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5
  

  • 全选
    |
    目次
  • 《矿冶工程》杂志编辑部
    矿冶工程. 2021, 4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采矿
  • 黎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深海采矿非连续输送模式,设计了一种潜浮式提升舱,用于海底多金属结核的运输。根据潜浮式提升舱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总体结构及布局设计,并通过流体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水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海况下提升舱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提升舱水平运动时,以压差阻力为主,主体所受的阻力最大; 提升舱竖直运动时,以声学仓迎流的姿态有利于减少侧向水阻力、提高提升舱的操作和控制性能; 在提升舱竖直运动时对不同海流速度下提升舱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运动速度增加,X方向阻力变化明显增大,Y和Z方向受力情况变化较小。
  • 曾庆田, 徐天岳, 刘科伟
    矿冶工程. 2021, 41(2): 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地应力作用下地下金属矿山采场不稳固现象及灾变机理,以云南狮子山铜矿16中段29-38#采场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并分析了采后结构的静力稳定性以及地应力-爆破耦合作用下的动静稳定性。结果表明,矿柱邻近大补偿空间区域应力集中程度最高,为最危险区域; 采场围岩损伤为较高应力集中下地应力-爆破应力波耦合作用的结果,大补偿空间爆破开挖是采场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为提高采场结构稳定性,应尽量减小补偿空间尺寸,并尽可能将补偿空间均匀布置于矿房之内。
  • 魏殿恩, 马姣阳, 张庆嵩, 王朝勇, 李磊, 陈生鑫
    矿冶工程. 2021, 41(2): 12-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矿石粒径、湿度、料位高度和溜井角度对溜井结拱的影响,基于矿山溜井的比例尺寸,设计制作了方形溜井放矿模拟器,进行了四因素五水平的溜井放矿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溜井结拱概率大小的主次顺序为: 矿石粒径>料位高度>矿石湿度>溜井角度; 当矿石粒径2~4 mm、湿度1%、料位高度50 cm、溜井角度85°时放矿效果最佳。
  • 李杰林, 洪流, 周科平, 夏才初, 朱龙胤
    矿冶工程. 2021, 41(2):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加卸载方式下饱和岩石的力学演化特征,开展了等增幅加卸载、多重加卸载和微扰动加卸载3种不同方式的加卸载试验,分析了不同加卸载方式下的岩石力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加卸载方式下各循环曲线大体呈下凹型; 等增幅加卸载下塑性阶段的各循环曲线会在应力峰值前突变为上凸型,并在加载段后期发生振荡,且出现越来越早的下跌; 多重、微扰动加卸载下曲线连续性好,首循环应变远大于多重或微扰动循环; 多重加卸载下,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应力零点处的曲线斜率越来越大,多重循环较首循环的加载曲线斜率大; 微扰动加卸载下,塑性阶段的卸载曲线为近似垂直线,加载段曲线斜率呈现“增-减-增”三段式变化。各加卸载方式下软化阶段、峰值应变的关系均为: 多重加卸载>等增幅加卸载>微扰动加卸载; 塑性阶段的长短关系为: 等增幅加卸载>多重加卸载>微扰动加卸载,而依此顺序岩石也由剪切破坏向张拉破坏变化。
  • 汪志林, 叶海旺, 李子旋, 雷涛
    矿冶工程. 2021, 41(2): 2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离散元MatDEM软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含双裂隙组的灰岩边坡数值模型,重点关注边坡位移和摩擦热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含双裂隙组灰岩边坡的渐进失稳过程,再与矿山现场位移监测数据和边坡坡顶破坏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双裂隙组灰岩边坡的破坏过程在竖向裂隙的影响下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剪切滑移-张拉断裂”的渐进失稳过程,依据滑移面的数量可分为裂隙贯通、初层滑动、二层滑动和三层滑动4个阶段。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山现场监测数据一致,证实了MatDEM软件在研究裂隙边坡破坏模式上的可适用性,可为矿山未来的监测和治理提供参考。
