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 全选
    |
    目次
  • 矿冶工程杂志编辑部
    矿冶工程. 2024, 44(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采矿
  • 刘美麟, 夏建新, 任华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扬矿过程中多金属结核破碎粉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矿过程中结核破碎程度明显,体积浓度6.5%时,粒径大于50 mm的多金属结核质量占比从75.58%降至23.78%;体积浓度15%时,粒径大于50 mm的多金属结核质量占比从51.51%降至10.08%。试验中结核存在粉化现象,体积浓度6.5%时,粒径小于0.1 mm的多金属结核粉末质量占比为1.79%,粉末中值粒径为10.07  μm;体积浓度15%时,粒径小于0.1 mm的多金属结核粉末质量占比为1.99%,粉末中值粒径为9.47 μm。基于试验数据估算,采矿1 000万吨多金属结核,粉末排放会造成上万吨Fe、Mn和上百吨Co、Ni、Cu金属损失,其形成的羽流扩散沉降后的最大再沉积厚度大于3 mm,会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 楼晓明, 唐志恒, 牛明远, 林日宗, 曾令峰
    矿冶工程. 2024, 44(1): 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地下垂直长深孔爆破时合理的空气间隔长度,基于爆轰波理论,分析了多段间隔装药爆破条件下孔壁冲击压力随间隔长度变化的内在分布规律函数;依据Mises准则,得出了不同岩性时合理的间隔长度参考值,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爆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空气间隔段孔壁冲击压力沿炮孔轴线从两端向中间骤降,但在中点周围略微增大,压力曲线呈两端大、中间小、中点周围略微凸起的“W”形对称分布。
  • 王伟, 陈时平, 张明, 双志, 吴卓
    矿冶工程. 2024, 44(1): 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时域耦合分析法,建立了母船-深海采矿装备-脐带缆三维非线性水动力学模型,并对布放及回收过程中脐带缆的水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4级海况时,深海采矿装备(水中重10 t)可以在速度0.8 m/s条件下安全布放和回收;在波浪和海流共同作用下,深海采矿装备在布放开始阶段和回收结束阶段都有强烈的振荡和摆幅,可安装防摇止荡装置来降低振荡和摆动。
  • 杨贵花, 王湘春, 贺建清, 陈秋南, 李军伟
    矿冶工程. 2024, 44(1): 1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ZLB-1型三联流变直剪仪研究了填料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上覆层填料不同物理力学特性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黏土与砂土均出现了位移软化现象,且随含砂率增加,位移软化现象更明显;土工膜-钠基膨润土垫界面在复合衬垫界面中摩擦系数最低,且饱和状态下界面摩擦系数明显低于非饱和状态下界面摩擦系数。含砂率增加,复合衬垫界面间似黏聚力降低,似摩擦角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含水率增加,似黏聚力和似摩擦角均先增大后减小。
  • 李屹, 夏祥生, 徐继业, 张良兵, 黄永辉, 李源源, 张智宇
    矿冶工程. 2024, 44(1):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施加爆破地震波后含断层边坡稳定性模拟计算结果,研究了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断层厚度边坡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在边坡坡表及断层区域传播时存在高程放大效应;断层厚度越大,爆破地震波衰减越快;随着断层厚度增加,边坡在爆破振动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逐渐增大,整体抵抗变形能力变小;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断层厚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差异明显,断层厚度2~8 m时边坡稳定性呈持续快速降低趋势,断层厚度超过8 m后边坡稳定性趋于平稳。
  • 汪学清, 唐红平, 王建华, 邹煜
    矿冶工程. 2024, 44(1): 25-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弱化性质矿岩典型的非线性负指数本构关系和灾变特性,分析了灾变和非灾变两种破碎动力学模式下能量转化和时效特性随机构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机构刚度诱发的灾变破碎模式会急剧降低破碎动力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和破岩时效。从能量利用和破岩功效角度考虑,破碎动力系统不宜采用低机构刚度;给出了机构刚度设计适宜的选用范围。
  • 赵黎, 李正国, 粟登峰, 陈帮洪, 田仁军
    矿冶工程. 2024, 44(1): 3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AHP和GRA单一算法应用过程中受主观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GRA-AHP联合极差分析复合算法,并以西南某磷矿A区边坡为例,运用该算法分析了重度、内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从大到小顺序为: 内摩擦角、黏聚力、重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分析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符。
  • 张良兵, 冷建勇, 张妨, 何祥, 王少泉
    矿冶工程. 2024, 44(1):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攀枝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背景,通过采场贮排平衡分析,预测50年一遇暴雨时露天采坑积水最大深度为5 m,采坑积水对护顶矿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对坑底存在断层条件下积水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是护顶矿柱的主要导水通道。采取针对性封堵措施可显著减小护顶矿柱的渗漏量。
