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 全选
    |
    采矿
  • 曹华德, 曹斌, 夏建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进行了流变特性试验, 并结合已有的浆体流变特性试验结果, 得到了不同浓度浆体流变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浆体粘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大, 并存在临界转变浓度。当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 粘度系数变化缓慢, 但超过临界浓度后, 粘度系数急剧加大。其转变机理是浆体中颗粒作用方式产生了变化, 由低浓度时颗粒间断碰撞向高浓度时颗粒持续接触转变。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浓度浆体流变特性变化的物理机制。
  • 冯武, 王李管, 彭平安, 裴安磊, 袁睿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以岩体构造调查或岩石力学试验处的局部RMR 值来近似表征整个区域矿岩质量存在的片面性、经验性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以钻孔和岩体原位调查数据为基础, 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条件作为矿岩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各指标的空间变异特性, 基于区域化变量最优估值理论及RMR评价体系, 将各指标插值到离散后的矿岩空间, 建立起评价区域矿岩质量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后以该模型为基础, 应用Laubscher崩落图对矿区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进行预测。该方法在普朗铜矿的应用实践表明: 普朗铜矿平均RMR值为42.27, 矿岩可崩性为较好~好, 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21.6~22.6 m, 与生产实际相符, 为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 覃敏, 黄英华, 刘畅
    矿冶工程. 2014, 34(2): 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阿舍勒铜矿的矿山地质条件和地压活动规律, 拟定了两套微震系统站网布置方案, 一套是传感器七中段布置方案, 另一套是三中段布置方案。从有效监测范围、灵敏度和定位误差综合考虑, 最终确定传感器七中段布置方案。系统安装完毕后, 经过5次人工放炮手段来调试系统的定位精度, 最好精度达到7.1 m, 本微震监测系统能对井下地压活动准确监测预报。
  • 胡均平, 张政华, 郭勇, 李亮红
    矿冶工程. 2014, 34(2):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进给和回转运动共同对切削厚度和切削角的影响, 引用进给回转速比m, 结合McKyes-Ali土壤三维失效模型和极限力学平衡方程, 建立了新的螺旋切削阻力矩解析公式。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 螺旋切削阻力矩与进给回转速比m成非线性关系; m的存在使实际切削角、实际切削厚度及实际失效角都发生改变, 导致钻头切削阻力矩理论值与不考虑m影响时不同; 两理论值偏差随m没有确定的变化规律, 偏差的大小与土壤力学参数、钻具结构参数和上层土预压力等有关; 实验值与考虑进给回转速比影响的理论值有更高的吻合度, 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 刘宁, 甘宇宁, 陈兵
    矿冶工程. 2014, 34(2): 2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电解锰工程性质为基础, 使用流固耦合的极限平衡法, 对铺膜防渗锰渣库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 铺膜防渗显著降低了锰渣库边坡的稳定性。库底导渗系统对维持锰渣库边坡稳定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谷型铺膜防渗锰渣库在运行期间的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可能低于终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运行前期渣库快速上升阶段安全系数为最低, 而最危险滑动面经过防渗膜与锰渣的界面。因此, 锰渣库初期坝上游坡面和底部设计坝高持力区不应使用光面膜, 而应当使用双糙面膜。库底导渗系统须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以保证其长期发挥作用。渣库运行前期应增加导渗体的密度, 加速锰渣排水固结。
  • 杨红军
    矿冶工程. 2014, 34(2): 25-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沃溪矿区深部出现的节理脉盲矿体地质赋存条件, 通过对矿区不同采场的地压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 确定在跨度为4~4.5 m以内时, 采取联合补强支护顶、帮, 采场在允许暴露面积下不会垮塌, 可以应用空场法回采急倾斜矿体。同时, 在回采高品位、高价值矿石降低贫化损失方面进行了相应研究与摸索, 取得了良好效果。
  • 曾晟, 杜雪明, 谭凯旋
    矿冶工程. 2014, 34(2):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铀矿山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模型, 对我国铀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评价, 选取了我国几个典型铀矿山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研究, 综合分析影响铀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的大气、水、土壤、生态补偿等各项指标。应用广义线性理论和SAS统计分析方法, 建立基于GLM的铀矿山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对应等级的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权重ij, 得出整体铀矿山的生态环境安全度CEI。研究表明: 该模型依据标准整理数据, 操作性强, 能较准确地得出铀矿山的生态安全度, 为铀矿山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 选矿