  • 刘小平, 陈星明, 刘传举, 龙林健, 贾达
    矿冶工程. 2021, 41(2):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矿山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波浪型开采、倒V型开采和斜线型开采等3种回采方案。利用FLAC3D对3种方案进行回采顺序模拟,给出了各方案回采顺序对采场应力、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影响趋势。在此基础上选取最大主应力、最大拉应力、顶板沉降位移、底板鼓起、边帮水平位移和塑性区体积共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模糊物元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值的权重,最终确定3种方案的关联度分别为0.9190,0.9774,0.9251,按照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了倒V型开采方案为最优方案。该研究思路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 孔坤, 李小元, 史秀志, 陈飞, 喻智, 罗志华
    矿冶工程. 2021, 41(2):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方某矿大直径深孔爆破生产过程中因粉矿产出量过高而导致的矿石损失问题,开展了不同装药结构对粉矿率的影响研究。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6种装药结构模型,从模型单元失效比例和爆后块度分布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炮孔、炸药直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单层药包条数和空气间隔距离的方式,得到装药结构2(1条炸药-1.0 m间隔-1条炸药)的粉矿比例为11.53%、大块比例为5.43%,且其单个区域失效比例方差和单个区域与整体区域失效比例差值方差均较小,为最优炮孔装药结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装药结构2可以有效降低矿石粉矿率和大块率,提高矿石资源回收率,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 选矿
  • 张汉泉, 许鑫, 肖林波, 金艳锋, 余洪, 周峰
    矿冶工程. 2021, 41(2): 3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油酸钠在细粒白云石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油酸钠在白云石表面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溶液pH值增加而降低; 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拟合方程; 油酸钠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298 K时的ΔG为-27.62 kJ/mol,ΔH和ΔS分别为0.76 kJ/mol和95.26 J/(mol·K)。扫描电镜结果印证了油酸钠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 表面电位测试结果表明,pH>8以后白云石表面电位值不再降低;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证实油酸钠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浮选试验结果证实油酸钠是细粒白云石的良好捕收剂,自然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和油酸钠浓度增加,白云石矿物上浮率增加。
  • 刘振强, 卢东方, 曾繁森, 王毓华, 郑霞裕
    矿冶工程. 2021, 41(2): 3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制逆流分选柱对某低品位黄锑矿进行摇床分选前的预富集以提高分选效率,并采用FLUENT 16.0数值流场模拟软件仿真与实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分选状态与效果。粒度范围-0.074+0.023 mm、Sb品位0.82%的实际矿物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质量浓度30%、底流流量50 mL/min、上升水流量8 L/h时可获得精矿品位1.42%、分选效率41.46%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及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整个设备内部颗粒的速度分布、密度分布以及Sb相体积分数分布,结果表明,增大给矿浓度、减小底流流量、增大上升水流量会导致下沉颗粒运动速度减小、上升颗粒运动速度增加。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 黄俊玮, 程晓峰, 李洪潮, 刘磊, 赵恒勤