  • 蒋江晨, 叶永飞, 柳小胜
    矿冶工程. 2024, 44(1): 3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三维胶结充填体拱应力模型,得到胶结充填体竖向荷载计算公式,并根据四边固支顶板模型和岩体极限抗拉强度准则,得到了水平矿柱回采安全厚度确定方法。在某铅锌矿612采场水平矿柱回采的运用实践表明,解析模型计算的胶结充填体竖向应力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中顶板未出现塑性区,验证了计算确定的保留顶板厚度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回采过程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附近的最大累计位移低于极限位移,保留顶板趋于稳定,确定的水平矿柱回采安全厚度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 选矿
  • 袁壮, 陈雯, 李淮湘, 李有仓, 张强
    矿冶工程. 2024, 44(1): 4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陕西大西沟某铁品位15.70%的选铁尾矿开展了有价组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采用浮选铜硫、强磁选提铁、焙烧选铁、摇床重选-浮选提取重晶石和云母工艺,获得了TFe品位60.17%(S含量0.11%)、TFe回收率66.74%的铁精矿,S品位47.86%、回收率66.58%的硫精矿,Cu品位19.79%、回收率31.24%的铜精矿,BaSO4品位86.96%、回收率9.15%的重晶石粗精矿和K2O品位6.66%、回收率6.63%的云母精矿,实现了尾矿分质综合利用。
  • 张曙光, 简胜, 唐鑫, 王少东, 张晶, 刘玫华, 李腾飞
    矿冶工程. 2024, 44(1): 4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南美某含钼0.027%、含铜0.45%的低品位铜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应用适宜的浮选药剂,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6.93%、铜回收率81.96%的铜精矿和钼品位25.32%、钼回收率76.24%的钼精矿,铜、钼资源得到有效回收。
  • 肖盛旺, 夏星, 黄勇, 汪檠, 邹立超
    矿冶工程. 2024, 44(1): 5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磨机功耗大、负荷难以预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磁传感的球磨机综合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磁耦合传感技术监测磨机负荷,不受磨机内物料磁性影响,结合更能准确反映磨机真实负荷特性的低功耗滚筒筒壁振动检测单元,通过无线传输将振动数据发送给信号采集单元,解决滚筒筒壁振动检测系统取电难的问题。融合磨机的磨音采集数据,在本地边缘算法单元内借助深度学习对磨机负荷特性进行预测,并反馈给PLC控制器进行给料和加球等实时调节,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极大提升了磨机效率,稳定生产指标,显著降低系统能耗。该系统在某选矿厂的试用结果证实其对磨机负荷预测识别效果良好。
  • 吴海祥, 吴维新, 岳涛, 陈杭, 梁治安
    矿冶工程. 2024, 44(1): 5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含铜2.70%的铜冶炼渣进行了浮选回收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添加硫化钠作为调整剂,并采用中矿集中再选后尾矿分级的工艺流程,可减少一段扫选,降低中矿含泥量,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0.59%、回收率91.75%的铜精矿,综合尾矿铜品位降至0.26%。
  • 张景奇, 张覃, 卯松
    矿冶工程. 2024, 44(1): 60-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大于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孔径内和氟磷灰石(001)面以及白云石(104)面的吸附都接近Langmuir模型。相同比表面积条件下,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量高于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量,表明单位表面积内,白云石表面比氟磷灰石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
  • 李维斯, 严伟平, 曾小波, 喻福涛, 邓建, 李伦
    矿冶工程. 2024, 44(1): 6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萤石-方解石共生矿CaF2含量31.09%、CaCO3含量53.23%,主要有用矿物为萤石,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和长石等。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75%,以酸化水玻璃和EM-318作抑制剂、EM-OL-3作捕收剂,采用两粗一扫八精闭路浮选,最终得到CaF2品位97.26%、回收率86.55%的萤石精矿,质量达到萤石行业标准(YB/T 5217—2005)中FC-97A品质要求,可作为高端氟化工行业的原料。
  • 许洪峰, 牛艳萍
    矿冶工程. 2024, 44(1): 7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对矿物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矿物与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的浮选机理。结果表明,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与石英表面性质差异性决定了其可浮性差异,柠檬酸能增加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之间的可浮性差异;计算化学模拟结果与浮选试验规律相吻合。
  • 吴雅菡, 吕昊子, 胡真, 李强, 王成行
