不同部位的合成产品的物相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多热源合成炉内温度场均匀性更好; 适合碳化硅生长的高温区域, 多热源法要大于Acheson单热源法; 多热源合成炉内无高温聚集区, 生产更平稳、更安全。
  • 彭碧草, 沈丁杰, 唐远富, 龙毅, 黄桥生
    矿冶工程. 2013, 33(6): 101-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理化检验及Ansys力学模拟分析了某电厂磨煤机减速机中速齿轮断齿的原因。分析表明: 齿轮中2.5级D类夹杂物是导致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齿轮咬合面次表层在受力作用下呈应力集中状态是裂纹萌发的促进因素, 两者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齿轮断裂。
  • 苏正夫
    矿冶工程. 2013, 33(6): 103-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激光直接成形三维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该模型考虑到了材料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以及相变潜热。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铁粉的激光直接成形过程的三维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热影响区的等温线形状呈现前密后疏; 由于热积累效应, 第二层的温度值要高于与第一层相同位置的温度值; 随着激光功率增大, 热流密度不断增加, 熔池的温度越来越高, 熔池尺寸也越来越大, 导致液相存在时间过长从而加剧球化现象。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韦江宏, 黄健柏
    矿冶工程. 2013, 33(6): 107-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工业统计数据库, 通过对1999~2009年间全部资源型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三资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我国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与三资企业形成了显著的差异, 这表明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经济效益的改善是有效的, 但双重差分统计量从2008年到2009年出现下滑, 说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的提高程度在下降, 也表明转型政策的效果从2008年开始减弱。
  • 文选国
    矿冶工程. 2013, 33(6): 114-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3.0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湖南省石门县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的特点, 分析了该地地质灾害的成因, 并针对区内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几点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