    矿冶工程. 2021, 41(2): 4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榴辉岩矿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高效分离、低品位磷灰石矿高效选别等非金属矿选矿技术难题,通过优化Halbach磁系研制了DPT型干式永磁磁选机。应用该磁选机选别榴辉岩重选粗精矿,能够获得矿物含量大于90%的石榴子石精矿和绿辉石精矿; 应用该磁选机,采用破碎-分级-干式磁选工艺选别P2O5含量4.77%的低品位磷灰石矿,可获得P2O5含量32.20%、P2O5回收率70.50%的磷灰石精矿。DPT型干式永磁磁选机的研制和应用能为榴辉岩矿、低品位磷灰石矿等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一条高效环保的途径。
  • 王进明, 董发勤, 王肇嘉, 杨飞华, 杜明霞, 傅开彬
    矿冶工程. 2021, 41(2): 4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某铜铁矿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一粗二精一扫铜浮选,一粗一精铁磁选、中矿再磨再选的选别流程,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2.50%、铜回收率90.38%,铁精矿TFe品位60.20%、铁回收率88.20%的指标,该铜铁矿资源得到了有效回收。
  • 吕昊子, 刘超, 陈志强, 罗传胜, 李波
    矿冶工程. 2021, 41(2): 52-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北某高砷铅硫粗精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铅砷分离研究,铅硫粗精矿经再磨,使用石灰和腐殖酸钠作砷抑制剂,采用“一粗两扫三精”浮选闭路工艺,可获得铅品位和铅回收率分别为76.12%和94.89%的铅精矿以及砷品位和砷回收率分别为11.89%和90.35%的砷硫精矿,实现了铅砷高效分离。
  • 李荣改, 徐靖, 孙景敏, 李志伟, 王誉树, 周晶
    矿冶工程. 2021, 41(2): 5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豫西南某固定碳含量8.95%的晶质微细粒鳞片石墨矿石进行了石墨富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经粗磨粗选后得到粗精矿,粗精矿采用立式搅拌磨机5次再磨、5次精选,中矿1~3混合后扫选,扫选精矿返回粗选,扫选尾矿合并进入尾矿,中矿4~5返回精选3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固定碳含量94.05%、回收率95.74%的石墨精矿。
  • 欧阳崇钟, 刘兴华, 马鸣泽, 赵文坡, 张鹏
    矿冶工程. 2021, 41(2):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高氟铁矿进行了系统脱氟工艺研究,查明了矿石中氟的赋存状态和嵌布关系,分别开展了阶段磨矿-弱磁选、阶段磨矿-弱磁选-淘洗和阶段磨矿-弱磁选-反浮选等脱氟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阶段磨矿-弱磁选-反浮选-浮选尾矿再磨再选工艺获得了产率27.23%、TFe品位66.34%、回收率70.98%、F含量0.38%的铁精矿,脱氟效果良好。
  • 赵杰, 赵志强, 罗思岗, 胡杨甲, 王国强
    矿冶工程. 2021, 41(2): 63-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金品位3.54 g/t、砷品位0.65%的某含砷金矿进行了浮选提金降砷试验研究。采用金粗选-粗精矿金砷分离工艺,在金砷分离过程中选用环保型有机抑制剂BK526,有效降低金粗精矿中砷含量,获得了金品位98.40 g/t、金回收率89.83%、砷含量2.82%、砷回收率13.99%的金精矿和砷品位24.68%、砷回收率52.31%、金品位6.72 g/t的砷精矿。
  • 祁忠旭, 王龙, 孙大勇, 冯程
    矿冶工程. 2021, 41(2):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某低品位白钨矿选厂生产中白钨精矿回收率,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高效白钨捕收剂CK-2较现场捕收剂ZL表现出更强的捕收性和选择性,全流程闭路试验可以获得白钨精矿WO3品位63.33%、回收率86.30%的选别指标,与现场捕收剂ZL相比,白钨精矿回收率提高了4.17个百分点。
  • 冶金
  • 薛永萍, 肖春桥, 张琰图, 池汝安