    矿冶工程. 2024, 44(1): 77-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俄罗斯某锡尾矿含泥量高、锡石嵌布粒度细、硫铁含量影响锡回收指标等问题,采用硫化矿浮选-锡石预选-锡石浮选组合工艺选锡。结果表明,尾矿中锡矿物主要为锡石,硫化矿包括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主要以石英和电气石为主。采用锡石预选抛废处理,减少了硫化矿、铁矿物对后续锡石浮选作业的影响。在锡品位0.31%条件下,采用硫化矿浮选-锡石预选抛废-锡石浮选工艺,获得了锡品位5.60%、回收率34.01%的试验指标。
  • 罗春华, 苏晓晖, 陆斌刚, 蒲银春, 梁金荣
    矿冶工程. 2024, 44(1): 8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堆存铜渣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并确定了回收其中铜金属的选矿工艺流程及参数。在原矿含铜0.81%条件下,以Z-200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磨矿细度为-0.038 mm粒级占85%,采用快速浮选产出高品位铜精矿,再经一粗两扫两精优先浮选得到低品位铜精矿产品,可获得铜品位26.40%的高品位精矿和铜品位3.58%的低品位精矿,总铜精矿铜品位13.03%、铜回收率76.47%。该回收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化生产实践,实现了堆存铜渣中铜金属的回收利用。
  • 刘春光, 李宏静, 王丽明, 贾佳, 苏然然
    矿冶工程. 2024, 44(1): 84-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包头某铁矿尾矿资源储量大,萤石(CaF2)含量低,其中脉石矿物铁白云石、方解石和重晶石与萤石可浮性相近,导致萤石回收难度较大。采用抑制剂DKCS、抑制剂FX-1、淀粉分别选择性抑制铁白云石、方解石和重晶石,并采用改性油酸FH为萤石捕收剂,实现了萤石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闭路试验获得了CaF2品位90.68%、回收率64.69%的萤石精矿,实现了该尾矿中萤石资源的综合回收。
  • 冶金
  • 金春容, 贺永东, 赵亿坤, 孙小涵, 杜玉峰, 白万全, 陈守俊, 刘小龙
    矿冶工程. 2024, 44(1): 89-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钛冶金氯化收尘渣进行水洗无害化处理得到水洗渣;对水洗渣进行钙化焙烧,研究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水洗渣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收尘渣中钒主要以低价钒形式存在;钒浸出率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加,焙烧温度850 ℃时,钒浸出率达88%;焙烧时间增加,不同产物进行二次反应,形成钒青铜等难溶化合物,出现不同价态钒酸盐相,导致在Na2CO3溶液中钒浸出率不同;适宜的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120 min。
  • 彭鑫, 朱逸纯, 杨远, 王密, 赵儒乐, 黄红丽
    矿冶工程. 2024, 44(1): 95-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橙子废渣提取物和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为原材料制备了绿色活化剂,研究了解磷菌联合绿色活化剂对黑麦草富集、转运及累积土壤中镉的影响。结果表明,解磷菌对黑麦草在镉污染环境下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单独使用绿色活化剂时黑麦草干重下降了27.37%,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将二者联用时,黑麦草干重是空白组的1.29倍,解磷菌的加入缓解了绿色活化剂对黑麦草生长的负面作用。解磷菌联合绿色活化剂使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提升而土壤总镉浓度减少,且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富集系数分别提升了35.37%和10.23%,黑麦草对镉的转运系数提升了22.58%。此外,镉在黑麦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累积总量分别提升了87.90%和32.69%,且各处理方式下,镉在地上部分累积总量均大于地下部分,说明解磷菌联合绿色活化剂的使用促进了黑麦草对土壤中镉的提取。
  • 肖仁栋, 陈靖, 胡美世, 许斌, 罗骏, 张鑫, 饶明军
    矿冶工程. 2024, 44(1): 100-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NaFeS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2时,镍、钴的富集和回收效果好,红土镍矿经压团于1 100 ℃还原60 min,再经磨矿-磁选可获得Ni、Co、Fe品位分别为7.89%、0.66%、74.01%,Ni、Co、Fe回收率分别为97.13%、86.78%、35.81%的优质镍钴铁粉产品。
  • 谢雪珍, 胡杨玲, 叶有明, 曾军
    矿冶工程. 2024, 44(1): 105-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处理含电镀络合铜废水,以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为改性剂,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高岭土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对柠檬酸络合铜(E330-Cu)的吸附效果。适宜的高岭土改性条件为: MPTS相对高岭土用量为0.04 mL/g、改性温度50 ℃、改性时间6 h。改性高岭土吸附剂对E330-Cu适宜的吸附条件为: E330-Cu初始浓度5 mg/L、吸附剂相对用量15 g/L、pH值4.5、吸附时间35 min、吸附温度35 ℃,此时吸附率达到92.50%。吸附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剂至少可使用3次,处理后废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含电镀络合铜废水的处理提供有力支撑。
  • 裴正清, 王家伟, 王海峰, 杨春元, 周兴杰, 郑可欣, 鲁菊, 马德华, 路坊海