  • 李茂林, 颜亚梅
    矿冶工程. 2014, 34(2): 3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浮选-重选-浮选工艺流程分选黄铁矿的可行性, 确定了旋流器分选黄铁矿的最佳参数和旋流器溢流浮选的最优条件。研究表明: 使用旋流器处理浮选得到的粗选精矿, 在合适的参数配置下, 旋流器沉砂硫品位大于46.5%, 成为合格精矿; 微细粒的旋流器溢流经过一粗一精两次浮选, 也能得到硫品位大于47%的精矿; 两种精矿混合, 即可得到单一的高品位硫精矿产品。本流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分选效率, 同时因为旋流器能耗低、无需用药剂等特点, 使得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 赵红波, 王军, 张雁生, 顾帼华, 苏敏, 覃文庆, 邱冠周
    矿冶工程. 2014, 34(2): 35-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纯矿物试验和赞比亚谦比希某铜矿实际矿物试验, 研究了新型捕收剂CSU-21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 并与现场捕收剂SIPX(主要成分为异丙基黄药)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捕收剂CSU-21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黄铜矿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 明显强于现场捕收剂SIPX, 且CSU-21在较低用量下便可高效回收黄铜矿。实际矿石浮选结果表明, 单独采用CSU-21, 相对于采用CSU-21与SIPX(1∶1)混合捕收剂, 铜回收率明显提高。采用分段磨矿-浮选工艺, CUS-21为捕收剂, 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闭路浮选流程, 获得了总铜品位23.61%, 回收率90%的铜精矿。
  • 赵海云
    矿冶工程. 2014, 34(2): 3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五叠层高频振动细筛的结构特点及主要优点。工业应用表明, 五叠层高频振动细筛在各阶段的平均筛分质效率和量效率分别高达49.19%和78.07%, 获得的最终精矿品位平均高达65.62%, 原矿台时处理量平均高达55.31 t/h, 相比尼龙细筛, 精矿品位平均提高了1.14个百分点, 台时处理量提高了6.49 t/h。
  • 刘振军, 耿志强, 孙伟
    矿冶工程. 2014, 34(2):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南某尾砂中主要矿物为萤石、石英、云母与方解石, 为了综合回收该尾砂中的萤石, 以盐化水玻璃与酸化水玻璃为组合抑制剂, 以ZNS为捕收剂, 在粗选pH=9、精选pH=6的矿浆环境下, 通过1次粗选、6次精选闭路浮选, 最终获得CaF2品位为93.14%、CaCO3含量为1.39%、CaF2回收率达76.39%的酸级萤石精矿, 实现了该尾矿中萤石的富集。
  • 乔吉波, 王少东, 简胜, 梁溢强
    矿冶工程. 2014, 34(2):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澳大利亚某含硫铁铜矿样, 采用先浮选硫化矿物、后磁选铁矿物的原则工艺, 可在有效降低铁精矿中硫含量的同时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铜、硫。在原矿磨至-0.074 mm粒级占70%后铜硫混选, 粗精矿再磨至-0.074 mm粒级占95%后铜硫分离, 铜硫混选尾矿再弱磁选的闭路试验中, 可以获得铜精矿品位19.93%、铜回收率80.35%, 硫精矿品位32.75%、硫回收率41.13%, 铁精矿铁品位71.45%、铁回收率89.44%(铁精矿含硫0.34%)。
  • 牛艳萍, 宗京京, 丁淑芳, 王余莲, 何章辉, 初静波, 张帅
    矿冶工程. 2014, 34(2): 5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含砷含碳难处理金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在探索试验的基础上, 最终确定采用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 可以获得Au的浸出率71.46%, Au的总回收率为59.79%。
  • 王学军, 刘旭
    矿冶工程. 2014, 34(2):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内蒙古某锌铁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先浮选后磁选、阶磨阶选的回收工艺流程, 获得了含锌57.57%、回收率9380%的锌精矿和TFe品位65.18%、回收率61.79%的铁精矿。
  • 战训友
    矿冶工程. 2014, 34(2):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鲁中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微细粒低浓度铁尾矿浓缩生产现状。根据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对浓缩工艺进行了改进, 引进了长沙矿冶研究院生产的HRC-28型高压浓缩机替代原有常规浓缩机, 不仅彻底解决了微细粒低浓度尾矿的浓缩问题, 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改进项目对同类矿山的高效浓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卢斌
    矿冶工程. 2014, 34(2): 61-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密地选矿厂磁滑轮抛尾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过程及相关试验研究。磁滑轮抛尾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精矿产量, 降低了选矿成本, 有效利用了废弃资源, 延长了矿山寿命。