    矿冶工程. 2021, 41(2): 70-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富集、分离纯化培养,从矿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可分解钾矿的细菌JX-5,以提取矿物中的难效钾,进而解决土壤中可溶性钾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JX-5菌株被鉴定为巨大芽胞杆菌,革兰氏呈阴性。探讨了培养温度、时间及转速、初始pH值、矿粉浓度及粒度、接种量和硫酸铵浓度对JX-5菌株解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JX-5菌株溶解钾矿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培养温度28 ℃、时间12 d、转速170 r/min,培养基pH值7.0~8.0,钾长石浓度2 g/L、粒度0.03~0.04 mm,接种量25%,硫酸铵浓度0.2~0.3 g/L。在此条件下,钾浸出率可达20.79%。JX-5菌能有效溶解钾矿,具有较强的解钾能力。
  • 刘远, 李耀山, 李金琼, 孔德鸿, 石云章, 张东阳, 郭辉
    矿冶工程. 2021, 41(2): 7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铜、铅阳极泥火法处理产生的铜碲铋渣为原料,采用中性浸出-氧化协同浸出-草酸沉铜-水解沉铋-亚硫酸钠还原碲工艺分离回收铜碲铋渣中的碲及有价金属。研究了硫酸浓度、双氧水用量、NaCl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液固比对协同浸出铜、碲、铋浸出率的影响,草酸过量系数对沉铜效果的影响,终点pH值对铋沉淀率的影响以及Cl-浓度对碲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硫酸浓度4 mol/L、双氧水用量0.6 mL/g、NaCl浓度2.5 mol/L、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80 ℃、液固比3 mL/g时,铜、碲、铋浸出率分别达到98.2%、90.1%和99.3%; 草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倍时,沉铜率达99.2%; 在终点pH=2时,铋沉淀率达97.72%; Cl-浓度0.8 mol/L,碲还原率达95.6%。铜以草酸铜形式回收,铋以氯氧铋形式回收,碲以碲粉形式回收。
  • 王钫
    矿冶工程. 2021, 41(2):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海外高品质锰矿资源和提高我国锰系产品的生产水平,以进口高品位氧化锰矿为原料、煤为还原剂,对比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与还原剂配比对粒矿、粉矿和内配炭球团矿3种焙烧物料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焙烧物料的工艺条件略有差异,粒矿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焙烧温度900 ℃、还原剂配比15%、焙烧时间70 min; 粉矿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焙烧温度800 ℃、还原剂配比15%、焙烧时间60 min; 内配炭球团矿焙烧最佳工艺条件为: 焙烧温度850 ℃、还原剂配比15%、焙烧时间50 min。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焙烧料用硫酸浸出,不同焙烧物料各自的还原率与浸出率相差不大,粒矿可以保持在92%以上,粉矿和内配炭球团都可以达到95%左右,接近96.52%的理论还原率。
  • 朱军, 陈毅鹏, 刘丹阳, 党晓娥, 王碧侠
    矿冶工程. 2021, 41(2): 84-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以氰化尾渣为原料进行造锍熔炼的可能性,研究了渣型配比、熔炼温度、升温时间、保温时间和原料配比对金、银、铜回收率及锍相中金、银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时间60 min、保温时间50 min、熔炼温度1250 ℃条件下,当氰化尾渣与硫化铜精矿配比4∶1、FeO/SiO2比1.8、CaO/SiO2比0.8时,金、银和铜回收率分别达到73.13%、83.95%和70.97%,金、银在锍相中含量分别达到8.29 g/t和257.40 g/t。造锍熔炼工艺处理氰化尾渣是可行的,为该类尾渣的高效环保回收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 马红周, 王丁丁, 王耀宁, 王碧侠
    矿冶工程. 2021, 41(2): 89-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锌浸出渣中铅进行了真空碳热还原挥发研究。结果表明,100 g锌浸出渣中加入18.5 g固定碳含量73%的兰炭粉,当起始真空度10 Pa、1000 ℃保温30 min时,渣中铅还原率达到98.93%。
  • 张红军, 雷鹏飞, 王建平,寇明月