    矿冶工程. 2024, 44(1): 11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氟化锰为脱除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氟化锰过量系数、溶液pH值、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硫酸锰溶液中钙镁脱除率的影响。在氟化锰过量系数2.0、溶液pH=5、反应温度85 ℃、反应时间8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钙和镁脱除率分别为97.06%和95.4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硫酸锰溶液中钙和镁的沉淀反应均符合Avrami方程,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8.01 kJ/mol和53.23 kJ/mol,表面化学反应是影响钙镁沉淀反应速率的限制性环节。
  • 林玮, 朱庆, 黄凯
    矿冶工程. 2024, 44(1): 116-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竹果皮渣为原料,经过异丙醇脱色、碱性试剂活化制备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实验结果表明,pH值升高有利于山竹皮吸附剂吸附铜离子,最大吸附容量达1.5 molCu2+/kg,且3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负载铜离子数量对吸附剂燃烧热分解的特征温度有显著影响,铜离子浓度低于2 mmol/L时,负载的铜离子数量增加,其开始热分解以及剧烈燃烧分解的温度点显著降低;铜离子浓度高于2 mmol/L后,其热分解温度特征值不再发生明显变化。铜离子在燃烧过程中扮演催化剂的作用,能有效促进燃烧反应。
  • 张晋霞, 郑凯露, 牛福生
    矿冶工程. 2024, 44(1): 121-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难选多金属硫化矿浮选预处理所得精矿进行了酸浸试验研究。在浸出温度95 ℃、硝酸浓度9 mol/L、液固比4∶1及浸出时间2 h条件下进行酸浸试验,铜和锌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0.46%、85.34%,铅几乎没有浸出。浸出过程主要受固膜控制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
  • 闫友
    矿冶工程. 2024, 44(1): 125-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侧吹炉协同处理铜阳极泥浸出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考察了纯碱用量、粒煤用量、沉淀时间、炉顶烟气温度对主金属Pb、Sb、Bi、Au、Ag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工艺参数为: 纯碱用量2.5%、粒煤用量3%、沉淀时间1.5 h、炉顶烟气温度750 ℃,此时贵铅中Au品位达到1 544 g/t(富集了1.84倍)、Ag品位达到10.37%(富集了1.4倍)、Pb品位达到22.89%(富集了2.1倍)、Bi品位达到27.45%(富集了2.2倍)。
  • 材料
  • 刘云峰, 谭婷, 杨乐之, 银华杰, 梁帆, 王双, 罗磊, 涂飞跃
    矿冶工程. 2024, 44(1): 129-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表面包覆碳层孔隙对石墨负极材料倍率性能的影响,引入少量硼酸,在包覆沥青软化阶段形成硼酸气化逸出效应,再通过碳化工艺在天然石墨尾料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孔隙的包覆碳层,得到具有不同比例孔隙的石墨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硼酸在材料颗粒表面形成了含有孔隙的碳层,其孔隙类型为介孔和大孔;表面碳层中的介孔比例越高,碳层LC中形成Li+的扩散通道数量越多,Li+的扩散阻抗越低,材料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得以改善。
  • 姜峰, 谭泽旦, 黄誓成, 方志杰, 陆映东, 覃立仁, 王永清, 曾纪术
    矿冶工程. 2024, 44(1): 134-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化学共沉淀-煅烧法制备的纳米ITO粉体为原料,通过模压、冷等静压成型,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了ITO靶材,研究了模压成型压力对ITO靶材相对密度、电阻率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压成型压力60 MPa且烧结条件适宜时,制得的ITO靶材相对密度为99.81%、电阻率为1.707×10-4 Ω·cm、平均晶粒尺寸为7.62 μm。研究结果可为ITO靶材的致密化与大型化生产提供借鉴。
  • 杨萍萍, 马亮
    矿冶工程. 2024, 44(1): 138-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精轧过程为研究对象,引入时域卷积网络算法,构建了基于时域卷积网络的精轧出口厚度预测模型。利用时域卷积网络模型提取精轧过程时序数据的特征信息,通过优化模型结构和参数,提升精轧出口厚度预测性能。实际钢种数据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时域卷积网络算法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及决定系数等评价指标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可为现场工程师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 胡奇, 郭一鸣, 章立钢, 刘立斌, 杨佳琳, 高畅
    矿冶工程. 2024, 44(1): 143-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Mg、Si元素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实际析出相种类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Mg-Ag-Si合金中高Mg含Si合金析出了大量S相和粗大的第二相;低Mg低Si合金中析出了常见的θ相和Ω相;低Mg含Si合金中出现了6系铝合金中常见的σ相和β″相等多种析出相,且具有非常细小弥散的θ相,为合金提供了良好的强化效果。Si和Mg的存在均极大地改变了合金的析出序列,无法通过增加Mg含量抵消Si的作用。Si的加入显著抑制了Ω相的析出,而大幅增加Mg含量则会促进S相的析出。