  • 刘庆祥, 邹明元, 蒙玉彬, 洪志军
    矿冶工程. 2014, 34(2): 64-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低品位贫矿的入选品位, 采用螺旋分选机进行了预选提质探索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以QL11BK型螺旋分选机选别效果为佳, QL90AP型螺旋分选机次之。通过螺旋分选机预选, 可以大幅度提高入选矿石的锌、铜、锡原矿品位, 精矿富集比接近或超过4倍。
  • 冶金
  • 马荣骏, 马玉雯
    矿冶工程. 2014, 34(2): 68-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阐明了二次资源回收金属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并介绍了二次资源回收金属的原则工艺, 提出了二次资源回收金属的发展方向。
  • 叶龙刚, 唐朝波, 陈永明, 杨声海, 唐谟堂, 刘勇强
    矿冶工程. 2014, 34(2): 73-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热力学理论计算的基础上, 用XRD分析和TG-DSC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在无还原剂存在时SiO2、CaCO3、Al2O3在Na2CO3-NaCl低温熔盐体系中的反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Al2O3与熔盐在700 ℃以上时全部生成了铝酸钠; 二氧化硅在900 ℃时全部生成了可溶性的Na2SiO3, 900 ℃以下则反应缓慢; CaCO3在500~900 ℃基本不分解, 但会与Na2CO3结合成高温下不稳定的Na2Ca(CO3)2。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符合。
  • 杨坤, 朱红波, 彭金辉, 张利波, 陈菓, 郑孝英, 谭向东, 张世敏
    矿冶工程. 2014, 34(2): 7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微波焙烧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均匀设计安排了中试实验, 验证了放大准则, 确定了放大参数, 同时考察了原料粒度、煅烧温度和通氧量等工艺条件对微波焙烧高钛渣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波焙烧时间是决定高钛渣氧化程度的关键参数。当高钛渣处理量为120 kg/h, 微波焙烧时间为4 h时, 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275 μm, 焙烧温度950 ℃, 通氧量0.557 m3/h, 在此条件下高钛渣的氧化率可以达到91%。
  • 王天明, 郭培民, 庞建明, 赵沛
    矿冶工程. 2014, 34(2):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南某铁矿属微细粒贫赤铁矿, 粒度大部分仅为1~3 μm, 且赤铁矿与脉石嵌布关系复杂, 采用常规选矿工艺难以有效选别。对该矿石进行了煤基直接还原研究, 结果表明, 在还原温度1 200 ℃, 配碳比为2.0, 还原时间90 min的条件下, 可获得金属化率93.24%、还原率95.49%的直接还原铁产品。
  • 黄怀国
    矿冶工程. 2014, 34(2): 8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配矿对不同硫品位的金矿进行热压预氧化-氰化试验研究, 从而获得硫品位与砷、铁、金浸出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砷、铁的溶出率以及氧化渣的石灰耗量均随着硫品位的提高有升高趋势, 而金的浸出率则与硫品位呈反比关系。
  • 杨永斌, 钟强, 李骞, 姜涛, 戈捷
    矿冶工程. 2014, 34(2): 8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粘结剂的选取出发, 对硅粉、石油焦粉和煤粉的混合料进行了冷压造块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单一粘结剂的造块效果差, SDB和水玻璃的复合粘结剂造块效果好。当造块压力不低于35 MPa, 造块水分为6%~7%, 添加1%的SDB和3.5%的水玻璃, 得到的团块强度好。其湿块3 m落下强度大于1次, 干块3 m落下强度大于10次, 干块抗压强度大于700 N/cm2。干块在1 300 ℃高温下焙烧仍保持成块, 耐高温性好, 满足硅冶炼的要求。
  • 李博, 刘述平, 徐凌飞
    矿冶工程. 2014, 34(2): 9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重庆南川地区A/S 7.5以上选矿精矿进行溶出实验, 研究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对溶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配料αk为1.45、溶出温度260 ℃、溶出时间80 min、CaO添加量为矿石量的6%、溶出碱浓度为220 g/L的最优条件下进行溶出实验, 氧化铝的平均溶出率达到86%以上, 相对溶出率达到99%以上。
  • 程来星, 康立武
    矿冶工程. 2014, 34(2): 94-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钴渣溶出液中添加氧化剂Na2S2O8, H2O2 和KMnO4氧化沉铁的效果, 重点探讨了影响KMnO4氧化沉铁的因素。结果表明: 3种氧化剂中KMnO4沉铁效果最好; 采用KMnO4作氧化剂时, 在n(KMnO4)/n(Fe2+)=1∶5, 氧化温度为85 ℃, 反应时间120 min, 氧化后液pH值为4.5的条件下, KMnO4氧化沉铁率为96.79%, 满足深度除铁要求。
  • 陈文汨, 段佳圣, 杨权平
    矿冶工程. 2014, 34(2): 97-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重庆铝精矿的拜耳法溶出性能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溶出温度、石灰添加量、苛碱浓度、铝酸钠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溶出时间对铝精矿溶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对铝精矿溶出率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石灰添加量; 铝精矿的合适溶出条件为温度255 ℃, 石灰添加量10%, 溶出时间为1 h。铝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导致铝精矿的溶出率降低, 溶出矿浆中碳碱含量升高, 对铝精矿溶出有不利影响。