    矿冶工程. 2021, 41(2): 9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酒钢镜铁山0~15 mm粉状铁矿强磁选工艺生产指标差、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外热式回转窑开展了低温氢还原磁化焙烧实验室试验,通过有效利用还原剂中的氢,实现了铁氧化物在低温下的快速还原。镜铁山粉状铁矿经破碎至0~0.3 mm后,在焙烧温度720 ℃、还原剂用量2.5%、焙烧时间18 min、还原剂粒度0~0.2 mm条件下焙烧后,经磁场强度100 kA/m磁选可获得精矿铁品位55.78%、金属回收率80.25%的良好指标。
  • 黄志华, 金凯, 安登极, 孙欣, 袁文彬, 覃文庆, 张雁生
    矿冶工程. 2021, 41(2): 95-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诱导法脱砷产能不足、脱除率低的问题,开发了电解液含铋复盐沉淀法脱砷新工艺,优化沉淀条件为: 含铋复盐沉淀剂用量Bi/As摩尔比1∶1、温度55 ℃、时间30 min,此时电解液中铜、砷、锑沉淀率分别为4.75%、63.62%和91.30%; 在NaOH浓度50 g/L、液固比5∶1、温度80 ℃,时间0.5 h条件下,碱浸砷浸出率可达78.98%; 沉淀剂再生性能良好,可循环使用; 碱浸液经苛化再生循环利用,经过一次碱浸-苛化,NaOH损失率仅为2.7%。
  • 杨超
    矿冶工程. 2021, 41(2): 99-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TFe品位21.70%、Ni品位1.92%的低品位红土镍矿为原料,采用回转窑选择性还原-磁选工艺制备镍铁合金,研究了还原温度、磨矿方式以及磁场强度对镍铁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参数为: 还原温度1150 ℃、细磨(磨矿时间3 min)、磁场强度150 mT,此条件下所得镍铁合金中镍品位7.26%、镍回收率96.06%、铁品位85.15%、铁回收率89.23%,实现了低品位红土镍矿中铁、镍高效回收利用,并且镍铁中碳、磷和硫含量均在要求范围内。
  • 刘小文, 周兆安, 李俊, 钱春陵, 周爱青, 毛谙章, 俞挺
    矿冶工程. 2021, 41(2): 102-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锡盐共沉淀法从铜电解液中脱除砷、锑、铋,考察了锡价态、反应温度、锡用量、反应时间和溶液酸度等因素对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浓度174.04 g/L、铜浓度48.14 g/L、砷浓度16.54 g/L、锑浓度96.77 mg/L、铋浓度44.24 mg/L的电解液中加入锡盐,当净化条件为Sn(Ⅳ)/As质量比1.0、温度80 ℃、搅拌速度500 r/min、反应时间30 min时,As、Sb和Bi脱除率分别达到82.54%、86.63%和98.39%,而Cu和Ni损失率均小于0.2%。
  • 材料
  • 吕明, 王斌, 杜金晶, 朱军
    矿冶工程. 2021, 41(2): 106-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VO2粉体,研究了水热条件和Y、La、Ce等元素掺杂对VO2结构及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VO2晶粒生长影响显著,190 ℃保温72 h条件下制备的VO2粉体结晶度较好。稀土离子掺杂对VO2粉体成型和相变温度都有影响,其中Y掺杂能起到明显的细化晶粒作用,同时能使VO2相变温度由未掺杂时的68.3 ℃降到61.6 ℃;La和Ce的掺杂效果相近,都会对VO2主体结构产生一定破坏,虽然能起到一定降低相变温度的作用,但相转变效果较差。
  • 王泽群, 向文杰, 张婷蕊, 王孟君, 潘学著, 王岗
    矿冶工程. 2021, 41(2): 110-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Fe元素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的影响。结果表明: 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渣粒缺陷主要为Al及Al2O3夹杂物组成的金属瘤状物。铸态合金组织经过均匀化(570 ℃×6 h)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Mg2Si、β-Al5FeSi以及少量的α-Al8Fe2Si组成。Fe含量0.10%~0.19%范围内,随Fe含量降低,网状连续分布于晶间的非平衡共晶相趋于破碎,长条状β-Al5FeSi相减少,颗粒状α-Al8Fe2Si 相明显增加,基体连续性增强,晶间产生包晶反应的几率减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数量减少。
  • 周晨, 许向阳, 林顺天, 姚云飞
    矿冶工程. 2021, 41(2): 115-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化学沉淀法,将氧化铈(CeO2)包覆于爆轰纳米金刚石(DND)颗粒上,制得DND@CeO2复合磨料。复合磨料的最佳抛光工艺参数为: 抛光压力4 kg、抛光盘转速120 r/min、抛光液流量70 mL/min、抛光液质量浓度1%、抛光液pH=10,此条件下复合磨料最大材料去除率可达73.26 nm/min,且抛光后的蓝宝石表面粗糙度可达4.47 nm,较CeO2(粗糙度17.21 nm)和DND磨料(粗糙度24.1 nm)更优。分析抛光机理可知,复合磨料抛光性能的改善归因于蓝宝石表面与CeO2发生了固相化学反应,形成较软的变质层,而DND可有效去除此反应层。