  • 高靖靖, 李旭健, 付建建, 周玉宝, 马勇, 黄青梅, 杨献文, 叶凌英
    矿冶工程. 2024, 44(1): 147-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时效工艺对Al-Zn-Mg-Cu挤压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双级+再时效、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后,均获得了优于T73时效处理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最大腐蚀深度由70 μm分别降至19、48和30 μm。合金经过双级+再时效处理后,获得了与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样品相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抗晶间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合金经T73、双级+再时效、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后,晶界析出相平均尺寸分别为27.7、39.2、31.6和25.5 nm,基体沉淀相平均尺寸分别为8.1、10.2、10.9和11.0 nm。
  • 孙洪斌, 杨少军, 张丛, 于夏洋, 朱志辉, 汪冰峰
    矿冶工程. 2024, 44(1): 152-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耐候钢Q370qENH埋弧焊材的锈蚀机理,对Q370qENH埋弧焊焊缝试样和基材试样进行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腐蚀实验,并对Q370qENH浸泡腐蚀后形成的锈层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Q370qENH埋弧焊焊材焊缝处的耐蚀能力低于基材,其电化学阻抗为基材的38%。分析了Q370qENH埋弧焊材焊缝耐蚀能力低于基材的原因和表面锈层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可为耐候钢在高速铁路钢桥等工程项目中的服役安全评估和维修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 刘小刚, 郭正华, 郦逸凡, 姜丽红, 冯琛文
    矿冶工程. 2024, 44(1): 157-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下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TB6钛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动态加载,研究了应变速率对TB6钛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速率1 950~2 510 s-1时,4组试样均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效应;在绝热温升作用下,4组试样均发生热塑失稳形成绝热剪切带;受冲击载荷和材料晶粒尺寸影响,基体和绝热剪切带之间的过渡区域变形梯度不明显;热剪切带内100 nm等轴晶的形成是旋转动态再结晶机制作用的结果。通过观察金相、表征绝热剪切敏感性及计算扩展能发现,TB6钛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
  • 邹文清, 何松珉
    矿冶工程. 2024, 44(1): 161-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将咪唑基离子液体固载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得到固载离子液体复合材料Fe3O4@SiO2@IL。采用Fe3O4@SiO2@IL去除水环境中的Hg2+,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及Hg2+初始浓度对Hg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SiO2@IL适用pH值范围宽,pH=7.2~9.5时,Hg2+去除率达99.1%以上。Fe3O4@SiO2@IL对Hg2+的吸附速度快,只需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于25 mL浓度2 μg/mL的Hg2+溶液,加入20 mg吸附剂即可基本去除其中Hg2+,Fe3O4@SiO2@IL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对Hg2+的饱和吸附量为548.37 mg/g。
  • 黄海花
    矿冶工程. 2024, 44(1): 166-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专利角度出发,对带钢无酸除鳞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进行统计分析,对典型的带钢无酸除鳞专利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带钢无酸除鳞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无酸除鳞研发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 企业经济与管理
  • 朱文兴, 胡恒祺, 徐水太
    矿冶工程. 2024, 44(1): 171-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0253-6099.2024.0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稀土是国家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资源,建立完善的稀土政策体系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稀土政策分析框架,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PMC指数模型方法,从稀土政策演进历程、政策关系网络和政策量化评价三个方面,对我国1985年至今发布的48项稀土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稀土政策演进分为4个阶段,其中规范稀土资源开采程序、整顿稀土市场秩序一直是我国稀土政策的核心;政策网络体系已初步构建,但政策间关联性较差,存在较多孤立政策,政策协同关系需要加强;政策总体设计较为合理,但在激励措施以及效力级别等方面略有不足。最后,针对我国稀土政策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与完善建议。