  • 材料
  • 陈杰, 李阳, 王晓刚
    矿冶工程. 2014, 34(2): 101-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及示性物质Al2O3、ZrO2分别对热源温度及对炉内某些特定部位的温度进行了直接测量, 通过数值模拟对炉内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示性物质测温法为温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是红外线测温仪测温的有益补充; 数值模拟合成炉温度场能够对炉内整体温度进行预测。表面负荷一定条件下, 热源温度线性增加到一定温度以后基本保持不变。测试结果表明, 碳化硅分解温度在2 600~2 700 ℃之间。
  • 李贻成, 刘越, 章长生, 乐为和, 喻亮, 罗鲲
    矿冶工程. 2014, 34(2): 10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纯金属铟, 对区域熔炼装置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熔区移动速度为3 cm/h时, 根据熔炼次数(n)改变熔区宽度与料锭长度比(l/L), 即n=1~4时l/L=0.2, n=5~9时l/L=0.1, n=10~16时l/L=0.05, 在高纯氩气保护下将含量约为99.98%的原料铟提纯至99.999%, 其杂质总量从211.003 μg/g降低至9.864 μg/g。此外, 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SC)等方法讨论了区熔过程中金属铟杂质分布与金属微观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
  • 杨景明, 李永泽, 王洪庆, 车海军, 杜楠
    矿冶工程. 2014, 34(2): 108-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现场铝热粗轧板带头部厚度偏差较大现象, 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建立了热粗轧辊缝动态设定系统。该系统将轧制力预报误差及弹跳方程误差作为输入, 运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下一道次的辊缝设定补偿值, 并以实际数据对系统进行校验, 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铝热粗轧板带头部厚度精度。
  • 王平, 熊翔, 闵小兵, 李恒, 肖海波, 姚锐
    矿冶工程. 2014, 34(2): 113-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MoSi2基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估, 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Mo-Si、Mo-C和Si-C 3个二元系以及Mo-Si-C三元系的相关研究成果; 重点分析了MoSi2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相变行为, 以便为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甘卫平, 潘巧赟, 周建
    矿冶工程. 2014, 34(2): 118-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银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为原料制备了导电银浆。通过改变有机载体中某有机酸的含量以及烧结工艺, 借助SEM观察浆料烧结银膜的形貌、四探针测试仪测量烧结膜的表面方阻, 讨论了有机酸含量及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银膜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有机酸含量为1.22%, 烧结温度为700 ℃, 保温时间为15 min时, 可以获得性能较好的导电银膜。
  • 成维, 黄美松, 杨露辉, 张耀斌, 陈云志, 黄志
    矿冶工程. 2014, 34(2): 12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平均粒径为20 μm的自制高纯LaB6粉末为原料, 采用低压固相烧结工艺制备高致密度LaB6多晶体, 考察了压制时间、压力与致密度的关系, 并探讨了致密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一次热压制备内径Φ30 mm高致密度LaB6多晶体工艺参数为: 烧结温度2 000 ℃、热压压力5 MPa、热压时间2 h。在此条件下, 产品相对致密度可达到95.9%, 抗弯强度为154 MPa, 洛氏硬度为87, 空心阴极发射电流大于10 A/cm2。该工艺与其它制备工艺相比, 设备要求低, 产品相对致密度高, 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韦江宏
    矿冶工程. 2014, 34(2): 125-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14.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铜陵有色为例, 依据Tichy 提出的组织变革模型, 在对铜陵有色的组织转型背景、转型历程、转型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资源型企业组织转型过程模型。研究表明: 铜陵有色在2007年实施主辅分离、整体上市为主要内容的组织转型后, 绩效大幅提升; 外部环境是资源型企业转型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政府政策引导在企业组织转型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 应实施渐进式转型, 并且转型突破口的选择上, 应先从公司外围部门开始转型, 而不应从公司核心部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