  • 李建朝, 齐素慈, 唐磊
    矿冶工程. 2021, 41(2): 121-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属钼粉、氧化锆粉和稳定氧化钇锆粉作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40Mo-ZrO2和40Mo-8YSZ金属陶瓷试样,采用四电极法对试样的高温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研究了烧结保温时间对金属陶瓷孔隙率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延长烧结保温时间,颗粒出现片状集聚现象,烧结体更加致密,气孔率下降,金属陶瓷电导率提高。40Mo-ZrO2金属陶瓷的电导率受金属相电子导电与陶瓷相离子导电的混合导电机制影响,其电导率分别在850 ℃和1200 ℃附近出现峰值。40Mo-8YSZ金属陶瓷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主要受金属相电子导电机制影响。
  • 吕建芳, 金哲男, 马致远, 杨洪英
    矿冶工程. 2021, 41(2): 125-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铅玻璃与粉煤灰为原料,通过协同熔炼制备了微晶玻璃。通过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下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测定了微晶玻璃的密度、吸水率、维氏硬度和化学抗性。结果表明: 延长烧结时间对含铅玻璃加入量为40%(FG40)、50%(FG50)样品的晶相类型和晶化程度有影响,而对含铅玻璃加入量为60%(FG60)、70%(FG70)和80%(FG80)样品的影响较小。随着烧结时间延长,样品晶化程度提高,晶体长大,玻璃相减少。适宜的含铅玻璃加入量为50%~70%,对应的FG50、FG60、FG70样品最佳烧结时间分别为4 h、3 h、3 h。
  • 黄蓉, 谢亿, 冯超, 王军, 曹先慧
    矿冶工程. 2021, 41(2): 130-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断口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组织分析、金具载荷计算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某220 kV线路U型挂环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通过时地线存在电流通过,U型挂环与线夹钢锚接触不良发热进而发生高温磨损,长期运行后最终导致断裂失效。
  • 李伟, 余志明, 魏秋平, 夏鑫
    矿冶工程. 2021, 41(2): 134-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镀膜法在石英玻璃衬底制备铬膜,利用SEM和EDS对铬膜层的针孔及周围分别进行了形貌和元素表征,研究了膜层针孔缺陷的成因及管控方法。结果表明,在匀胶铬板生产过程中,不稳定的基片表面会吸附环境中的粉尘颗粒、细菌等杂质,阻挡铬膜的沉积,在杂质去除后形成针孔。采取了以下管控措施: 镀膜前采用浓度3%H2O2对清洗机泡槽4 h;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加强镀膜机的卫生处理。管控措施实行4个月后,针孔平均密度由之前的7.04个/片减少到3.36个/片,针孔良率提高了约10%。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任一鑫, 苏海洋
    矿冶工程. 2021, 41(2): 138-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发展矿区资源循环利用联动体系、构建层级产业集成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基于代谢、集成和生态学理论,建成了符合矿区资源流动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层级绿色循环体系。结果表明,把握资源间关系,合理对资源集成规划,能减少废弃资源的利用成本,并加大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意识,对促进矿区产业联动、提高矿区生态质量、增加产业收入有较大帮助。
  • 雷碧涵
    矿冶工程. 2021, 41(2): 143-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1.0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生态翻译理论视角,结合矿业英语的语体特征和矿业企业国际化培训中的双语资料,提出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实现“三维”转换,从而在矿业文本翻译、国际化交流中准确表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